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厦门的环岛路每当退潮后,总有一些惊喜留在了滩涂中。对于内陆地区的游客而言,赤脚下海抓小螃蟹,找找花蛤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对于那些曾以海谋生的渔民而言,这片大海留着的还有那不忘的记忆。 沿海一带有挖沙虫的习惯,每当退潮后便有人一手着桶子,一手拿着工具在滩涂上寻找洞眼。不懂的人还以为是在挖沙,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叫沙虫的美味。 沙虫也叫沙肠,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极高的滩涂生物,一旦附近的滩涂环境遭到破坏,沙虫很快就死亡。所以能够发现沙虫的地方,也往往意味着所处的滩涂环境过关。 每当退潮后,在滩涂上找沙虫的渔民并不少。用沙虫熬汤煮面味道最为鲜美,还能用来做土笋冻。厦门土笋冻里的白色物状便是用沙虫来制作。除此之外其它地区也有把沙虫晒干,其市场价在400~700元左右,若是顶级的沙虫干还要贵上许多。 只有有经验的渔民才知道沙虫藏在哪里,找好位置一脚踩在铁锹上,挖出沙子稍微分开便能发现红色的沙虫。这些看起来有些让人不适像蚯蚓的家伙,可是沿海餐桌上一道不亚于鲍鱼的美食。 记得二十年前,那时环岛路还不像今天这样到处都是游客,每当退潮后总能见到大叔大爷们在滩涂里寻找着沙虫的影子,而这样的影子在今天却逐渐的少了。 图,夕阳中正在寻找沙虫踪迹的老人。 日渐繁华的大都市,人来人往的游客,骑行或散步在环岛路上的游客每年不计其数。这片大海如今不止是本地渔民怀旧的地方,也是许多游客享受沙滩风情的去处。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