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无法练好传统太极拳的几个误区 之前讲了如何练好太极,再讲几句练习太极中常见的问题和误区,我在这里讲的误区基本上以原则为主,不大讲姿势动作要求,姿势动作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我师父在世时常说,观念是第一位的,观念不清,东西很难练出来。因此我在这里也是按照师父的意见,主要讲观念和原则。 一、盲目看拳经(1) 在这里我首先声明我没有否定前辈的拳经,拳经拳谱大都是老前辈的亲身体验写出来传于后辈,大多数都是很好的。想当年武禹襄在粮店找到一本《太极拳论》视为珍宝,反复研读,终于理解体悟了太极的拳理,并根据他对太极拳的理解创立武式太极,令人后人景仰。 现在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互联网、微博、微信信息不断推到面前,说的好是信息量大,说的不好是信息泛滥。我说的乱看拳经就是从这里说起的。从好的地方说,很多老拳经拳谱都被挖掘出来,和多年前的老一辈武术家比接触各种秘笈机会多多了,更有一些编译本将一些老拳谱的多个版本都整理出来供大家研习,相当有价值也相当有意义。 可惜现在新派拳经拳谱满街都是,书籍、网络无处不在,可惜现在所谓创拳创派的大师大都是借用各种拳经拳谱为幌子,骨子里还是套路架子姿势的修改和调整,所谓的秘传秘本之类,往往只是些形体的动作变化,可以参考的价值基本不大。 对于真正挖掘出来的老拳谱,对于练到一定水平的拳友是非常有价值的,往往一些老拳师的文字会如醍醐灌顶,令拳友感觉陡然顿悟,从心里对于太极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这一点看个人猜测其实当年武禹襄和杨露禅学拳时一定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也练出来了一些,只是没有完全清晰,在赵堡陈清平教导下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研究,一下从理论上清晰了,从了创立了武式太极。 对于大多数拳友来说,信息量大的不利方面是,各种资料没有办法评估评定真伪,没法评定价值,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真正理解太极拳拳理的拳友来说,每个前辈说的都对,而这些前辈的说法又往往矛盾,甚至一个人的不同时间的两篇文字的内容、核心理论都有差异,令人不知所措。 其实形意拳郭云深前辈的三种劲的说法非常清晰的阐述了内家拳的特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训练方法下其身心状态是不同的,这些体会都是对的,只是由于自身的状态问题造成对于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拳经拳谱有矛盾是正常的。 个人推荐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比较全面讲了太极拳的原则,李道子《太极拳真意歌》则是阐述了太极练到高深处的状态。初练的拳友可以看看李雅轩、郑曼青前辈的文字,两位都是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两位前辈对于练太极的大原则的阐述更多,无论练哪式太极都有帮助,毕竟放松心静是太极的基本原则。 其他的拳经拳论都有各自特点,之后我会抽时间根据自己的练拳体验针对一些老前辈的拳论拳经,做一个简单的剖析,以供拳友拍砖。初学太极的朋友建议不要太追求那些拳经拳论中的东西,而是把握练拳的基本原则,参考其他拳经、拳论。等到自己的太极劲练出来了,自然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时再认真看拳经拳论就可以有选择的学习了。此时就可以用拳经拳论来体证自己的东西,或者看自己的东西是否符合拳经拳论。 一、盲目看拳经(1) 众所周知,太极源于道家,佛家经典长于讲心性修持,很多佛家道家理论对拳友练拳很有启发。很多拳友读道德经,读黄庭经等道经时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些拳友甚至认为道家的知识知道了的多了,道德经背下来了,就可以练会太极。其实是不现实的,我承认练太极的同时读道德经是绝对对练好太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道德经是方向性、纲领性的理论,但如何练,练的东西是否符合道德经的原则,这个道德经里面是没有的,那是要师傅传承的。如果自己体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看一些道经佛经了,南怀瑾先生说佛家是实证的科学体系,所有的东西都是要体证出来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道家也是一样,太极就是一种对人先后天状态的很清晰的体征方式,只有当你真正迈过这个门槛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知道写这些佛道文字的人的水平,也就可以初步了解他的修炼思路了。 道经看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和拳经一样,道经也是不同的前辈的修行的体会,个人机缘不同,方法不同,看多了就陷在这些道家知识里面了。可以作为侃资,不能也不敢作为修炼的指导。 诚然,如果作为侃资,这些经典绝对是非常之有用,不过还是那句话,太极是要实证出来的,是要有体证的,如果大讲道家佛家理论,不能真正演示出太极的表现,那么和佛家所藐视的野孤禅有啥区别?不知就里就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看似知识渊博,可惜都是别人的知识而不是自身的感悟和体证。传统太极也好道家也好都是讲心传口授,如果自己都不清楚心在哪里,又如何心传?没有心传口授从何而来?关键是很多时候自己讲多了理论也会有个错觉就是自己真的明白了,引的经典是否对应可以解决别人的问题其实也是凭空猜测,最终误人误己。 和看拳经拳谱一样,太极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也不是看文章看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练出来了就是自己的,没练出来的是别人的,这里我不是说的拳架套路。文字的东西太多了,就是知识障了。 禅宗讲三关,说明所有的修炼都是有层次的,没有可能一蹴而就,合适的拳经、道经在对于合适的拳友非常有价值,对于不合适的拳友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