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膀胱经,督脉之交

 思明居士 2018-04-12
《灵枢》曰:足太阳之脉,从膂上出于项。邪气中于项,则下太阳。又曰:颈中央之脉,督脉也。《素问》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又曰:太阳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太上而争也。注:强上,谓头项禁强也。又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注:痉,强急也,太阳伤湿。李东垣曰: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羌活胜湿汤主之。《素问》又曰:厥头痛,项先痛不可俯仰,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肝经    
《灵枢》曰: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素问》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张鸡峰曰:肝主项背与臂膊    
三焦经,胆经    
《灵枢》曰:手少阳之脉,其支者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又曰:足少阳之脉,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又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沈承之曰:挟项两旁大筋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大筋外,属足少阳胆经;大筋前、耳后,属手少阳三焦经。    
大肠经,胃经    
《灵枢》曰:手阳明之筋,直者从肩上颈。其病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又曰:足阳明之别,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又曰:足阳明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李东垣曰:瘰疬绕颈,或至耳下曲颊,皆由胃经中来,以升阳调经汤治之。    
小肠经    
《灵枢》曰: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所生病者,颊肿,头项痛。又曰: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又曰:手少阳之筋,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病当所过者,即肢转筋。    
肾经
《灵枢》曰: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王肯堂曰:人多有挫闪,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六味丸主之。    
31
(水谷之道,在喉咙后)
脾经,胃经;    
《灵枢》曰: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素问》曰:咽主地气,地气通于嗌,足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咽,故腹满咽干。又曰:阳明之脉通于心,循咽上口 
小肠经,心经;    
《灵枢》曰:手太阳之脉,络心,循咽下膈。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又曰: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是动则病咽干心痛,渴而欲饮。
    
肾经;    
《灵枢》曰:足少阴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素问》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纳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注:贲,膈也。贲上,贲门也。《难经》曰:胃为贲门。又曰:嗌中肿,不能纳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足少阴之络也    
肝经,胆经。    
《灵枢》曰:足少阳之正,别者上挟咽,出颐颔中。《素问》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又曰: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咽喉干燥,病在脾土。注:一阴,厥阴脉;一阳,少阳脉,并木之气也。木克土,故咽喉病,虽在脾土,实由肝胆之所为也。    
32
(所以候气者,俗云肺管,在咽前)
肺经    
《灵枢》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会厌位于舌部及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能张能收,呼吸语言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会厌关闭,以防异物入气道。)厌小而疾薄,则发声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会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其开阖不利,故无音。又曰:手太阴之正,出缺盆,循喉咙。《素问》曰:肺主天气,天气通于肺,谓之肺系。又曰:秋脉不及,则令人喘。注:秋脉,肺脉也。又曰: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胃经,任脉    
《灵枢》曰:足阳明之脉,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又曰:足阳明之别,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痛    
三焦经,大肠经    
《灵枢》曰:手少阳,是动则病嗌肿喉痹。又曰:手阳明之正,上循喉咙,出缺盆。又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素问》曰: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又曰:二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注:二阴,心也;一阳,三焦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又曰: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朱丹溪曰:手足阴阳合生见证,曰喉痹。手足阳明、手少阳也。    
心经,肾经    
《灵枢》曰:手少阴之正,上走喉咙,出于面。又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素问》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状,甚则咽肿喉痹也。    
心包经,肝经    
《灵枢》曰:手心主之正,别循喉咙,出耳后。沈承之曰:喉咙后,属手足厥阴心包、肝经    
33
人迎
(天五会)
胃经;统属手足六阳经   
又曰: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因令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之,下至缺盆中,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王启玄曰:胃脘之阳,人迎之气也。胃为水谷之海,故候其气而知痛处。其脉之动,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脏,右大常以候腑。  《灵枢》曰: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    
34
肩端
(髃骨)
大肠经,阳维脉    
《灵枢》曰:手阳明之筋,从肩髃上颈。又曰:手阳明所生病者,肩前臑痛。又曰:手阳明之正,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
    
三焦经,胆经    
《灵枢》曰:手少阳之筋,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又曰: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而出足少阳之后。又曰:足少阳之脉,循颈,行手少阳之后,至肩上,却走手少阳之前,入缺盆之中。    
小肠经,膀胱经    
《灵枢》曰: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又曰:手太阳之别,上走肘,络肩髃 。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 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又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从腋外后廉,结于肩 ,其病肩不举。    
35
髆(bo)
(肩胛)
小肠经,膀胱经;大肠经    
《灵枢》曰:手太阳之脉,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至肩上。是动则病肩似拔,臑似折。又曰:手太阳之筋,绕肩胛,其病绕肩胛引颈而痛。又曰:足太阳之脉,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李东垣曰,肩背痛不能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不行,以风药散之。   
《灵枢》曰:手阳明之筋,其支者绕肩胛    
36
臑(nao)
(肩之下,肘之上)
〔外廉中间〕三焦经    
《灵枢》曰: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所生病者,臑肘臂外皆痛。又曰:手少阳之筋,绕臑外廉。    
〔外前廉〕大肠经,〔外后廉〕小肠经
《灵枢》曰:手阳明之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又曰:手太阳之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所生病者,肩臑肘臂外后廉为痛。    
〔内廉中间〕心包经,〔内前廉〕肺经,〔内后廉〕心经
《灵枢》曰:手厥阴之脉,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又曰:手太阴之脉,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所生病者,臑臂内前廉痛厥。又曰:手少阴所生病者,臑臂内后廉痛厥。    
37
心包经    
《灵枢》曰:手心主之脉,循中指内廉,以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又曰:手心主之筋,与太阴之筋,并皆结于肘内廉。    
〔内上廉〕肺经,〔内下廉〕心经   《灵枢》曰:手太阴之脉,出于寸口,而行至于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又曰:手少阴之筋,上结肘内廉,下为肘网。又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外廉中间〕三焦经    
《灵枢》曰:手少阳脉,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又曰:手少阳之筋,循臂,结于肘。又曰: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    
〔外上廉〕大肠经,〔外下廉〕小肠经 《灵枢》曰: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又曰:手太阳之筋,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又曰: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背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又曰:手阳明之筋,循臂,上结于肘外    
38
(肘之下,腕之上也)
〔外廉中间〕三焦经,〔外上廉〕大肠经,〔外下廉〕小肠经    
《灵枢》曰: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而汗出。    
〔内廉中间〕心包经,〔内上廉〕肺经,〔内下廉〕心经    
《灵枢》曰:手厥阴之脉,下臂,行两筋之间。又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肝肾二经    
张鸡峰曰:臂细无力不任重,此肝肾气虚,风邪客于营卫,使气血不得周养于四肢,故有此症,宜专补肝肾    
39
气口
肺经    
《灵枢》曰:手太阴之脉,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又曰:手太阳之筋,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又曰: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又曰:经脉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急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素问》曰:中部天,手太阴也,以候脉。注:肺脉,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又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吴草庐曰: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出入之门户,故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
    
总属手足六阴经    
《灵枢》曰:脉口一盛,痛在足厥阴,一盛而躁,病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阴溢。 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又曰: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又曰:平人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又曰: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