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冲泡第一杯都倒掉?你又错了!明前茶虽好,雨前茶性价比更高!

 宁静致远2023 2018-04-10

春天是喝茶的好时节,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而过了清明,谷雨前性价比更高的“雨前茶”同样受欢迎。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养心、养性的茶文化受到许多都市人群的喜爱,但喝茶的方法却未必人人都懂。值此春天新茶上市之际,沪上的品茶活动也蓬勃开展,比如豫园湖心亭茶文化月就邀请市民来“玩茶”。

西湖龙井茶文化专家朱见山介绍,茶叶并非越贵越好,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茶。虽然大部分人都能喝茶,但喝茶的种类、时间各有讲究。

我国幅员辽阔,产茶区域由南向北长茶时间都各不相同。比如,四川的蒲江雀舌最早过年前就有了,而山东的崂山绿茶,可能到五月底才出。但总的来说,一般绿茶是经过一个冬天后春天的头采茶,营养、口感最好。

“茶叶并非越贵越好,最早的西湖龙井要上万元一斤,在口味上却不一定优势那么明显。要选适合自己的产品。”朱见山表示,茶叶的价格与其在某一时期的产量息息相关,头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头茶一般只取很小很嫩的精致芽叶,因此采摘时间紧张,采摘成本高,产量也小。春季一旦气温升高,芽叶会迅速长大,产量大增,价格也就下来了。除了头茶外,“雨前茶”也很受欢迎。这里的“雨”指的是谷雨,即谷雨以前的茶,一般是头茶后的第二、第三批茶,价格往往在头茶的一半以内,甚至1/10到1/5,越后期越便宜。

国标中别对各类茶中不同品种的茶进行了分级,而对比结果显示:同一种类的茶,色泽越浅嫩、越明亮,等级越高,茶多酚含量就更高。仅从成分来看,越新鲜的茶越营养,但同时也更促进胃酸分泌,胃不好的人不推荐喝嫩茶。

泡茶的讲究也很多。但对许多人来说,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泡茶的第一杯水能不能喝?有说法称,泡茶的第一杯水需要倒掉,因为里面可能带着灰尘和杂质。

朱见山表示,这要依据茶的种类而定。一般像红茶、黑茶、乌龙茶(青茶)这类深加工的茶,特别是经过发酵、揉捻的茶,第一遍茶需要倒掉。因为这类茶加工流程比较多,且存放时间可能较久,从卫生角度来说,可能存在灰尘、异味,此时就需要洗茶。

但像碧螺春、黄山毛峰、龙井等名优绿茶,则一般不洗茶。因为这类新茶,冲泡第一遍时,其中五到七成的营养就被泡出到水中,如果第一遍茶倒掉就十分可惜。

不同的人,喝茶口味的浓淡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取3克茶叶可以泡3-5杯茶,“前一杯茶喝到一半的时候往里再加水,这样茶的味道会比较均匀。”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无论红茶还是绿茶,玻璃杯都是不错的选择,绿茶还适合使用瓷杯。

在茶客中,流传着喝茶保健的说法。首先,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等营养成分,理论上有抗衰老、抗辐射等功效。一些研究机构目前制作的茶衍生含片、面膜等,都是从绿茶中提取相关成分。用手机、电脑较多的人适合喝绿茶。而发酵茶比如红茶,因为一系列加工流程后,茶中的一些营养元素会流失,但其中的茶红素、茶黄素,理论上有降血脂、清血管等保健功效。不过,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不宜将希望寄托于喝茶,还应控制饮食、规范用药。

众所周知的是,茶中含有咖啡因,适量饮用有提神的效果。而比起其他甜饮料,茶无糖、无脂、低热量,不用担心发胖。此外,喝茶也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繁忙焦虑时喝一杯茶,有助于放松身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茶都是不错的饮品,但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合的茶。比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或经常胃痛的人应该少喝或不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白茶、红茶、熟普洱等经过发酵的茶,性温,对肠胃刺激不大,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可适量饮用。

根据身体状况,喝茶还应注意这些时间,比如低血糖的人早晨就不宜喝茶,空腹一杯茶下肚,可能会使心跳加快;而茶中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晚上失眠的人应少喝茶。此外,茶的浓淡也有讲究。咖啡因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建议有胃溃疡的人喝一点淡茶或不喝茶;特别是浓茶茶里的茶碱和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喝淡茶或不喝茶。胃不好的人要尽量少喝太浓的茶,泡茶时茶量少一点,让茶滋味清淡一点。一些体态虚寒的人以及孕妇不宜喝太多茶,儿童建议喝淡茶。

一般来说,不喝隔夜茶。有些人担心隔夜茶会产生亚硝酸盐,进入胃里后形成亚硝胺从而致癌,但按照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标准是1微克/毫升,也就是说,只要亚硝酸盐不超过这个量就是安全的。而实验显示,茶水隔夜甚至隔好几夜后,亚硝酸盐也没有超标。

但是,久置茶、隔夜茶真正的危害是,冲泡时间过长,茶汤中的营养成分因氧化而大大减少,反而容易大量繁殖微生物,被被周围环境污染而不卫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