分享

合适的运动,促进孩子的生长

 kathy.cheung 2018-04-10

运动是生物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生存的需要。如老虎和兔子,都善于奔跑,但一个主要是通过奔跑来获得食物,一个是通过奔跑来逃生。人类的生存也不例外,除了通过劳动外,也要通过运动来获取食物或逃生。随着人类的群居,智力水平的提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使得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也给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减轻了劳动和运动带来的疲惫。这虽然是件好的事情,但如果孩子没有适度的、合理的运动,就会导致身体的素质下降,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是不利于身体的成长。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时,应当把运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运动具有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的发育,增加身体的协调性,保证钙质的吸收等作用,是促使孩子的生长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当然要让孩子增加运动,家长首先要带头,这样孩子才容易对运动有兴趣,慢慢的才能把运动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当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对每个孩子都是合适的,每个孩子的运动方式需要有的与其年龄、身体素质等相适应。有的孩子只适合行走,跳绳,奔跑或骑车等,有的孩子适合练跆拳道、游泳,每个孩子可能不同,家长需要去观察,运动项目对孩子身体状况的影响,不必随潮流走,合适自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同时要注意的是运动量的考量,运动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大的运动量对自家孩子合适,家长要加以把握,做到与饮食结构的平衡。在孩子有些状况时可以加大运动量,如孩子积食时,运动量就要加大,增加消耗;当孩子情绪不好或烦躁时,也可以提高运动量来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运动是要持之以恒的,切忌一曝十寒,平日不运动,节假日就带孩子去爬一天的山,或去做大量运动,把孩子搞得疲惫不堪,这是不可取的,也达不到运动的效果。

再者就是要关注运动时间的选择,现在孩子由于上学,早上的运动量少,大部分运动都放在下午放学后甚至是晚上,有的孩子是合适的;但有部分孩子,尤其是那些有鼻部疾患的孩子,运动后,晚上食欲大增,一直要吃东西,这样容易造成积食,也导致睡眠不安,造成恶性循环,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这样类型的孩子应当把运动的时间前移,争取早上的运动量加大,对这种现象能够得到改善。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轻,不仅大人的运动量要增加,对孩子的运动量应当有新的要求,以期达到平衡,才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得孩子能更好的生长,这是家长应当关注的问题。套用一句话说:给了一套刘翔的餐饮,却不按刘翔那样去运动,不生病才怪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