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酸枣仁12~30g 甘草3g 知母
6g 茯苓6g 川芎6g
上5味,以水800ml,先煎酸枣仁,取600ml,再下余味,
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养血安神,补肝敛气,清热除烦。
(主治)
主证:虚劳,虚烦不眠,苔少,舌质红,津不足,脉弦虚或
弦细。
副证: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口渴咽干。
(临证加减)
1.本方证若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细,属心胆虚者,
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2.本方证若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虚火内扰较甚者,合
二至丸或去川芎,加旱莲草、女贞子、白芍、百合、生地黄,以
养阴清虚热;兼见盗汗较重者,加五味子,以安神敛汗;心悸甚
者,加龙齿以镇惊。
3。本方证血虚者,可合四物汤,以滋阴生血.
4。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清热。
5.兼有心脾两虚者,可酌加归脾汤,以补益心脾。
6.如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加甘麦大枣汤、夜交
藤、合欢皮,以缓肝安神解郁。
7.本方证若烦躁多怒,睡眠不安,虽稍佐川芎亦兼辛窜,
宜加牡蛎、石决明、白芍等平肝潜阳之味。
8。本方加味治疗神经衰弱:复方酸枣仁汤(酸枣仁、何首
乌、生菟丝子、香附、枸杞子、生石决明、当归身、山药、白
术、天竺黄、杭芍、桑椹、合欢皮、琥珀、炙甘草)配合随证加
减药物。[山东医刊,1965,(9,:273
9.本方治疗精神病的验案与体会:以酸枣仁60g,甘草
lOg,知母15g,茯苓12g,川芎9g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
忧郁症、焦虑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妄想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
障碍等精神神经性疾病取得良好效果.闽南中医,1987,fl,:213
10.关于虚烦证候:三因方云:“外热曰躁,内热曰烦,虚
热之证。内烦身不觉热,头目昏疼,口干咽燥不渴,清醒不寐,
皆虚烦也。”又叶士医统云:“虚烦者,心中扰乱郁郁而不宁也,
良由津液去多,五内枯燥,或荣血不足,阳胜阴微。”以上两者,
对于虚烦不得眠病因症状的叙述,可谓要言不烦,是临证上的重
要参考资料。[金匮要略译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1.酸枣仁、生石膏各六钱,茯苓、知母各四钱,人参、桂
枝、生姜各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治虚劳烦扰,气冲胸满,
不得睡眠,名酸枣汤。
12.本方加麦门冬、干姜。主伤寒及吐下后,心烦乏气,不
得眠,名酸枣仁汤。
13。本方加生姜二两;一加桂二两。治虚劳不得眠,烦不可
宁者,名小酸枣仁汤。
14。酸枣仁、枸杞子、菊花、茯苓、柏子仁各一两,天门冬
八钱,龙齿六钱,远志、赤石脂、防风、桂枝各二钱。为末,蜜
丸如梧桐子大,粥饮下三十丸。治心虚惊悸,恍惚不安,眠卧不
安,名小酸枣仁汤。[太平圣惠方]
15.酸枣仁、人参、桂枝、茯苓、石膏、黄芩。治虚劳烦不
得眠者,名酸枣仁丸。[脉因证治]
16.酸枣仁、真珠母、人参、柏子仁、茯苓、沉香、龙骨各
一两9当归、熟地各一两七钱,广犀角四钱。研细,炼蜜为丸,
每丸重三钱,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治阴血不足,
风阳内动所致夜寐不宁,时而惊悸,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舌
红,脉细弱,名真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17.酸枣仁、远志、当归、茯神、白芍、麦门冬、龙眼肉,
水煎服。治虚烦不得卧,真阴不足,心神失守者,名仁远志汤。
[脉因证治] (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穷二两 (原注)深师有生姜
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经义阐释工 本条论述阴虚失眠证治。其辨证的关键在于“虚烦不得眠”。何谓虚烦?
即由阴虚内热所生之烦,烦由虚热也,非实证热证。叶氏《医学统旨》说:“虚烦者,心
中烦扰;郁而不宁也”。病机方面认为是“津液去多,五内枯燥,或荣血不足,阳盛阴
微”引起.
此处虚烦,实由肝阴虚所致。因肝藏魂,心藏神,尤在泾云:“人寤则魂藏于目,寐
则魂藏于肝”。肝阴充足则能寐,反之则肝不藏魂,故不寐;其次肝阴虚则生内热,虚热
扰乱心神,故虚烦不寐。此即《灵枢。邪客篇》云:“阴虚则目不瞑”之意。
本证有人解释为心血虚,心阴虚有关,如李克光之《金匮要略》参考丛书云:“心血
不足心神被扰,神难守舍,亦不能寐”。此说亦有道理,因酸枣仁是人心肝二脏的安神之
药,但笔者认为从方的组成来看,多为肝阴虚而设,因川芎之用,重在疏达肝气,非人
心经。但临床可随证加减,用来治心阴虚之失眠也未尝不可。
再则本证与伤寒论的枝子豉汤证“虚烦不得眠”应作区别。彼为伤寒实热证经汗、吐、
下后余热未尽,热扰心神,故证状上还有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脉数有力,舌红苔黄。此
为虚劳证,阴虚内热,故可伴有心烦易怒,怔忡,口苦头痛头眩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
数等证,临床需根据病史与脉证详加分析。
(方药评析) 方中酸枣仁养阴安神;知母清肝润燥除烦;甘草清热,与枣仁合用甘
酸化阴;茯苓安神宁心;川芎疏肝调血。诸药合用养肝阴,清虚热,宁心安神。
(文献选录] 尤怡:人寤则魂守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
不得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
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
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吴谦等:李彬曰:虚烦不得眠者,血虚生内热,而阴气不敛也.《内经》云:气行于
阳,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酸枣仁汤养血虚而敛阴气也。
陆渊雷:虚烦不得眠,亦神经衰弱之一种证候,人之睡眠,需血液流向下部,使脑
部比较的贫血,方能人寐,所谓人卧则血归于肝也。病虚劳者,因荣养不足而神经衰弱,
于是神经常欲摄血以自养,虽睡眠时,脑部仍见虚性充血,故虚烦不得眠。(《金匮要略
今释》)
(临床应用) (1)治疗夜半惊恐:据报导,用本方治愈夜半惊恐一例。廖某,女,
夜间每值11时至翌日3时,即感惊恐不安,如被捕逐之感。每夜届时而发,舌边尖红少
苔,脉细数无力,此肝血不足,胆虚神摇之疾,处方:酸枣仁12g,白茯苓lOg,知母lOg,
川芎6g,甘草6g、夜交藤20g,生龙牡各30g,五剂而愈。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韩氏用酸枣仁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属心肝阴血不
足者,疗效较满意.方药:炒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生地、滋石、枸杞子、夜交藤、
朱砂、甘草。阴虚阳亢加珍珠母、石决明;血瘀加丹参;便于加柏子仁;肢麻振颤加白
蒺藜。
(3)治疗儿科病:张氏,用本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小儿夜游症,惊风、
低热、狂症,取得满意效果。因心阴不足,心气有余所致的夜游症,在酸枣仁汤的基础
上加鲜猪心一具,知母滋其阴。对惊风患者,原方加入人宝(人胆结石醋泡三天以上可
用)1511,知母8g,藕汁15m|,搜风滋阴。用茯神酸枣仁汤主治小儿虚而惊风;浮麦酸
枣仁汤主治小儿多汗等。 ,
(4)治鼻衄:王氏,用本方治疗鼻衄一例,效果甚佳。患者李某,素体虚弱,遇
事胆怯,易于惊恐。十天前因夜行受惊,于当晚梦中鼻衄,此后时流时止,每于惊恐胆
怯时发作。面色萎黄,掌心发热,舌尖红,脉弦细,辨为胆气虚,肝不藏血,用酸枣仁
汤加味,滋阴养血,安神镇惊。酸枣仁20g(先煎),知母12g,川芎12g,茯苓12g,炙
甘草6g,五味子12g,龟胶(烊化)log,水煎服,五剂后血止。后服朱砂安神丸善后。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