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里的美味

 圆角望 2018-04-10

     ◎ 魏惠玲 (郑州)

多年以来,我一直就是素食为主,无论是儿时的物质贫乏,还是现在富足时代,红薯叶芝麻叶手擀面,红薯干玉米糁粥,韭菜鸡蛋饺子,始终不弃。

是一种概念,是一种爱好,是一种思念,是一种饮食习惯,是一颗初心不改,也许都有吧。

家乡的亲人也是记着的,每年春节回去,装满亲情的芝麻叶,玉米糁,都会把车塞得满满的,让我用一年的时间,细细品味,那入口微苦微涩后味清香的芝麻叶,仿佛看到亲人们在一年里最热的几天,挑选采摘一片一片的芝麻叶,收集一篮一篮的,在开水里一过,一篮子叶子就成了一把叶子了,再晒干储存,冬季就可以做芝麻叶面条,芝麻叶粉条豆腐和成馅的包子。那微苦微涩的味道,一定是亲人的汗水沁润了一片片叶子,那清香一定是亲情,是父亲融入的那片黄土地,长出的芝麻节节高,守护着游子的精神家园。

儿时红薯是农人的主要食物,村人的俗语说的好,“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那时候烧红薯、蒸红薯、烤红薯,红薯汤、红薯馍、红薯丸等,真是百吃不厌,田地里掐一把红薯叶,擀一串串面条,红薯叶在锅里,就煮出粘粘的汁液,入味到面条里,一缕炊烟升起,有淡淡的清香,丝丝的甜意,就连现在,街头偶尔有一个烤红薯的老大爷身影,叮嘱风儿把一种熟悉的香味,推送到我眼前,以无法抗拒的穿透力,冲击我的味觉,我就会忍不住带上一块烤红薯,像儿时的小伙伴,在红薯地里,挖个坑,隆起火,烤红薯,把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串起来,慢慢回忆。

我记忆中就不吃肉馅饺子和包子,直到现在,那时候一到春节,家人包大肉萝卜馅饺子,妈妈就单独给我包一些韭菜鸡蛋饺子。就是现在,每年春节,办年货时,都会买一把绿油油的韭菜,回家把黄色的叶子捡出来,洗干净沥水,切成碎碎的,把鸡蛋炒得黄灿灿的,再切碎碎的,绿和黄的颜色搭配一起加上调料搅拌均匀,仿佛完成春天画笔下色彩的调和,点亮眼眸中的希望,和好的面,擀面杖两头翘,一个个圆圆薄薄的面皮,就在案板一角占有一席之地了,填满馅,捏成弯月成队、成排,掀开锅盖,准备以伟大的一跳,完成它人生完美的篇章,看着胖嘟嘟的饺子翻几个跟斗,争着漂上来,薄薄的面皮吹弹可破,又透着清香,有时吃完饺子几天,打个嗝都是一种回味。

我仔细回忆,查找原因,也许是儿时亲眼目睹过一次杀猪的场景吧,一头活生生的大肥猪,被蒙住双眼,绑住腿,一刀子下去,血流不止,它一定很疼吧!圈里还有几头小猪,不知道是否伤心流泪。从此我害怕杀戮,也讨厌杀戮,如果没有杀戮,就不会有血淋淋的伤害。

近几年,我又多爱上一样美食,是用鲜花为馅做成的苏式小饼,提起鲜花饼,就像一朵朵鲜花在心灵瞬间绽放,食饼的人也显得娇贵了许多,玫瑰花馅的养颜,桃花馅化淤,牡丹馅活血等等,咬上一口,满口生香,让人想起黛玉葬花的多愁善感,想起三生三世之十里桃花的浪漫,想起爱情的花语,不由眼前一亮,仿佛一个会写诗、抚琴、灵魂携香气的女子,刚刚从身边走过,这般美好。

这些当年只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必需品,如今,却成了生活中健康饮食小小的奢侈品,或去乡村,或去超市,才能找到的美味。

素食清淡,而符合我,无论何时、何地、何处、这熟悉的味道,裹将着乡愁,在血脉里缓缓流淌。

此生,做个风清云淡的女子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