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家溍:杨小楼先生的《湘江会》

 七彩阳光3109 2018-04-10

杨小楼先生



朱家溍


杨小楼先生所演的戏,根据《升平署档案》,在光绪三十二年他被挑进升平署时呈报的戏目,已有二百多出,当然还不包括后来他向老前辈继续学的和新编戏。如许多的戏,即使毎天演出,一年不重复也是可以的。杨先生从小荣椿科班时期开始到他临终的前一年,共演五十年的戏。这五十年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戏,但也有些戏是始终列为常演戏目。


我从十岁以前开始听戏(也开始学戏),对于杨先生戏,一直看到一九三七年上半年他在长安戏院每周的演出。在这十多年中,演过一次的戏,当然也就看过一次;演过多次的戏,也随之看了多次。但他早年演过而后来不再露的戏,还是有许多戏我未经寓目。


《湘江会》就是十多年中只有一九三六年在吉祥戏院上演一次的戏。听说不久在怀仁堂又演过一次,但我没有条件看。虽然在我看戏的十多年中,他只演了两次《湘江会》,可是在光绪三十二年杨小楼呈报升平署的戏目中,却早已开列着有《湘江会》在内。


今年春天,为筹办纪念杨小楼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戏曲学院俞琳院长和我商议,要演一出杨小楼先生常演的戏和一出很少上演、比较冷的戏。我建议常演的戏由中国戏曲学院教师杨长秀来演,他选择了《恶虎村》。这是一出短打武生戏,另一出应该是扎靠的戏,于是我选择了《湘江会》。自一九三六年杨先生演过之后,已五十多年无人演过,符合冷的要求。


《湘江会》出自列国故事,以吴起与无盐娘娘为主角。从前这出戏常常是中轴戏或开场戏,以旦角为主。我看过一次荣蝶仙的,九阵风的则见过多次,是阎岚亭演吴起。还看过一次范宝亭演吴起,勾油红三块瓦,头场起霸、按剑的身段,类似《铁笼山》。对鞭下场的亮相,“甩发”和“跺泥”再一记底锤锣,特别干脆好看。从前有一位杨迷,名叫钟林,号菊隐,人称钟四爷,请钱金福先生长期教戏。有一天钱先生说:“我教你一出《湘江会!”钟林说:“《湘江会》?开场戏我听过,这出戏我不想学。”钱先生说:“赶明儿杨小楼一唱,你就该想学啦!”这是一九三六年,杨、尚(小云)在吉祥戏院合演《湘江会》,我和钟先生坐在一排听戏时,他告诉我说,他也是第一次看杨的这出戏,不过这个时候钱先生已经逝世,钟先生也已经不学戏了。


我对这出戏看上了瘾,次日就和好友刘宗杨一起到笤帚胡同杨宅,他找出《湘江会》的本子我抄录下来。又到茶儿胡同刘宅,请砚芳先生给我们说戏。我和宗杨一起学会这出戏,不过当时没有演,到一九五一年在抗美援朝捐献义演中,我曾经演过两次。直到现在,多年未提起,已经有些地方串不上串,曾向老友刘曾复和何金海同志请教过,总算把这出绝迹五十多年的杨派武戏又搬上了舞台。


朱家溍、宋丹菊《湘江会》




当年尚小云先生找杨先生对戏的时候,我和宗杨都在座。尚先生问:“大叔,咱们打哪一套快枪?”杨先生说:“我这出戏不打快枪,我那套叫‘大扫琉璃灯’。挺省事,完了就是‘四门斗’,中间夹一套‘老虎枪’。你要愿意打快枪,那就不打‘大扫琉璃灯’也行。”我还记得尚先生当时的神气,有点像《岳家庄》岳云的身段,跳着说:“不!!大叔,我跟着您,您教我。”当年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