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练习散打能降低暴力倾向?实验数据告诉你这是真的!

 新睿健康养生 2018-04-12

很多人将激烈的搏击运动和血腥暴力联系在一起,家长也会出于保护自己孩子的目的,让青少年远离充满对抗和肢体接触的散打运动,改让孩子学习击剑、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这样看起来相对安全一些。

但是练习散打真的会让自己的孩子充满“暴力”和“戾气”吗?

来自齐鲁医药学院的实验

齐鲁医药学院研究体育教育方向的陶斌硕士和宋志勇硕士,以学院82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散打运动对大学生暴力倾向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 通过性别、年龄把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分别用量表测出研究对象暴力倾向的水平,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12周的散打运动作为实验干预,看调研对象的暴力倾向数据变化情况。

这12周的武术散打实验干预课程包括:热身运动、集体练习(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散打基本技术)、分组练习、规则学习、礼仪学习、模拟实战等。

令人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12周之后,散打训练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暴力倾向变化明显,其中20人中降低的有18人,占到90%;只有两人没有变化,0人增强。而没参与散打实验干预课程的对照组的学生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变化情况是:3人减低,仅占15%;12人不变,有5人反而增强,占到25%。

实验带来的启示

试验说明散打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暴力倾向问题。

在散打训练过程中, 热身、打沙袋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中所积压的情绪和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在集体训练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们的耐心、毅力和观察能力。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纠正、相互学习,不仅让技术动作更加的成熟,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们的交往、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讲解规则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散打比赛不是以伤人为目的,而是以按照规则要求来赢得比赛为目的,让同学们懂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做,不按照规矩规则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达不到最终目的。

在教学比赛过程中,比赛前相互行拳礼,以表示尊重,培养学生个人素养。在实战中,让学生体会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按照散打规则进行比赛,培养了学生们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武术散打进校园恰逢其时。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一些恶性事件通过网络让人感受到校园暴力的可怕,家长们也很难相信平时身边很乖的孩子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情来。

我们发现,练习武术散打的孩子到一定水平后,脾气要比练拳前要好:因为有训练场可以发泄自己的多余精力了,就不会随意在别的场合爆发;因为感知到自己力量的破坏力,孩子们也不会轻易和普通人动手。不仅如此,练习散打的孩子舒缓压力、调整心态的能力比普通人还强,反而更不容易走极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