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会立flag的白酒广告,千年后仍是经典

 窗窗q6u8t75sux 2018-04-10

 

最会立flag的白酒广告,千年后仍是经典

 

现在咱们中国人喝酒,一是爱品口味,二是喜看牌子。自古以来,有名的美酒总是能让各地酒客们蜂拥而至,但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渐渐地,酒“名”和酒“美”变得同样重要起来。

2000多年前,当古人们意识到这些时,最初的酒旗便诞生了。

酒旗的别名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变,到如今已经是积累了一大箩筐:用布料制成的,可叫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幌子等;颜色的不同,也可以分为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有的酒旗还具有多种用途,所以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招子、望子……不同名称也标志着酒旗在不同时期的转变,但变来变去令人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它已然成为了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前尘

 

古人对于酒旗的热爱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从“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到明清年代的“杏花村内酒旗飞,上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八角鼓曲《瑞雪成堆》)和《红楼梦》中的杏帘在望里的酒幌无不传达着古人对于酒文化的欣赏。

 

酒是闲暇时的伙伴,亦是思愁时的良友,而酒旗作为酒的象征更添了风雅的意趣。路遇一家酒肆,见酒旗随风招展,说明这家酒肆正在营业,店内藏着美酒。当日头渐暗,炊烟直上,不少酒家就开始收起酒旗,表示向来往的客人打了声招呼:今日的酒已经卖完了,明日请赶早!

 

旧梦

 

民国前后,国门大开,外来文化的大量流入,洋酒对中国的白酒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时候的酒旗,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酒家使用了,各大酿酒厂也纷纷成为酒旗的粉丝。这个时期的酒旗在原有“招牌”、“标志”的含义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功能——竞争。

 

那时候,酒旗的行名叫“酒标”,纸质居多。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当时开办的大大小小酒厂不下百十余座,但在白酒包装上下功夫的却少之又少,大家好像一股脑的都把精力投入到了酒标的花样展示上来。到了民国中后期,许多酒标甚至产生了政治价值,酒标上的标语往往就体现了酒厂的政治倾向。

 

今朝

 

而如今,酒旗的宣传色彩已经淡去,随着科技的发展,霓虹灯、LED屏等新兴电子科技取代了酒旗的职位,但这并没有使酒旗的身影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相反的,酒旗成为传统酒文化的重要代表,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古镇景区里,也常常路面于各类主题公园中。

 

现代的酒旗与其说是“旗”,不如说是“景”,给人返璞归真之感。想象一下,当你去某个古镇游览,石板路边的木楼上挂着一面或青或白的酒旗,你观旗入店,点一杯汤沟美酒,是不是有种古今辉映、一脉相承的历史美感呢?

 

中国是一个喝酒大国,同样也是一个酿酒大国,喝得酒里面有思绪,酿的酒里面有真情。酒旗作为桥梁,连接着酒客与酒家,也传递着过去和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