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批市场纷纷转型地产公司,农产品流通的未来在产业电商和供应链金融

 Charliezsf 2018-04-11

纳尼?你没弄错吧?农批市场跟地产公司,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怎么扯上关系的?
一、农批市场是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核心
新零售是目前最火的商业话题之一,生鲜产品也不例外,不同姓氏的先生们(鲜生)从手机屏幕跳到了街头巷尾。然而,新零售更多处理农产品流通链条末端的问题,在被展览在生鲜超市、菜市场、甚至手机屏幕上之前,各类农产品已经经历了好几个环节。沿着农产品流通链条放眼望去,最显眼的存在莫过于全国大大小小4000家农批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近2000家,它们是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这条漫漫长征路的流通枢纽,这里有保障民生的辛勤劳动,也有无视道德的蝇营狗苟,还有挑战市场的野心昭著,堪称人间最具烟火气之地。
传统流通模式下,农批市场的枢纽和管道作用非常明显:
(1)供求信息需要在这里聚集,降低了供求双方联系成本,
(2)集中交易,公开比价,形成相对市场化的价格,
(3)季节性产品会在这里囤积,实现常年供应,
(4)一级市场是跨区域流通的必经之路,团购效应降低了物流成本,
(5)大批发商为上下游提供初级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市场稳定。
二、时代变迁正在将农批市场逼上梁山
变化是永恒的,有时候快得让人无法适应。要说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变化,那莫过于互联网的普及,它对各个领域的渗透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农批市场在一系列划时代的变化面前也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西东。
(1)互联网让信息对称程度空前提高,供求双方不再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中转市场面临危机,
(2)生鲜电商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层层贩运的模式,让批发环节大为减少,中小市场逐渐减少,
(3)仓储物流技术突飞猛进,纯交易型市场面临淘汰,
(4)城市化逼迫传统市场纷纷外迁,给脆弱的批发商依存关系沉重一击,新市场起不来,风水背了不少锅,
(5)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上下游终端提供了纵向延伸的机会,进一步降低了对农批市场里批发商的依赖,市场里囤货居奇的大户少了,市场本身也少了一份油水,
(6)都市农业等新田园风潮的兴起推动农产品本地化生产消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批市场的重要性。
三、农产品流通链条上更重要的问题
农批市场的衰落是时代变迁使然,自我进化便是,无须感伤,相对而言,长久以来农产品流通领域其它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1)生产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农民作为社会稳定基础——粮食安全的实现者,始终在翘首企盼着“后富起来”的列车,他们踏踏实实地劳动,无问东西,把一年的劳动完全托付给国家收购价和经纪人们。统计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中超过七成支付给了流通环节,而发达国家的农批市场则突出其公益性,甚至作为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运营。
(2)生产者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农民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水平虽然在稳步提高,然而与社会其他群体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从而导致生产端留不住人。最终的结果是,农民在农忙季节回乡收割,农闲季节进城务工,然后再尽一切努力帮助自己孩子成为城市的房奴。人口红利收割机隆隆向前,昼夜不息。
(3)生产端的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帮扶、技术帮扶、产品标准制定等细致的社会工作一直有待解决,相信这些问题将直接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流通效率。
(4)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就跟别提了,没意思。
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变革来自产业电商和供应链金融
传统的流通模式逐渐势微,变革的力量异军突起,其中最有成效的当属产业电商和供应链金融。这部分,我们来聊聊新的逻辑,也即传统角色的转型方向。
1、我国农业的两段式格局将长期持续。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有自己的特点,即便土地制度和生产方式不断进步,也不会改变“小生产、大流通”的总体格局。我国农产品流通始终要有一个集散的过程。
(1)我国的农业生产将逐渐走上中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大型农场为辅的道路,一方面平衡城乡发展,一方面囿于我国耕地多丘陵山地的基础。
(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各地产品结构差异明显。
(3)农产品的生产有季节性,而消费则是全年性,加上我国的超大规模人口,导致我国很多农产品的流通必须有一个巨大的缓冲池,这个过程包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孕育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2、垂直电商带来春风。近几年,不少电商网站深入产地,直接与农民合作,切实承担起了改革农业生产的历史任务。这些电商企业给农民带来了技术、农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然后再把产品直接从地头送到各地配送仓内,再从网站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这个模式主要集中在水果领域,着实改善了一些农民的生活,保证了一些产品的品质,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成本。但是,这个直营模式的规模毕竟有限,而且总体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
3、订单农业的时代悄然到来。要解决生产端的问题,非订单农业不可,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两段式结构催生了规模庞大的批发商群体,随着供求信息不断透明化,批发商的利差投机空间逐渐消失,逐渐成为囤积商,解决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全年性的天然矛盾。囤积商的主要风险在于价格的波动和占用资金的成本。
(2)电商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农民直接参与交易成为可能。
(3)金融行业不断专业化,让订单农业的资金转移成为可能。
4、以烟台苹果为例,聊聊农业订单证券化的大逻辑
新的模式必然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尤其农民的利益要得到保障,整个流通链条才会流淌正义。
(1)为了给农民利益以坚决的保障,同时打击伪劣假冒产品,烟台政府主持成立权威的、公益的烟台苹果产业电商平台,所有的苹果必须由该平台交易离开田间。该平台同时作为统计产业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农资采购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平台可由政府自营,也可选拔合格的运营商。
(2)囤积商和大型采购商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下季的苹果订单,预估未来苹果价格,或采取期货交易所价格加固定的升贴水,农民根据采购方报价响应成交,得到一定比例的预付款。或者农民挂预售单,由囤积商和采购商根据报价响应成交,交付一定比例预付款。
(3)预付款可由产业基金或银行代付,抵押物则可为采购商的固定资产,银行授信,农民方面则为土地权等资产。同时,该过程产生的票据可进一步流转给其他金融机构,比如地方性银行或有充裕银行授信的大企业。由此,订单农业的资金占用压力得到缓解,而金融机构的票据则可制成理财产品予以销售,回收成本。
(4)平台为订单购买农业保险,规避自然灾害等风险。
(5)为了保证农民履约,按要求生产、采摘、交货,政府制定完善的制度予以约束,对违约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平抑意外情况或个别失信行为导致的损失,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并互相监督制约。
(6)关键点来了:上述农业订单在提货前可进行证券化,在平台上流转,吸引流动性,提高平台影响力,同时推广烟台苹果品牌。囤积商的现货同样也可以进行证券化,进行货权的转让,一方面回收资金成本,同时产生仓储服务收益。
订单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当地政府强大的支持很难成功,有影响力的地里标志产品,因为其标准化程度较高,生产技术统一性较好,流通服务设施较齐全,从而更容易成功。地方政府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有理想的尝试予以扶持鼓励。
而作为传统角色,农批市场应该尽快尝试产业电商平台,同时探索为所在地垂直电商提供产地采购、仓储配送服务,而原来的批发商则应该尽快尝试成长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同时尝试向上下游延伸,建立全产业链的采购销售通道。当然,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找好切入点,而非套用什么固定模式。
聊了半天,可能会有人问农批市场到底是如何转型地产公司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观察,很多新建的市场或拆迁的市场,都远离城区,政府的优惠政策就是给你一大片各种性质的土地,以平衡农批市场短期难以盈利的问题,而且地价极低,有的项目捂地两年一转手就大赚一笔,也有的直接就组建地产公司开干了,这不就转型成功了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