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我国脑卒中家庭康复的现状 1 家庭环境设置不合理 良好的家庭无障碍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训练与康复,患者生活的环境要有安全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只有少数家庭对居家环境进行了改造以便于患者生活。 2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低、医从性差 据调查,大多数家属对“日常生活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仅有大约45%的患者和家属知道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使得患者再次卒中的几率大大增加;大多数家属对肢体的正确体位不认识,以致患者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体位而造成关节挛缩、粘连。 3 康复意识薄弱、家庭康复训练不到位 患者家属对脑卒中康复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①过度保护;②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期;③忽略肢体功能位置摆放;④不科学的训练方法;⑤忽略感觉功能的康复;⑥忽略心理康复;⑦只重视药物治疗。 4 康复训练不规范 出院后,患者可能会自发地进行某些训练,但由于缺乏正确康复指导、监督,效果往往得不到巩固和加强,甚至还会造成其他问题。 家庭康复护理的方法 1 肢体运动功能锻炼 ①良肢位的摆放:平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 ②翻身训练,每1-2小时翻一次身 ③上肢和下肢功能训练: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上举、前伸的动作及肩关节的耸肩动作;床上的被动和主动伸膝屈膝动作、足背伸动作、下肢外展内收动作、直腿抬高动作等。 2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家庭环境和自我照料的需要进行穿脱衣服、洗漱、梳头、使用餐具、进食、大小便等训练,必要时咨询治疗师进行相应辅助的制作和家庭环境的改造。 ![]() ![]() ![]() 3 心理干预 积极和患者讲解心理、情绪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安慰以减少患者应激、焦虑、抑郁等情绪。和患者讲解相关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4 用药指导 严格遵守用药种类、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用药剂量。 ![]() 5 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①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②限盐分摄入 ③补充膳食钙,补充食物纤维素、抗氧化维生素 ④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 ⑤限烟酒 ⑥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进行运动锻炼 ⑦预防便秘 6 定时到医院复诊 ![]() 参考文献: [1]朱翠平.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03):265-268. [2]马晓超,毕春红,冯善军,张力新,乔蓉,商海龙,田苹,唐玲,于美兰,罗翠玲,张铁青,周维金.我国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32-9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