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张 74 万的理赔通知书刷屏了。这个金额刷新了百万医疗险的最大理赔记录。这份理赔通知书来自于平安 e 生保。 和大家一起复盘这个真实的案例,主要内容如下:
1 复盘:900 块的保险赔了 74 万 1.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2017 年某天,黄女士因为家中煤气爆炸导致严重烧伤,被紧急送往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抢救。整个治疗过程历时 3 个多月,合共花费 105 万! 一般人购买百万医疗险,主要是担心罹患癌症、心脏病、脑中风等重大疾病,但不少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意外事故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所以说,我们在关注疾病风险的同时,也不能低估意外的发生,因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2. 百万医疗为什么能赔这么多? 百万医疗险由于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捧。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
具体到黄女士这个理赔案例,我们来看看平安 e 生保的理赔条件: 黄女士购买的是 100 万保额的平安 e 生保 2017 版,通过上面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绝大部分的治疗费用是符合报销要求的,除了部分中草药和物理治疗。
好在这部分费用的占比非常少,黄女士完全有能力自己承担。其实在 105 万的治疗费用中,客户自付金额(包含免赔 1 万和免责费用等)只有 2.6 万,比例只有 2.5% ! 而且根据合同条款,黄女士下一年可以照常续保,医疗费用也会继续报销。
通过这个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保险雪中送炭的本质。保监会一直强调“保险姓保”,百万医疗险就是很好的体现。 2 关于百万医疗险的常见误区 在前年,平安推出百万医疗险后,马上就受到市场的追捧,众多保险公司争相仿效。而另一方面,百万医疗险也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 常见的误区往往是: 1. 高免赔是大坑?高保额是噱头? 很多人会说,百万医疗险要超过 1 万元才开始理赔,实在是太坑了!通常他们还会列举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大部分的治疗费用都不会超过1万元,所以就直接得出结论:
其实这种结论很容易推翻:统计数据是统计数据,个体差异是个体差异。 我们不能说所有人的平均治疗费用不超过 1 万元,所以万一自己住院了,治疗费用也不会超过 1 万元。这种想法与“刻舟求剑”无异。
因为 1 万元的费用,基本上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甚至没什么压力。我们无法承受的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巨额医疗费用。而这个数字足以压垮我国大部分的家庭。 所以,百万医疗险通过提高免赔额,减少常见风险的理赔,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救助面临重大风险的家庭。这正是百万医疗险的创新之举!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黄女士的案例也可以看到,上百万的医疗费用并不是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灾难。所以,百万保额是真实需求,而不仅仅是噱头。 2. 百万医疗不保证续保 前面提到,黄女士的保单明年可以照常续保,但是合同条款也清楚写明了,如果产品停售了是无法续保的。所以网上也有很多人会揪着这一点不放,认为百万医疗险不靠谱。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为什么百万医疗险要设置这种“坑”呢? 目前来说,能承诺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险就只有国家医保,这属于国家给予我们的福利,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对于百万医疗险,如果经营不善就很容易造成亏损。如果一项业务长期亏损,保险公司是没有动力做下去的。
在这里,也给大家看看每年保费几万块的某款高端医疗险的续保条款:
可以看到,虽然高端医疗险的保费是百万医疗的几十倍,但是单看续保条款的话,高端医疗险可能还没有百万医疗险人性化。 所以,坦白说这就是医疗险市场的现状。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3 买了百万医疗险,还要买重疾险吗? 有人会认为百万医疗险不靠谱,也有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买了百万医疗险就够了,不需要其他保险。 其实,每个险种的作用都是有所差异的。下面我们以煤气爆炸为例,先来看看会导致哪些经济损失:
可以看到,百万医疗险虽好,但是也只能解决发生在医院里的费用。而对于患者和家人的收入损失和类似的隐性损失,百万医疗险是无能为力的。
而如果我们同时拥有一份重疾险,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赔的。下面是具体的条款:
通过重疾险,我们可以一次性获得一笔自由支配的资金。这笔钱除了可以垫付前期的医疗费用,还可以用来维持家庭的正常衣食住行,更可以弥补我们无法工作的损失。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重疾险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通过合理搭配各个险种,才能实现全方位的保障。 至于寿险和意外险的作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大家可以咨询身边的专业保险顾问。 4 总结: 通过对黄女士案例的复盘,我们能够对百万医疗险的作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百万医疗险是保险行业在近年来最为惊艳的创新。 目前来看,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可谓百花齐放,保障功能和附加服务不断升级。
总的来说,百万医疗险作为基础的保障,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