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河,迟到的回忆

 黑龙江波涛 2018-04-12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1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3副本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6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7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8 
国庆外滩的早晨 149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9 

国庆外滩的早晨 142 
国庆外滩的早晨 144 

国庆外滩的早晨 147 

国庆外滩的早晨 148 

国庆外滩的早晨 151 

国庆外滩的早晨 152 

国庆外滩的早晨 153 

国庆外滩的早晨 154 

国庆外滩的早晨 134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1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2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3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4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5副本 
苏州河傍晚 006副本

【迟到的回忆】---------------------

强家角曾经见证了苏州河两岸历史的变迁,从某个方面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之路,尽管它不如上层建筑那样跌宕起伏,但亦是在百折不饶中蜿蜒前进。过去,苏州河上的轮渡运输曾十分繁忙,最多时共有7个渡口,10多条渡船,200多轮渡职工。到1997年时,苏州河上仅剩下强家角这最后一个渡口。

强家角渡口的由来

据上海市《长宁区志》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吴淞江南岸强家角村农民捐资建强家角渡。南岸即强家角,北岸抵今光复西路。早期由乘客自行摆渡,抗战前夕始由私人经营。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入上海市轮渡公司。强家角渡口北岸普陀区,南岸长宁区,乘船往返的大多是隔河相望的居民,大家对渡船都有很深的感情。渡口每天运营时间为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每7分钟一个来回,每天运客近3000人次,渡口夜间也有人值班,如果深夜居民发生了什么急事,只要到渡口喊一声,不管多晚,值班的师傅都会把船开出来。岸边居民家里有喜事,也都会把喜糖、喜蛋捎上船。 DSC_0274-2

1997年12月16日,强家角人行天桥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吴淞江(苏州河)两岸的行人来往,苏州河上最后一班轮渡从强家角渡口完成了历史使命,强家渡口渡轮也就停航了。强家角渡口轮渡停航,也是上海市区苏州河最后消失的一个轮渡。 强家角渡口虽然消失,但是渡口附近的居民仍然继续着他们的生活,强家角虽然是一个基层的小渡口,尽管并非上海的显赫地标,但对于两岸的直接影响是深刻的。在渡口北岸,一块荒芜人烟的地方,逐渐聚集起了来沪求生打工的贫苦大众,他们生活的聚集区,因渡口的存在,同时为了有别于已有的梵王渡,而习俗上称之为“新渡口”,即原先强家渡区域。DSC_0232-2

至2012年新渡口居民区有着百来栋“二级以下旧里”,也就是所谓的棚户区。居民世代居住在这里,最早可以追溯到九十年前。新渡口里的房屋因为年代久远而摇摇欲坠,曾推倒重建过一次,也成为人口膨胀的开始。几十年来,但凡有关新渡口旧改的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居民强烈的关注,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搬离这里。

2012年5月26日,政府一纸公文给居民带来了希望——新渡口终于被纳入旧城区改建项目,即日启动。如今新渡口居民区已基本完成所有居民的搬迁,现已不复存在。我的镜头在2012年拍摄了一组那里居民最后的生活状态,迟到的照片,迟到的回忆。

DSC_0290-2 

DSC_0266 
DSC_0218-3 
DSC_0253-2 

DSC_0297 
DSC_0162 
DSC_0164-2 
DSC_0202 
DSC_0234 
DSC_0139-4 
DSC_0029-6 
DSC_0033-2 

DSC_0214-2 
DSC_0229-4 
DSC_0068-2 
DSC_0060-4 
DSC_0243-2 
DSC_0146 
DSC_0195 
DSC_0192-3 
DSC_0206-2 
DSC_0020 
DSC_0241-2 
DSC_0073-2 
DSC_0215-2 
DSC_0194-2 
DSC_0171-4 
DSC_0267-3 
DSC_0248 
DSC_0291-3 
DSC_0130 
DSC_0269-4 
DSC_024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