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上春树笔下的东京与咖啡,背后隐藏着哪些深意?

 灵魂出窍KKK 2019-05-25

“路上,我在一家咖啡馆暂作停留。周围都是随处可见的城里人,进行着他们平淡无奇的日常活动。情侣悄声咬着耳朵,生意人凝视着表格文件陷入沉思,大学生们在计划着滑雪旅行、讨论警察乐队出的新专辑。这是日本任何一个城市都能见到的场景。把这咖啡馆里的一切搬去横滨或福冈,也一点儿不会突兀。尽管如此,或者说,正是因为这种完全一样,坐在这家咖啡馆喝咖啡的我,才会感觉到一种绝望的孤独。只有我,是那个局外人。我在这里并无归属。

当然,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不能说自己就能在东京或其咖啡馆中找到归属。但我在那里从未感觉到如此强烈的孤独。我可以喝喝咖啡,看看书,悠闲地过一天,不会冒出任何特别的想法,只因为这就是我平淡日常图景。在这里,我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其实,我是来这里改造自己的。”

——《舞!舞!舞!》(1988)

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的那些故事中,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缠绵,仿佛五彩的线团在转动。他也许是日本最著名的,在国际上最广受赞誉的当代作家。他那些引人入胜的作品带着迷幻的光彩,让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换句话说,他笔下的情节很难跟上,令人恼火,且几乎不可能预测。

村上的世界,就是当今的东京,不过他的东京充满了各种物件与符号:猫、井、沸腾的意面锅……不断在他的字里行间循环重复。这一切都一定有深意,对吧?否则的话,他为何这样一直重复?也许,要真的理清这文字乱麻,关键就在解密这些符号。

咖啡就是村上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一定有深意”的符号。《人造卫星情人》中,各色人物喝咖啡或去咖啡馆的情节至少出现了十二次,《挪威的森林》中更是多达二十二次。《寻羊冒险记》中,咖啡和咖啡馆出现了二十四次。在六百多页的大部头《发条鸟年代记》中,“咖啡”一词亮相七十九次。所以,要是你觉得那些深邃的秘密,也许说到底就漂浮在一壶咖啡上,倒也不算疯狂。

要寻根究底,咱们就先从基本要素开始。咖啡是村上笔下人物的日常,和全球很多人一样。人物们吃早餐,来杯咖啡;与人会面,去咖啡馆;要打发时间,进咖啡馆。如果不想进食,一杯一杯的咖啡就代替了三餐,填满肠胃。在村上的东京,和咖啡搭伴的,也都是平时那些东西:吐司、白水、甜甜圈、香烟、性爱、工作和争吵。这都是标配。

很多村上迷花费多年,想要解开这些线团;把村上的每个比喻都当成一个线头。这些不断出现的主题、符号和物件,很有可能有特殊的含义。所以,和其他书迷一样,我决心解读他作品中那些各式各样咖啡的隐喻,来寻找这个符号的深意。

“我端给她一杯新泡的咖啡。她往里加了奶油,懒洋洋地搅动了一下。不加糖。我也喝了一杯清咖啡,一如往常。架子上的钟继续毫无感情地敲击着时间之壁。”

——《发条鸟年代记》(1994)

村上的主人公们都只喝不加糖、奶的清咖啡。(注意:他们偶尔也在饭后凑合一杯浓缩)这个情节也许只表示口味上的偏好,但研究咖啡文化的心理学家们却发现了更深的含义。身体语言专家茱蒂·詹姆斯(Judi James)和詹姆斯·摩尔(James Moore)在《你的密码》一书中写道,喝清咖啡的人可以归为一类;他们“注重极简主义,过简单直接的生活”。临床心理学家拉马尼·杜尔瓦苏拉(Ramani Durvasula)博士甚至认为,喝清咖啡的人很老派,有耐心,效率高,但“安静又喜怒无常”,“唐突又轻视一切”,并且“抗拒改变”。

村上的叙述者们也不例外。他们都是永不满足,重视自我反省的男人,他们喜欢听老唱片,当遇到无法控制的可怕境遇时,他们也总是保持冷静。在没有外物打扰的情况下,他们总是按照已经习惯的日程按部就班:“早上七点,我起了床,做了吐司和咖啡,出门上班,在外面吃个晚饭,喝上一两杯,回到家,在床上看一小时的书,关上灯,睡觉。”

《寻羊冒险记》的叙事者如此解释。但村上的很多叙事者都是这样。他们,在村上的东京喝着清咖啡的人,都不讨喜,又很落伍。这样看来,医生们的结论倒是没有太离谱。

“我起了床,磨了两杯量的咖啡豆。磨完才突然想起,我想喝的是冰茶。我总是这样,等想起很多事情时,已经太晚。”

——《寻羊冒险记》(1982)

关于村上的著作是否带有自传性质,相关的讨论已经很多。杰·鲁宾(Jay Rubin)为《挪威的森林》撰写翻译手记,一半的内容都在讨论和对比书里的某些时刻与村上生活中的某些时刻。鲁宾长期从事村上作品的日译英工作,所以他对这些小说可谓知根知底。

在这篇译者序中,鲁宾引用了村上的一些原文,暗示小说中的某些细节就来源于村上自己的生活。村上和主人公们一样,有喝清咖啡的习惯,过着简单规律的生活。他开设人生建议新专栏后,有书迷问他早餐吃什么。他回复,喝咖啡,吃面包。

“另外还有五六个客人,但只有我们在喝酒。浓郁的咖啡香让晦暗的内部平添一种亲密的气氛。”

——《挪威的森林》(1987)

村上笔下这些酗咖啡成瘾者不仅在白天一杯接着一杯地喝,还会在通宵营业的咖啡店或摇身一变成为酒吧的店里越夜越兴奋。村上很熟悉这样的情景。1974年到1981年间,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自己也经营了一家咖啡店兼爵士俱乐部,也可以叫作“爵士喫茶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叙事者,也有一家岳父出资的爵士俱乐部。

那个地方叫“彼得猫”,位于东京郊区国分寺。那里现在是个“平淡无奇的红砖建筑,里面有个……芭蕾工作室”,一位书迷在博客“随线”中写道。后来村上把“彼得猫”搬到东京市中心的千驮谷,店里布满了关于猫的意象。这又是一个鲜明的特点,村上很爱猫。

现在,东京有家Café Rokujigen,是专门向村上致敬的。这家咖啡店位于荻洼,早已是村上迷们的根据地。他们会聚在这里,讨论村上的书,吃书中出现过的餐食。要是想去那里看看,得做好心理准备,菜单上有很多淡然无味的意面。

“我决定不去想它,不慌不忙地喝个咖啡抽个烟。”

——《寻羊冒险记》(1982)

村上自己的生活与小说很容易就能联系起来,正如村上很多书中有循环出现的主题,也很容易联系起来。借用寻羊人的一个词,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切都“绑在一起”。我给鲁宾发去了电邮,希望好歹能得到点答案。他的(英文原文)回答全是大写字母:

——你注意到村上不同作品中循环出现了咖啡这个符号吗?

没有。

——咖啡馆呢?

没有。

——村上的人物喜欢喝清咖啡,日语里面怎么说?

コーヒーをブラックで飲む,即“喝清咖啡”。

——在美国,喝清咖啡的人通常比较严肃,生活简单。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在日本也代表同样的形象吗?

不知道。

——你觉得这在村上的世界里是否也有同样的象征意义?

同上。

——村上的人物喝咖啡时,总能感到一种舒适和安慰。

没注意过。

——村上早年经营过一家咖啡馆。你和他聊过那家咖啡馆或他自己喝咖啡的事吗?

没有。只说过爵士乐,切洋葱什么的。

——他自己像个咖啡达人吗?

像。但他是各种各样的达人。

这……于是我只好去问Café Rokujigen的店主中村邦夫(Kunio Nakamura),他觉得村上作品中众多喝清咖啡的人象征着什么。他的回答比较温柔,但仍然语焉不详:“咖啡是村上文学作品中很重要的关键词。村上的小说就像一杯可以读的咖啡。他在爵士咖啡店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字里行间总是与咖啡相融。村上在咖啡当中融汇了语言、音乐与文化。”也许咖啡对于村上更宏观更深层的意义并不那么容易描述清楚。

寻访之中,我弄清了一件事。村上书中的人物,包括村上的读者,都认为咖啡是很普通的东西,是稀松平常的一天最正常和最可靠的一部分。当你和村上书中的人物们经常遭遇的一样,面对突发的棘手状况,“普通”,就变成无价之宝。平静的时候,人物会喝咖啡,借此获得一种踏实的感觉。喝咖啡是让生活正常化的力量,把村上的人物(以及我们)带回现实,不管发生了什么。

“回到厨房,我给自己泡了一壶咖啡。这是安静美好的一天,没人给我打电话。我舒展地靠在沙发上,看了本书。”

——《发条鸟年代记》(19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