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波地产红利,进军三四线城市需更新的10条观念

 昵称2901133 2018-04-10

最后一波地产开发红利,在三四线城市。


国家正在对一二线城市“筑顶”,“北上广永远涨”这句话将失去时代背景。并非没有道理,看一组人口数据:

 

“60后一共2.365亿人,70后2.17亿人,80后2.19亿人。60后退出社会,新增加的90后只有1.88亿人,社会主力人口直接减少4850万人;若下一个10年70后退出社会,00后只有1.47亿人,主力人口再减少7000万人。”

 

上一个10年社会摇的人是6.725亿;而下一个10年,只有5.54亿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主力人口直接减少1.185亿人,靠人口增加的一二线城市红利,就消失了。

 

高昂的一二线生活成本,主力人口下降的时代背景,势必看到两个现象:

 

1)一二线城市人口增加缓慢,人口流入和流出两个水龙头齐开,能保持平衡就已是非常努力了,从500万到1500万的大都市盛况,将不如存在;


2)一些成本太高的一二线城市,还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北京17年人口负增长


所以房地产的下一轮重点,必然在三四线城市。事实上,进军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都尝到了甜头。

 

但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逻辑,和一二线可不完全相同。比如:


1)不能全部用现金流模式。不再是投入大就产出大,因为产出是有上限的,应该用产出下限看投入上限。再简单归纳的说:一二线城市开发看规模,三四线城市开发看利润。


2)不要用人口增加看三四线城市,那是一二线的理论。三四线城市是多“奇葩”,人口净流出和人口正增长同在,常住人口消失了上百万的三四线市很多,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双百万城市。


三四线城市看的是“建成区人口”,很多地级市,建成区的人口数量不到常住人口数的10%,所以城市化空间大得很。

 

四川省人均GDP第二的攀枝花市,房价还在5000徘徊,是因为攀枝花常住人口123万,建成区是7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有75万;


而人均GDP排行靠后的雅安市,房价是8500 ,是因为受地形限制,建成区只有33.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0万,而总人口154万。

 

用一二线城市数据逻辑,比如GDP/人口数,完全看不懂这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规律。若要进军三四线城市,你必须对自己在一二线城市形成的观念进行迭代。

 

虽然本文的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单列一个PPT进行分享。但依照本人喜欢框架体系,文章写得又重又沉的习惯,把进军三四线城市需要刷新的10个观点,一股脑儿的抛出来吧:

 



1

不要太看好

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结盟。


这个发生在与一二线城市接壤的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要扩张,势必想吞并临近三四线城市的地盘,而三四线城市想要发展,想沾一二线城市的光。


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彭山、仁寿要闹着从天府新区独立;一方面是德阳猛起推进成德同城


只要没有大城的产业转移,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结盟,都是各怀鬼胎:一二线城市想要他们的人和钱;三四线城市想要沾点光而已。


所以结盟,只有简阳和成都是正确的,因为成都把制造业和新机场放到了简阳。也即东莞和深圳的模式,广州和佛山等四小龙的模式。

有产业转移的成简新城

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比如生产制造、教育医疗、仓储物流,才会有真正的主城人财双至。

 



2

三四线城市的兴起

是所辖乡镇和县城的衰落


一二线城市统计自己的人口,喜欢把所辖区县的各种人口都统计进去,比如成都2000万人口就是这样来的,加入了简阳;我认为三四线城市只能统计建成区的人口数,从这一点来看,各个三四线城市还是增加了100%以上,这是他们房地产的动力


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增加,主要是吸所辖乡镇的血,一般是两种路径:一是乡镇土豪直接进城,这个门槛比较高;二是曲线进城,先到一二线大城市打工,再回三四线城市安家,这就是所谓的农民工房地产现象。

“建成区人口”,导致了乡镇的衰落

从这一点来看,三四线曾经流失的人口,最后都变成他们城市化的生力军。

 


3

三四线房地产,并不存在城市红利


所谓城市红利,指的是城市配套的不断升级,导致城市地位不断增加,而对外地人产生吸引力。


产业被剥夺,学校在衰落,没有地铁,连五星级酒店都难有2个的三四线城市,是没有城市红利的。

南充的建成区

就是单纯的建成区面积扩大和建成区人口增加

只有消费升级,比如三四线城市有万达广场。但绝不会吸引其它城市的人口,来你城市的万达广场消费,即便他们没有。



 

4

100万和1万,是三四线城市的双顶


借本轮全国房地产的大势,全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比较接近了。至少各地的房价差没有经济差那么大。


西昌得单列来看,西昌因为阳光和空气,吸引了一批成都去的人,而建成区面积只有38.71平方公里,和雅安差不多。所以出现了15000元的楼盘。


其实这个价格背后的利润,也令很多开发满意了,因为大多数还达不到。你的成本是1万售价之间,有多大的空间,你该怎么玩,就看你自己了。

 


5

三四线城市有了一二线城市的审美

这是因为信息高度发达,高速公路和高速网络,让三四线城市的人和一二线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审美时空。

乡村不止有农家乐,德阳高槐村还有咖啡厅

这导致了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被外来大开发商修理。



6

三四线城市没有口岸差

如果有,是因为产品都差

 

至少说,没有绝对的口岸差。也即是,高品质的楼盘在低价格的地段,售价和低品质的楼盘在好地段的价格,售价差不多,甚至后者不如前者。


三四线城市因为建成区小,资源基本共用,导致了口岸差不如产品差。


如果那个三四线城市,顾客都认可地段,那说明当地的开发水平很低。

 


7

开发商压成本的地方

房价普遍低

前面说了,有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到了1万,有些只有7000元。甚至同一个城市,有些楼盘1万,有些6000元。


看这些价格低的地方和楼盘,开发商普遍采取的是控制成本的思维。很简单的逻辑:土地成本是多少,建安成本是多少,哪些能省能降,其结果是,总成本2500元的楼盘,如何与4000元的楼盘PK?

 


8

三四线本地开发商

普遍不会算账

 

算账肯定是会的,都在算成本帐,有的连几天的过桥利息都看得很重。所以精于成本帐,就疏忽了产品帐。


同一块地,做不同的产品,卖给不同的客户群,总产值和总投入,最重要的是总利润,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块地至少要做三种产品定位,去计算不同产品的周期、投入和利润,这样才能得出最佳方案。但是他们不会,他们认为做三套产品的推测,增加了成本。

 


9

三四线城市还停留于“吼货”营销

但是他们老板自己都爱去五星级酒店喝茶

 

本土开发商都试水过下乡镇刷标语搞活动,三四线的国王碧桂园也喜欢搞全民营销。这些都没动过脑壳。


因为三四线城市建成区都不大,不存在任何信息壁垒,谁做了一个楼盘,高端客群连老板的根底都能挖出来。


所以三四线城市重点是转化,场景体验是很重要的,同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场所,越高端越新奇生意越好。

 

10

产品思维缺乏

是三四线城市的机会

 

本地开发商做的都是开发帐,也即控制好土地成本,控制好建安成本,然后能卖多少钱,这一点并未细想。外来开发商,都走的是现金流模式,复制产品复制团队,也未必契合当地的社会角色。


如果一个三四线城市,高水平的开发商太多了,就别去了。因为总量有限而对手太强;在控制好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三四线开发的风险,是产品不如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