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话丨读李白,从酒中品味盛唐,由望月梦回长安……

 小酌千年 2018-04-1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与酒,是唐诗中说不尽的话题。酒与月,是李白终生一刻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把美酒、明月和诗人自己写到极致的诗篇,非此《月下独酌》莫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孤寂忧愁的情怀。诗的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有诗人自己,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带自己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瞬间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旧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无生命的月、影在李白这里,成为最亲密的伙伴,此时无情胜有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不孤独相互纠缠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韩愈说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白居易说他“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碰到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并读了他的诗文之后就说,“子谪仙人也!”说李白是从天上被贬降到人间的一个仙人。

中国古代诗人中,有两个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李白,一个是苏东坡。苏东坡被称为“坡仙”,古人说他有“逸怀浩气”,他的诗像“天风海雨”。可倘若以李白和苏东坡相比,分别在于:李白是“仙而人者”,苏东坡是“人而仙者”。李白是生来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他不甘心生活在约束中,所以他的一生,包括诗作,所表现的就是在人世之中的腾跃挣扎。

这样的人生并未让李白消沉下去,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自称酒仙,饮酒赋诗是李白一生最大的乐事。《金陵与诸贤送权诗意序》的结尾说:“举目四顾,霜天峥嵘,衔杯叙离,群子赋诗以出饯,酒仙翁李白辞。”李白往往把饮酒与作诗联系在一起,所以,李白的酒诗很多,历代以来褒亦有,贬亦有,在当时杜甫就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王安石语“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可以说无酒就无李白,无酒便无李白诗。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一生作诗众多,存世的诗有九百余首。

李白年轻时写过一篇《大鹏赋》,他说大鹏鸟一飞起来,整个宇宙都被它撼动了,而这么大的一只鸟“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世界上没有一个与它相近的同类,甚至想找一个搏斗的对手也没有。李白的“飞扬跋扈”,又有几个人能相知相赏呢?

他临死时写了一首《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把自己比作一只在中天摧折的大鹏鸟。怀有一种天才的恣纵与自信,李白在一生的腾跃和挣扎之后,终于落寞殒落。

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李白这位千古奇才。古往今来,李白的孤独也时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花间月下,孤影自盼,我们总也无法忘却自己心中的那个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