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东县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bdcxrh 2018-04-11

巴东县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巴东县科学技术局

2015510

 

 “十三五”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绿色巴东、文化巴东、富裕巴东、和谐巴东”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省科技厅、州科技局关于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科技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5家、重点龙头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近三年高新技术产值8600万元,利润1265万元,缴纳税费289万元。以特色板块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发展到近80万亩,成为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源。

2、科技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下发了《巴东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巴文[2010]23号),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力度;认真开展大规模的群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科技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已基本形成了以重点企业带动主导产业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壮大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科技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县整体科技水平在明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县各行各业科技进步水平也在明显增强。

(二)“十三五”面临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的主体地位作用不够明显。全县仅有几家企业建有科研室,数量少,层次低,无法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稳定依托关系的也不多,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和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二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服务于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具体表现在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科技部门实际用于安排项目的经费占财政安排的科技三项经费比例等三项指标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资金的困难,导致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低下,手段落后,科技的先导示范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三是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且青黄不接,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引导科技资源向科技产业聚集,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十三五”时期的建设思路

1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按照“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特色创新、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资源型企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业链建设力度;围绕主导型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为着力点,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研究,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把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首位,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原则,立足县域特色优势资源、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优势的高效转换。

——坚持加强创新原则,着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技示范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科技支撑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跨越发展原则,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3奋斗目标

培植1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5支技术创新合作团队,力促1家以上企业进入高新企业行列;开发转化25项以上新技术、新成果,建成7个优势特色农业板块创新示范基地,集成、组装10项农业种养加技术,发展5个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团队,研发出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建立完善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广应用10项先进、成熟、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

二、建设任务

“十三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的支柱产业,开展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长提供科学依据。

(一)工业发展重点

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采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药化产业  继续开展原生药物资源种植试验研究,完成“湖北贝母”、“巴东独合”、“贯叶连翘” 地道药材GAP种植试验,开展名贵药材野生转家种试验研究,研究制定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标准,运用生物技术、真空充氮技术加大对中药饮片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白酒产业  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技术革新,运用生料酿酒技术、计算机勾兑技术,研发适宜不同群体,不同个体饮用的品种。

农副产品加工业  开展葛根总黄酮微波萃取技术研究、小杂粮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研究、明前茶青香耐泡技术研究、夏秋茶加工技术研究、甘薯薯脯及甘薯保健用品加工技术研究、魔芋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研究、魔芋葡甘聚糖生产技术研究、中药饮片加工技术研究、银杏叶中间体(银杏黄酮、萜类脂)提取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铁矿产业  继续实施提铁降磷工业化试验项目,运用磁化焙烧—湿法浸出降磷技术、赤铁矿反浮选技术、多级浮选技术、强磁—反浮选—焙浇联合工艺技术,努力促进铁矿产业健康发展。

(二)农业发展重点

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围绕农业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集中力量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做文章,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发挥其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畜牧产业  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源,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继续实施“150”“450”生猪养殖模式、“1235”山羊养殖模式、 “165”耕牛肉牛养殖模式、“林下养鸡”模式。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技术支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确保畜禽产品安全,争创畜牧养殖大县。

茶叶产业  应用无性系繁殖技术,建好茶苗良种繁育基地,以鄂茶1号、鄂茶10号为主的良种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加强老茶园的改造,实现老茶园的品种换代和提档升级。推广运用茶树疫病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技术、茶树快繁高产技术、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继续实施“有机茶安全优质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高香型茶叶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茶园综合利用研究、夏秋茶叶采摘加工技术研究,研发新产品,全面提高我县茶叶产量和质量。

烟叶产业  大力推广“三先三带一深”技术、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烟草沙培育苗技术、大棚漂浮育苗技术、地膜烟栽培技术、化学抑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HM菌的应用技术,开展巴东县山地特色烟叶开发技术研究、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巴东烟叶品质。

小杂粮产业  继续实施“优质杂粮品种选育及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国家星火计划和“特色杂粮良种基地建设及加工利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国家科技部下达的计划任务。开展杂粮品比试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特色杂粮高效利用及系列新产品开发研究、优质特色杂粮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制定杂粮种植规范,促进杂粮产业健康发展。

⑤干鲜果产业  建立干鲜果良种繁育基地,制定干鲜果生产技术标准,开展干鲜果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柑桔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推广应用高接换种技术、矮化密植技术、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柑桔虫害技术、太阳能紫外线杀虫灯应用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干鲜果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促进我县干鲜果产业发展。

⑥蔬菜产业  引进优良品种,开展品比试验,推广应用适宜本地生产,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城郊建立精细蔬菜基地,高山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展特色蔬菜种植试验研究,蔬菜深度开发试验研究,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规范蔬菜产业种植和加工。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确保蔬菜生产绿色无公害,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

⑦魔芋产业  清江花花魔芋为主,建好魔芋良种繁育基地,应用推广好魔芋高效栽培模式,全面推行魔芋生产种植技术标准。积极开展魔芋软腐病、魔芋白绢病防治技术研究,功克魔芋生产世界技术难题。

(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水平,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广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全民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

①环境与资源保护  重点抓好一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工程建设。在农业方面,抓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做好大气、土壤和环境监测,采用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开发,提高农业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工业方面,通过加快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企业三废的循环使用,推动经济循环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②农村城市化建设  加强野三关、沿渡河两翼及太矶头、雷家坪小区城市化建设,开展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城市管理等问题的研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小城镇建设、社区服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③医药卫生计划生育  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医疗科学课题研究上有新的突破,不断创造科研新成果,提高攻克疑难病的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加强公共卫生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抵御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加强医疗保健、卫生常识的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健身防病意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婴儿的优生优育水平。

④科学技术普及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橱窗及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十三五期间,重点在各镇开展“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生活质量,实现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目标。

⑤其它方面  加强教育、文化、体育、公安、交通、邮电、社会安全、劳动保护等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应用工作。继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认真抓好防震减灾工作,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加快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科技信息。

(四)重大建设项目

——汽车多功能报警电控系统模块的研究开发

——食用粮油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废塑综合利用与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研究与开发

——葛根总黄酮微波萃取及应用

——山区油菜轻简高产高效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

——稀有药材七叶一枝花繁育技术的集成示范

——三峡库区茶叶贮青及其加工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甜叶菊新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的引种

——“巴东独活”GAP种植技术集成研究

——银杏叶中间体(银杏黄酮、萜类脂)提取技术研究

——酶解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超细化淀粉技术引进与示范

——魔芋芋鞭繁育良种抑制魔芋病害技术研究

——巴东薄壳核桃优质品种研究与示范

——采用直接还原法的高磷鲕状赤铁矿选冶试验

——赤铁矿提铁降磷及矿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三、投资测算

上述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6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省级投资1100万元,州级投资500万元,企业自筹8500万元。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情况见附件2

四、附件

1、“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汇总表

2、“十三五”规划项目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