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没有过上村上春树书里的生活?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8-04-11

作者 | 王星星

编辑 | 八月

很多人对村上春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产、文艺并且陪跑诺贝尔。

村上春树伴随90后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脱发的初老时代。3月初村上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上架,被评论为“村上春树元素大集合”,书里果然还是那个似曾相识的日本都市。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撰写的悬疑小说

熟悉的二手车,便利店,煎蛋早餐,吃不完的三明治,喝不完的威士忌,听不完的室内乐。这些村上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标配元素非但没有让人觉得腻歪,反而感觉有点怀念。因为这是很多人最初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村上的都市永远干净快捷

村上虽然也对城市犄角旮旯进行过详细描写,但总得来说干净,快捷,是对村上笔下之城基本特征。他很多小说里都有着无死角照明的24小时便利店和通宵营业的茶餐厅,新干线路边的风景总是辽远优美。

村上笔下孑然一身的30岁男人和女人一点也没有油腻气质。他们在灯火通明的云雀餐厅里约会,过自如又整洁的生活。

电影《挪威的森林》剧照

村上笔下的男主总是形单影只,一个人去街角的便利店。如果去到远一些的big shopping mall,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开smart那一类双座小汽车去购物,然后把东西放在旁边的座位上独自回家。

他总是在市内有一套从舅舅或者叔叔那里继承的小公寓,公寓的电冰箱里一定有威士忌,有可以做三明治的材料,冷冻区有制冰器,制冰器永远都刚好有冰块可用。

而女主,则是栗色头发或者黑色长直发,善解人意,似乎从来不会发火不会忌妒任何人,她们的职业一般是图书管理员或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外貌一般有小缺点,什么小雀斑啊不对称的乳房。她们对待事情保持冷淡平静,似乎永远不会焦躁和婆妈。

《舞!舞!舞!》中34岁的男主角对事业既没有一丝野心,也没有一片希望。老婆出走,身边没朋友也没有严重影响他的生活。男主有了喜欢的女孩,仅止于喜欢和爱之间的好感,两人没有感情的交集只有性的交集。

这样干净又寡淡的感情,让很多城市青年都有了一种错觉,单身是一件干净而优雅的事情。

书中是一个更高雅的世界

无论书中的男女如何孤单无奈,他们似乎都很有排遣之道,就连很难处理的婚外情双方都游刃有余:没事不打扰,在一起给彼此空间,分手莫名其妙却干脆利索,绝不撕逼。

除了在感情上收放自如不给自己找别扭,他们还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偏好和爵士乐,化解种种心事,哪怕是正在被追杀!在《1Q84》中大祸临头的青豆每天还坚持看20页《追忆似水年华》。

书中的都市男女都已阅读为生活常态,他们爱看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此类宏观巨著,而不是打扰别人倾诉不幸喋喋不休。他们虽然也在人生中困顿迷茫,但却足够独立,有韧性,更有毅力,更文明,一点也不招人烦。

村上春树的书桌,村上书中的人物保留了他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

除了阅读,他们还爱听音乐,网易云音乐上关于村上春树的歌单有355个,不是交响就是爵士。德彪西、贝多芬、李斯特都是书中人物的最爱,黑胶唱片是男主单身公寓标配。用音乐陶冶情操,是村上笔下人物除了阅读之外最爱干的事。

除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交际生活更是让人觉得羡慕不已,村上笔下的朋友往往话不多,彼此都很克制,有礼貌,一周见一两次面。朋友们大都懂得保持距离,无论什么时候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那么彬彬有礼。

书中的长者也往往比较开明,和晚辈交流起来无障碍。比如《挪威的森林》里的年长女性玲子和晚辈谈性也能坦然。再如《刺杀其实团长》里的免色君,对待后辈既尊敬又开明,丝毫没有那种倚老卖老的傲慢。

他们在都市生活,我们在城市挣扎

很多人在年幼时看书,幻想能过上像村上春树书中人物一样的生活。多年后,他们进入大都市,有着和男(女)主一样的职业,坐着一样的地铁,只是书中人物的生活永远干净整洁寡淡,而自己,永远疲惫蹉跎焦躁。

我们生活的世界,人际关系总是剑拔弩张。工作之后,朋友变成了相处时间极少的mini朋友——在北京,你再好的朋友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父母子女关系也进行压缩,只有过年的时候见面,甚至婚恋也是通过各种履历表得以最快速度衡量。

相比之下,村上笔下的人物更知道“边界”所在。村上书中的情人,朋友,长辈,他们总能和谐相处。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被简化的世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繁琐的关系网,每个人都保持着恰当合适的距离。

村上春树书中的朋友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长辈似乎就很难有这样的界限感!有的朋友虽然聊得来,但喜欢给别人制造情绪垃圾,即便过度打扰别人生活也浑然不觉。亲戚和长辈更是毫无边界线可言,对于中国的大部分长辈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打探的私人空间。

这样被过度介入的人际关系,让都市男女时时刻刻都会疲惫,却又无法解脱。心理学上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或许可以解释我们被朋友强制侵犯隐私的时候为什么不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圈,能够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

村上笔下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还都有一种淡然、专注、精进。《刺杀骑士团长》笔下的男主作为肖像画画家,对这份平庸的工作一丝不苟,每次作画前还要专门和客户沟通以了解后者,以便把对方的精神特质呈现在画布上。《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多崎作,出于对车站的热爱在地铁站担任工程师,对工作充满热忱。

日本的梅津寺车站

相比之下,天天上班撞钟的大部分人工作娱乐都没做好。生活不易成了很多人不好好工作的理由,但同时也成了奋斗者的理由。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度过自己人生的自由。但和村上笔下的敬业人士一比,这种胸怀大志又虚度时日的做法真的令人汗颜。

我们没过上想象中的生活

憧憬着这种生活长大的人,会怀着希望,然后对现实的世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都没有过上书中的生活。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和村上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感受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或是村上美化了都市的生活,削弱了生活的繁琐与世俗。

尽管有人认为村上笔下的生活方式是自带浓浓工业味的复制品,但这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对都市生活的憧憬。大部分想过这种廉价,快捷、整洁、干净生活的人,甚至还没有达到他们最初的目标。

很多人认为村上刻意美化了日本的城市生活

我们也生活在城市中,但日本城市成熟的西式生活方式,是我们暂时还无法达到的状态。表面上看很多人憧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他们追求的,是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对立,对西方人文社会的向往。我们希望过上的这种干净整洁有界限感的生活,最终要依托的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制度。

对于中国大部分处于飞速发展都市的人来说,更多的是适应城市和生活的变化,思想的转变,并非是简单地享受都市生活的整洁和便利。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却早已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很多人还在刚到都市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到陌生的时候,他们早已经适应了来自都市的便利快捷,冷漠和压力。

当然,日本的都市也并非简单地就是村上书中的样子,在看不到的大街小巷,更多的是为生活蹉跎困顿的人,而不是洒脱冷静的文艺青年。村上的书中让我们看到他脑海中的都市青年,真实的世界可能并非如此。当我们对繁琐的生活充满厌倦的时候,村上的世界出现了,我们对此信以为真,开始了对另一个世界的期待。

在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的都市青年看来,这种容易满足,且接受自己失败之处的生活哲学,克制,尊重,自制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很适合苦逼的都市人。

这种711式的,有条不紊的经不起经济打击的生活,已是上班族所能维持的最体面的现状。事实上,上班族的生活已经变成蛋壳里的生活,更有品质一点的生活,更有隐私意识的朋友,更开放的父母,已是他们所能期待的全部了。

向着小说中的理想生活去努力,未必本末倒置,唯一的标准只不过是:如何在城市里生活得更惬意一点,在似乎不可能惬意的情况下。

[1] 王茜茹.论村上春树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D].2012年

[2] 雷晓敏.孤独的旋律——解读《挪威的森林》.复旦学报[J].2012年

[3] 王嘉临.村上春树文学中的城市表述——以《舞!舞!舞!》为例.东北亚外语研究[J]. 2014年

[3] 王茜萌.论村上春树的物语观.[D].2017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