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6g 生石膏30g 甘草6g
粳米一匙人参9g ’
上味,以水10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lOOmJ,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主治}
主证:中暑,身热,汗出,恶心,尿赤;白虎汤证而又有烦
渴,饮水不解,脉芤者.
副证:或时进恶风,或舌燥而背微恶寒。
(临证加减)
L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山药代粳米,取山药既能
补脾阴,又可防石膏过寒而伤中气。在本方中,有时以野党参代
人参,或元参代知母,或生地代知母,此皆师其法而变化其方之
用也。
2.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临床运用体会:认为白虎汤之使
用机会为“表邪已解,内热已炽,而里实未结者”。一般以烦热、
汗出、口渴、脉洪大滑数有力作为用方根据。但如内热郁积过
剧,则反出现手足厥冷,然试触胸腹仍必灼热,试诊两脉仍必滑
利,更参之以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烦热欲饮等症,热厥之诊断
可无疑问时,仍以白虎汤治之;如仅为内热而厥冷时,应以烦
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滑而有力等为用本方指征;内热郁积过
甚,出现神昏、谵语、遗尿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腹满痛,燥结
不大便的承气汤证者,亦可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之使用机
会与白虎汤相比,为汗出过多,渴饮更剧。表邪不解,为白虎所
忌,但临床上有轻度的恶风或恶寒与烦热、汗出、口渴、脉滑同
时存在时,仍可用白虎汤。另外,有的消渴证患者体温正常,或
仅有热感,无大热、大汗等症状,也无典型的洪大滑数脉象,这
时根据患者异常口干、强烈的渴感和大量饮水等证候,应用白虎
加人参汤治疗。[中医杂志。1964,tllL 22] (原文]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暍病伤津伤气的证治。太阳中热即中暍,热病发于夏季,故
名为暍,后世称为暑,是感受暑热而引起太阳表证。因暑热薰蒸,迫汗外出,汗出过多,
则卫气虚弱,腠理疏松,故恶寒,与《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时时恶风”或“背
微恶寒”之机制相同。不过本证恶寒,并不是太阳表未解,也不是少阴里阳虚,而是阳
明里热大盛。因里热大盛,则全身发热,热甚则津液受损,故口渴而引饮。治疗则用清
里热,益气生津之法,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本条重点应以汗出、口渴两症为主要辨证要
点,按伤寒使用白虎汤法,“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
人参汤主之”,可知有表证是白虎汤的禁忌,而表证的有无,则在有汗与无汗之辨,既然
汗出则表邪已解,加以口渴,更显出是里热伤津。
(方药评析) 古人认为白虎是西方之神,主持秋季清肃政令,立秋后,霜露降,暑
气消,因此,把清热之方名为白虎,亦是克制之意。本方用石膏之辛寒以清内蕴之热,知
母之凉润以滋内耗之阴,因热邪伤气烁津,故加人参以益气生津,佐粳米、甘草之甘益
胃生津,共成清热祛暑,益气生津之效。后世李东垣创立清暑益气汤,亦本此意。
(文献选录) 尤怡:中热亦即是暑,暍即暑之气也。恶寒者,热气入则皮肤缓,腠
理开,开则洒然寒,与伤寒恶寒者不同。发热汗出而渴,表里热炽,胃阴待涸,求救于
水,帮与白虎加人参以清热生阴,为中暑而无湿者之法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汗出恶寒,身热而渴,颇似太阳温热之,病但温热无恶寒,以热从里生,故
虽汗出而不恶寒也.中暍暑邪,由表而入,故汗出恶寒也,究之于脉,温热之浮,浮而
实,中暍之浮,浮而虚,以暑热伤气也。究之于渴,温热之渴,初病不过饮,中暍之渴,
初病即大渴引饮也。(《医宗金鉴》)
黄元御:暑热而感风寒,其名目暍。内热熏蒸,是以汗出。表邪束闭,是以恶寒。暑
伤肺气,津液枯燥,是以身热而渴。白虎清金而补土,人参益气而生津也。(《金匮悬
解》)
(临床应用) (1)治严重饥饿症。陈氏等治疗严重饥饿症14例,症见饥饿能食,
伴心慌、气急、躁热、周身大汗。14例空腹血糖、尿糖、脑电图、心电图、颅底X光等
多项检查均无异常。方用;知母12g,石膏30g,甘草10g,粳米12g,红参lOg,加水500ml,
煮至米熟汤成,去渣,分2次温服,不更方。本组病例药后食量减少,体重下降,气虚
症状改善,一月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劳动。平均服药11。14剂。
(2)治外阴瘙痒症。褚氏C55)治疗2例,例1为66岁,例2为52岁。例1血糖稍高,
阴道分泌物发现阴道杆菌。例2尿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淋菌呈阳性。均有实证
表现。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用药分别为1周、3周,瘙痒消失。
(3)治高热。汪氏治例,杨××,女,15岁.高热(38--40.5℃)35天不退,曾
作多种实验室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无法确诊。用过抗菌、抗结核药无效.刻诊:
精神差,但神智清,无汗出,口干渴欲饮,不欲食,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解,舌尖红
苔薄黄,脉洪数。体温39.7℃,全身无斑疹。予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先煎)45g,山
药(代粳米)20g,知母、党参各12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2小时一次,服药2次
后,体温降至38.7℃,次晨体温为37.7℃,再增减原方工天服2剂,体温降为36.5℃.
(4)治糖尿病。吴氏C5,用加味白虎人参汤治疗胃热型糖尿病128例。方药;生石膏
30g,北沙参20g,知母15g,忍冬藤30g,玉竹lOg,黄柏6g,苍术lOg,玄参15g,生
地20g。共焙干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制成小丸,每次服6g,
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有效率达86。72%,且对口渴冷饮,唇干咽燥,消谷善饥,胃
脘灼热等一派胃热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现代研究] 有降血糖的作用。吴氏等对加味白虎人参汤作实验研究,经动物实
验证明:忍冬藤、沙参、玉竹、生地对正常大鼠降糖作用明显(P<0.05);对造型大鼠
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与无糖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该汤对正常动物的血糖有调节作用,不
致引起低血糖反应。由此可见,白虎人参汤是从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作用上起明显降
糖效果的。 原文)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12)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肺胃热盛津伤消渴的证治。肺胃热盛伤及津液,出现渴欲饮
水,口子舌燥等症,热能伤津,亦易耗气,气虚不能化津上润,故口干舌燥而渴。水入
固能生津,但热不除,则津易耗难存,所以饮入仍然口干舌燥。治宜益气生津,清热止
渴,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本条亦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222条,是言阳明病误下后,里热炽盛,津气两
伤而见口干舌燥欲饮水等证。黄树曾说:“不问外感杂病,如渴欲饮水,口干燥者,审系
肺胃热炽津枯,即可酌投。”(《释义》)本方既可治阳明热盛伤津的消渴证,亦可治肺胃
热盛,津气两伤的上消或中消证。
(文献选录] 喻昌:此治火热伤其肺胃,清热救渴之良剂也。故消渴病之在上焦者,
必取用之。东垣以治膈消。洁古以治能食而渴者。(《医门法律》)
尤怡:此肺胃热盛伤津,故以白虎清热,人参生津止渴,盖即所谓上消膈消之证,疑
亦错简于此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消渴则渴欲饮水,水入即消,而仍口干舌燥者,是热邪盛也,故以白虎加
人参汤,清热生津也。(《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