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5g 石膏25g 生姜9g 大
枣5枚甘草6g 半夏9g
上6味,以水600ral,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煎取
200ml,分2次温服。
(功效)宣肺平喘,祛饮清热.
(主治]
主证:咳嗽喘促,咳唾痰涎,痰黄或白,口渴喜饮,胸膈胀
满,身形如肿,甚则目如脱状,恶寒无汗,发热或无大热,苔薄
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浮大而滑或滑数。
副证:头痛,痰鸣,口干不渴,神情紧张,气粗声高息涌。
(临证加减}
1.痰热内盛,胶黏不易咳吐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
粉、海浮石、风化硝,以清热化痰利肺。
2.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以泻肺平喘。
3。痰热壅结,腹满便秘者,加大黄泄热通便,以降肺气。
但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4.痰热伤津,口舌干燥,加天花粉、知母、芦根,以生津
润燥。
5.阴伤而痰量已少者,酌减苦寒药物,加沙参、麦门冬等,
以滋养阴液.
6.本方治疗百日咳:以方中含麻黄2—5g,生石膏工5—
30g,制半夏5—8g,甘草、生姜各5g,大枣5枚。痰黏稠或色
黄加黄芩、赤芍、鲜竹沥(冲服);咳嗽甚加前胡、杏仁、僵蚕。
每日1-1.5剂,水煎服。[江苏中医,1995,《l,:ls]
7。煎剂越婢加半夏汤及提取剂越婢加术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
小儿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方剂,在小儿和成人呈现
不同的结果。越婢加半夏汤的有效年龄范围是小儿和年轻者。将
越婢加半夏汤与柴朴汤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以越婢加半
夏汤为优。“发掘”越婢加半夏汤者是藤平健,他将呕吐作为使用
越婢加半夏汤的指征,或许是借鉴了吉益东洞《类聚方》中的有
关记述。哮喘中的呕吐,在小儿是特有的自主神经症状。因而,
若将越婢加半夏汤与小儿与呕吐联系起来,可以说“呕吐”是越
婢加半夏汤的使用指征。至于越婢加半夏汤对小获有效的原因,
可能与特异反应性因素有关。
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文}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13)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词语注解} ①目如脱状:形容眼睛胀突,犹如突出之状。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外感风热水饮内作致咳嗽上气的证治。本证“咳而上气”既
属“肺胀”,故知为内外合邪,壅塞胸中,肺气胀满的实证。由于素有水饮,复被外之风
热引动,以致水饮挟热上迫,肺失宣肃,气逆不降,所以咳嗽气喘,并且喘症突出。“目
如脱状”亦为肺气壅逆所致,寓示本证肺气上迫之热颇急。风热扰肺,邪实气盛,故脉
来浮大而且必然有力。治法宣肺泄热,降气平喘,选用越婢加半夏汤主治。
(方药评析) 本方配伍之妙,在于重用麻黄与石膏,而且石膏之量多于麻黄,体现
了该方辛凉发散风热,宣肺降气平喘的特点。并用半夏、生姜以化里饮,降逆气,甘草、
大枣安中调和诸药。从而使风热宣泄,里饮得化,肺气宣发肃降复常,诸证自解.
(文献选录]徐彬:咳乃火乘肺,频频上气,是肺之形体不能稍安,故曰此为肺胀。
喘者,胀之呼气也,目如脱,胀而气壅不下也,更加脉浮大,则胀实由邪盛.故以越婢
清邪,而加半夏以降其逆,则胀自已也。(《金匮要略论注》)
周扬俊:咳而上气,则其气之有冲而不下可知矣,其咳之相连而不已可知矣。此皆
属肺之胀使之也。邪入于肺,则气壅,肺壅则欲不喘不可得,惟喘极,故目如脱,所以
状胀与喘之至也。脉浮,邪也;兼大则邪实,而所以遗害于肺,正未有已,故必以辛热
发之,亦兼以甘寒佐之,使久合之邪涣然冰释,岂不快乎?然久蓄之饮,何由得泄?故
特加半夏于越婢汤中,一定之法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尤怡:外邪内饮,填塞胸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蠲
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属阳热,故利辛寒,不
利辛热也.目如脱状者,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使然也。(《金匮要略心典》)
按:徐注之“邪实气壅”,尤氏的“外邪内饮”“病属阳热”,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本证
的病因病机。而周氏对“目如脱”的解释,尤氏对方药的评述,都颇为精当。
(临床应用) (1)治肺胀:《医家必读》载:社友孙其芳之令嫒,久嗽而喘,凡顺
气化痰、清金降火之剂,几予遍尝,绝不取效。一日喘甚烦躁,余视其目胀出,鼻则鼓
煽,脉则浮而且大,肺胀无疑矣.遂以越婢加半夏汤投之,一剂而减,再剂而愈。
(2)治疗咳、喘、哮:李氏报道用本方治哮喘36例,每例只服3—5剂即获效。李
氏指出,本方适用于哮喘病见咳喘,咽喉如烟燎状而痒,或脉弦数者.患者谭××,女,
1岁。患支气管炎。两天前曾患感冒,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服银翘散工剂,发热未退,
体温39~C。咳嗽、气喘、呕吐痰涎,鼻翼煽动、唇口发绀,舌苔白滑,指纹青紫。此热
饮郁肺,塞迫气逆所致,治宜清热涤饮,宣肺平喘,乃一方面肌注青霉素;一面用越婢
加半夏汤:麻黄2g,生石膏lOg,法半夏6g,甘草3g,生姜2片,大枣1枚。工剂热退,
再剂喘咳即止.
(3)治疗突眼(突眼性甲状腺肿):杨氏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1例突眼性甲状腺肿,
其适应证有;心悸、呼吸迫促、眼球突出并震颤、口渴舌干、甲状腺肿、脉浮大。
(4)治百日咳:顾氏根据百日咳由六淫邪热遏肺,并与痰浊饮邪互结不解所致,其
症以发热咳喘,呕吐痰涎,咳甚面部潮红,涕泪俱下为特点,故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了
50例,结果:治愈4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94%.处方:麻
黄2-5g,生石膏15~30g,制半夏5—8g,甘草、生姜各5g,大枣5枚。日1剂,病重
者每天1.5剂。加减:痰粘稠或色黄者加黄芩6g,赤芍5g,鲜竹沥30ml(冲服);咳嗽
剧烈者加前胡、杏仁各5g,僵蚕lOg。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