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8、169、170条)

 玄冰生孙洁 2021-08-12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8、169、17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表证,或吐或下,皆是误治,屡治不效,至七八日病仍不解,邪气入里,结于阳明,故曰“热结在里”。阳明经热,充斥表里内外,故见“表里俱热”,这是说既有在外之壮热,亦有在内之心烦、口干之热象,但热邪只在阳明,并不是表里同病。

内热炽盛,迫津外出,汗大泄而腠理开,阳气伤,形成气阴两虚,故而“时时恶风”。但毕竟以热盛为主要矛盾,恶风的程度不会太重。

热必伤阴,况且汗液大出,津液脱失,故见“大渴,舌下干燥而烦”,这是热盛阴伤的表现。病人必然要饮水自救,所以“欲饮水数升”。这种口渴欲饮,必然是口大渴而欲冷饮,大口引饮,饮水较多。

总之,本证乃是阳明经热,充斥内外,津液大伤之候,当治以白虎,清肃阳明经热,加人参生津,以救阴液。如果热邪较盛者,亦可用西洋参代人参。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这里的“无大热”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无大热”一样,是特指无表热,并非无热。相反,病人“口燥渴,心烦”,正说明阳明气分大热。

里热迫津外出,气阴两虚,腠理大开,故见“背微恶寒”。不可因为此外有恶寒症状,就以为还有表邪未去,反用汗法,则更伤阴津,变生他病。
阳明经热,气津已亏,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说明表邪未去,仍然是太阳病,所以不能用白虎汤。阳明经证以大热为特性,热为阳,浮脉亦为阳,所以阳明经证也是可以出现浮脉的,但阳明经证之脉浮,必然是浮滑有力,而非浮紧。再者,阳明经证,内热迫津,必然大汗。现在病人“发热无汗”,亦可鉴别。最后,条文明言“其表不解”,暗指病人还有恶寒等表证存在。

如果病人表邪已解,反而出现高热,渴欲饮水等症状,说明邪气已入阳明,热盛津伤,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与白虎汤证相比,白虎加人参汤证还兼有津液不足,所以会有比较明显的口渴引饮,以此为别。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5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6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7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现已更新至168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