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全球经济形势预测

 紫藤阁上校 2018-04-10

导读:2017全球经济形式保持复苏,全球经济政策规模保持趋势向上的态势。经过十年的危机后重建,全球经济度过了相对健康的一年。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但会面临“央行政策不明,贸易风险加剧,泡沫风险增强”三大风险。2017年末,社科院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形式总体向好。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6.7%,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望持续提升,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世界经济保持复苏,但需注意风险

在已过去的2017年,经济形势着实让神经绷紧多年的全世界经济从业者长长的舒了一口气。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可达3.0%,与2016年的2.4%相比提升较为明显,劳动市场持续改善,全球物价水平温和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世界银行预测2018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7%,比2017年提高0.2%;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2.9%,同样比2017年提高0.2%。各大国际组织基本都对2018年的经济趋势表示看好。

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主要拉动力是投资和净出口,消费边际增量有限。相比之下,欧洲复苏更为全面,消费、出口和投资均有稳健增长。而日本经济主要依靠出口持续好转的带动,但私人投资也开始启动。此外,特朗普的税改政策将对美国经济有所刺激。美国国内经济的刺激必将对全球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全球债务持续积累,金融市场出现泡沫。全球经济增长历经了相对健康的一年后,经济学家们纷纷预估2018年的情况大致相同,是不会过热、也不至于过冷的经济态势。但依旧会面临“央行政策不明,贸易风险加剧,泡沫风险增强”三大风险。

其一,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17年末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8》推断:“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根据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预估的新一年计划,美联储计划升息三次,欧洲央行要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中国利率也趋向上升。这一系列的政策举动,使得国际市场对今年的风险担忧加剧。毕竟2017年全球经济取得的成功,对全球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摩根士丹利经济共同主管Chetan Ahya在《2018国际经济展望》中写到:“金融稳定风险对(增长)周期延续性所构成的威胁要甚于物价稳定风险。”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速和中美之间可能产生的贸易纠纷,如: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全球布局政策,“必须快速缩减巨额贸易逆差,”特朗普11月亚洲之行结束后在推特上称。自其上任后的一系列言论使得国际多边市场的相关国家纷纷表达了担忧。此外,英国脱欧和其他威胁欧洲稳定的谈判(尤其需要注意欧洲右翼势力兴起造成的社会严重对立),以及世界不同地区的政治甚至军事冲突等风险增加。都将会是国际贸易中的不稳定因素。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全球贸易已经占到了全球GDP比重的52%。贸易壁垒和波动风险的加剧是2018年全球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其三,在过去十年中随着2008-2009年次贷危机,2010-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2014-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的一系列冲击之下,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恢复始终面临着较为艰难的局面。过去一年,有许多价格持续高涨的资产。一直警惕泡沫可能爆裂的法国兴业策略师Albert Edwards认为,鉴于股市已来到极高水平,只要略有风吹草动,形势就可能逆转。2017年虽然迎来了一个近十年来独有的高增长时期,但是整个经济体系仍旧较为脆弱。在2018年的新一轮快速增长中,按照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建议,在发展中谨慎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国经济形式:2017好于预期,2018稳中向好

2017年末,社科院联合各部委发表了201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形式总体向好。并预测2018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7%。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8%左右,增速比上年小幅回升,实现年初的增长目标。其中第一、二产业增速平稳,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速贡献显著,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

2017年的中国经济结构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投资结构分化。消费平稳增长,需求结构不断改善。进出口增速明显回升,贸易顺差基本稳定。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将达到65.1万亿元.从消费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共献率为65.3%,达到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2017年的中国经济形式总体好于预期。

2018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年份。通过四十年的积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2018年,预计经济增速保持在6.7%,整体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但是依旧有几处挑战:

1.从供给结构来看:从供给侧角度来看,随着2012年开始的劳动力供给率下降,人口红利渐趋消失,中国GDP潜在增长率保持在低位运行将是一个长期的情况。从需求侧看,全球经济的复苏固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费回暖和市场利好,但同样,率先进入经济复苏轨道的美国日本等国,源于其本国制造业恢复和对新兴市场国家投资的红利,新产生的供给源必然会为争夺市场而产生新的挑战。

2. 从内需来看:虽然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受限于时间因素,其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将在一个较为长期的周期中缓步体现,虽然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较为正面的优质效应,但是从短期效益来看,中国结构调整而产生的阵痛意识还难以被完全抵消。

3. 从市场来看:短期看,中国股市还将不温不火,并出现阶段性的波动。交银国际总经理洪灝认为,“短期看,中国的三年经济周期,以及同时运行的盈利、盈利预测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周期,都将继续放缓。”从长期看,中国股市的长期向好态势依旧不会改变,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兴科技支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新的经济原动力。但有一点需要注意,2017年VIX指数36次低于10%,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瑞银曾在自己的报告中预测,一场终结这个柔和且持续时间长的波动性因素的完美风暴即将出现。这意味着在2018年出现一次全球系统性调整的可能性极大。受其影响中国市场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

总结以上,中国GDP增速将继续稳步加快,经济结构改善良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经过40年的发展累积,总体经济基础较为稳固,虽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维持在低位运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短期负面影响和市场受全球系统性调整影响而出现波动。但是整体经济依旧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变。

三、展望 

展望2018,笔者认为有一些可以把握的新趋势。

首先,今年最重要的趋势是新兴市场将开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根据各大权威机构的资本流入数据,资本流向新兴市场,且短期内不会流回将是一定时间内可以预期的。

其次,2018将是科技大爆发的一年。2017全球科技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令人欣喜的突破,如Alpha go 给世人带来的冲击,而借鉴历史上出现过的科技发展周期,2018几乎可以确定将会有更多振奋人心的科技突破。

其三,中国经济全面超预期。自2015年8·11汇改之后中国经济的外向型,尤其是美元汇率兑人民币的走势一直都保持着超预期的强力态势。

其四,消费升级的全面到来。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70、80、90后会取代50、60后成为新的中产阶级的主力,这意味着全球正形成一个全新的消费阶层。

其五,就是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时代的终结。根据联合国2018《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的数据与建议,各国超宽松政策的撤退,以及从货币投资转向实体投资的趋势将是2018年的重要趋势。因此众多权威证券研究机构都纷纷在2017年岁末给出预测:2018年“上半年‘白马很白’,下半年‘黑马很黑’。”

最后祝各位经济从业者在2018年享受机会,稳步向前。

(本篇文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