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作为邯郸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邯郸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邯郸悠久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远在战国之初,邯郸城西十里酒务楼泉水酿酒已初具规模,酒质甘冽清醇,名扬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则是邯郸美酒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等名士多次来邯郸寻古探幽,饱饮佳酿,留下了赞咏邯郸美酒的千古绝唱。宋人张能臣《酒名记》中的“邯郸风曲法酒”是当年蒸馏白酒的典型代表。明代“贞元增烧坊”的崛起,闪烁着明清两代万历、乾隆皇封御赐的荣耀。清乾隆帝于丛台行宫饮酒作乐时,曾即兴书下“击鞠呼卢待罗绮/美酒十千醉不归”的诗句。 邯郸人有自己的说法,叫“倒一杯、端一杯、敬一杯”,如果你不喝,他就会端着杯子站在你面前不放下,而且嘴里念念有词,都是劝酒的话。邯郸人是很能劝酒的,本来是让你多喝,最后却让你觉得不喝好像对不起他似的。再加上一般人都不愿意因为几杯酒而驳主人的面子,也不会为了这几杯酒跟人家翻脸,就顺从地喝了下去。但别人为这就没事了,邯郸人喝酒一般会招呼几个陪酒的,这个给你敬完了,其他几个也司马炎废魏主——依样画葫芦,你这时觉得更不公平了,但如果你不喝他会说你看不起他,为什么刚才喝了现在不喝?你这时会觉得上当了,但又没法反驳,无奈之下只好捏着鼻子喝下去。这大概就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邯郸人喝酒“操蛋”的原因吧。但是这样说实际上是冤枉了邯郸人,我曾经问过很多邯郸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酒风,他们告诉我,这是因为历史上邯郸人好客,对朋友真诚,认为酒是招待贵客的最好方式,但酒又是奢侈品,很多人没钱买那么多,只好把有限的酒让给客人喝,这样长期演变下来就成了今天令人闻之色变的“操蛋”酒风了。 事实证明,邯郸人喝酒乃是货真价实,不折不扣。先看看饮酒环境。邯郸也算是较大城市,这个较大城市没有什么在全国叫响的产品,却有着密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豪华酒店。据媒体报道,2008年邯郸市“拥有各级各类宾馆、酒家6700余家,大中型酒店3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拥有综合性的星级酒店19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1家,改造和在建、筹建的四星级酒店6家,五星级酒店1家。 其中国家五钻级特级酒家2家、四钻级一级酒家4家。近年来,川、鲁、苏、浙、粤、闽、徽、湘、鄂、京等全国著名大菜及法俄式西餐、美式快餐、东南亚美食、清真菜等均在邯郸落户”。与高速公路连接的联纺东路,密密麻麻矗立着十几座装饰豪华,气派非凡高档酒店,令外地宾客叹为观止。 除了大大小小的酒店,更有邯郸特色的要算夏日里遍布全城的啤酒广场。但凡有片空地,哪怕是准备建设的施工场地,支上几十张桌子就成了酒场。每到夜晚都是人满为患,人们坐个马扎,点上几个凉菜、麻辣烧烤,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邯郸盛产白酒,有号称全省第一的丛台酒,有全国首创的黄金酒,更有别出心裁把整个梨装入酒瓶的“永不分梨”酒,还有把地名分解开来的邯酒、郸酒,还有后来居上的贞元增酒。虽然邯郸本地酒很多,但邯郸人饮酒向来不排外,泸州老窖等多外地品牌酒在邯郸都有仓储式直营,生意颇为兴旺。 再谈谈邯郸的酒文化。许多外地人对邯郸人行酒令之新奇、之繁多啧啧称奇。笔者也算走南闯北的人了,论划枚猜拳全国少有人比得过邯郸。尤其是峰峰人划起枚来十分投入,高亢豪放,声震房瓦。早年峰峰几位朋友慕名到上海朱逢博酒店,觉得喝闷酒没意思,便划起枚来。结果许多人不吃饭了,专门看二人划枚。经理还特意送给他们一瓶酒,让他们多划一会儿。近年来,吆五喝六划枚现象已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虎豹游戏,据说发祥地就是邯郸,两人各持几个色子竞猜,斗智斗勇,变化无穷。有人戏说,发明虎豹游戏是邯郸人对中国酒文化的一大贡献。邯郸人敬三杯为敬君子,客人饮九杯是享受天子待遇,进三场是表明人际关系好,每场结识八人,三场结识二十四个人,一年结识更多人,接触的人多,路子就广。连中三元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中第一名,也就是说连升三级了,可见古人的用意是喝的酒越多,官升得越快。 文明饮酒的原则是尊重对方,愿喝就喝,决不强人所难,这在发达地区早已成为习惯。可是邯郸特色酒文化依然我行我素,在不少邯郸人看来,既然喝酒就要尽兴,酒桌上如果不喝醉一两个,喝的没意思。邯郸人劝酒的方式之多,能力之强,辞令之高,令人不得不饮,不得不舍命痛饮,结果往往被灌得酩酊大醉。邯郸人之所以能劝酒,是因为自己有足够大的酒量也愿意喝。我认识的饮者中,一次喝一瓶白酒的大有人在,一次喝两瓶的不乏其人,从来没喝醉过的亦有耳闻。有位朋友喝67度的衡水老白干已经不过瘾,只有喝上几两酒厂储存的原浆才痛快。有一次北京一位朋友说,自己一次喝了十五瓶啤酒,把别人都镇住了。我告诉他,我认识一位丛台区干部,不到两个小时喝了23瓶啤酒,对方的眼睛当时就瞪圆了。 对于善饮的邯郸人来说,喝酒不仅是社交重要方式,也是生活中的主要乐趣,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颇有一些人事事喝、天天喝、顿顿喝、赶场喝。有位经常到邯郸出差的人说,没见过哪的人像邯郸人这么能喝,这么爱喝,这么投入地喝,这么会变着花样喝。 据2007年邯郸统计局年鉴公布的数字,邯郸白酒90年产6.5千升,2000年产15.1千升,2007年产35千升。统计局还公布了邯郸白酒、啤酒人均消费情况:90年白酒26元、啤酒3元,2000年白酒61元、啤酒28元,2007年白酒88元、啤酒32元。按全市九百万人口计算,2007年,邯郸人喝下了将近八亿元白酒!如果除去喝不起酒,从不喝酒或极少喝酒的人,那些经常出没酒场的人一年能掉喝多少酒呢?大家尽管发挥想像力就是了。 邯郸人不但能喝酒,而且敢喝酒。有的人明知喝大量酒有害身体,但他们以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为名,坚持饮酒。有的人喝酒成瘾,已经病入膏肓,可是他们生命不息,饮酒不止。在邯郸,因为饮酒致病、致残、致死、肇事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醉卧街头、醉酒开车、酒后打架、酒后不处理公务、乱处理公务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的政府机关男性干部几乎都有高血压、脂肪肝、高血糖等症状。尽管如此,每有酒场,大家仍然趋之若骛,开怀畅饮。改革开放以来,邯郸各级纪检部门发过许多禁酒令,有的措辞十分严厉,称发现工作时间饮酒就开除公职。可是大家只是避上几天风头,事后照喝不误。于是有了这样的顺口溜:“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加薪”;“只要感情铁,不怕胃出血”…… 这一次,全国媒体、互联网铺天盖地报道醉驾事故及其危害,公安部门大张旗鼓地查处。可是邯郸酒民用过人的胆识雄辩地证明,自己禁得起“酒精考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