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作文批改与讲评的实践思考

 GXF360 2018-04-12

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如何批改?又如何讲评?这是决定学生写作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改进、写作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尝试,形成了一套“师生共批、三批三评”的教学方法,从实践效果来看,不失为作文评改的一种有效路径。

一、“师生共批、三批三评”的具体做法

师生共批主要有两种方式。

1.方式一:教师示范引领,学生依照标准批改

教师先精批一组学生作文,梳理概括出这一组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讲评。此为“一次批改讲评”。在这一次讲评之后,共同定出更为具体的批改标准,然后组织指导学生根据标准批改另外三组作文。学生批完后收上来,教师重新再批,跟教师的判分有出入,适当调整修正分数。对于其中师生批改距离较大的文章,教师再拿到班上跟学生一起重新讨论,明确增分或减分的原因。此为“二次批改讲评”。此次讨论之后,要求部分学生再进行二次作文,偏题的必须重做,四十五分以下的倡导二次作文。此次作文完成后,教师再选出优秀作文进行最终的讲评与指导,此为“三次批改讲评”。

2.方式二: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批改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大略看一下,但是不急于打分,而是做到心中有数,此为“一次批改讲评”。教师整体阅览之后,再发给学生,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打分。批完以后收上来,由教师再仔细批改,同样,判分把握不太准确的修正分数。提分高的和降分多的文章,教师再拿到班上跟学生一起重新讨论评判,给予更为精准的赋分。此为“二次批改讲评”。讨论之后,未达到标准的或者存在问题比较大的部分学生必须二次作文,偏题的必须重做,四十五分以下的倡导二次作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整体遴选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作文作深入点评,此为“三次批改讲评”。

二、“三批三改”的实践成效

上面的两种方式,操作起来都相对比较麻烦,但对照传统的做法,这样做取得的成效可能更为显著。

1.同伴点评让作文的亮点更多,兴趣更浓

记得布置学生第一次批改作文时,我批的一组十几个人,五十分以上的寥寥无几,倒是三十分左右的好几个,基本上在四十几分。可是我翻看学生批改的另外三组,他们竟然打到六十多分,而且六十分以上的人数好几个,五十几的居多。学生比我敢打高分啊!于是我想,学生不是更会因为分数高而得到鼓舞吗,平时我为什么不多打点高分呢?另外,我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打分时是用俯视的姿态,学生打分时是平视的姿态,我心里拿一类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文章,学生不会有这样的标准,也许他们的感觉更客观些。

相比于教师的批语,同学的批语和建议显得更中肯,也让作者更能平易地接受。学生批改作文,他们的评语也颇有嚼头,有的富有文采、表达得体,有的幽默诙谐、善意提醒,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引发会意的一笑,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

2.目中有人让课堂更生动,研讨更专注

原先作文讲评都是重点评优秀作文,对班级的情况较多的是面上的笼统分析,而鲜有具体的针对性。可是我现在把学生的习作直接投影,看到名字、书写、分数、还有评语,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批改的同学都很有兴趣,课堂气氛生动了许多。

分析问题文章时他们就更投入了。比如有一篇文章,学生打了六十一分,我减为四十五分。题目“为后人谋”,开头引论部分用了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此话强调的是为个人还是为集体。显然作者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表述不对。这句话指古代求学的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现在求学的人读书是为为了装点门面,做给别人看的。所以这里的“为人”不是为别人着想的意思。而学生的评语是“引论恰当自然”,分析之后,学生心服口服知道自己的评判错了。这也同时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运用名句必须精准,一知半解地运用名句会得不偿失、贻笑大方,没有把握的宁可从材料切入引出观点。

3.鼓励争辩让思维更清晰,认识更深刻

有一次,我们做了这样一篇文章:

某个封闭的小山村一到春天就开满了野山菊,山民们都很喜欢这漫山遍野的小花。后来有外乡人带来了风信子,山民们十分惊讶:这花外形好漂亮啊。后来又有人引入了郁金香。它高贵大气的外形和沁人心脾的花香赢得了所有人的青睐。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野山菊难闻的气息,他们将全村的野山菊统统砍掉。不久,人们又嫌弃风信子的花瓣太小,又将它们统统清除。现在,整个山村弥望的是郁金香的身影。

这位同学的作文,同学批改时给了六十六分。这篇文章作者写的是要有新思想,他在比较了风信子、野山菊和郁金香之后,认为要有新思想才能跟上时代脚步,尽管材料丰富,思路清晰,但偏离材料中心。我改判为三十六分,理由是:郁金香胜出不是因为有思想,而是因为高贵大气的外形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风信子、野山菊输掉的原因在于难闻的气息(野山菊)、太小的花瓣(风信子),跟新思想有什么关系呢?讲完后,大部分同学觉得有道理。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讲评针对性与能力培养系统性的兼顾

“师生共批、三批三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和研究作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写作训练时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但是,因为学生批改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点或者不足涉及面较为繁复,如果对此不加以细致梳理,容易陷入头绪繁杂的泥淖,从而使得学生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首先从宏观上规划好一个学期或者一个阶段内的作文讲评计划,有系统地把各项写作能力合理地分解到每一次的作文讲评中。具体到每一次的作文讲评,要灵活机动地结合当次作文批改后罗列出来的现象,有所侧重、有所重点地突出某一种写作能力的培养。

2.要注重批改体验与考点落实的融合

学生批改同伴作文时是充满兴趣和乐趣的,但有时候也不免随心所欲,更不可能注重与考点的关联。教师此时必须掌好舵,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批改时的着重点往考点要求的方向引领。所以,在讲评时,教师要根据每次作文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讲评点与考试说明、考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做到两者的融合。

“师生共批、三批三评”法,是本人在多年作文批改和讲评过程中逐渐感悟摸索出来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费时费力而又收效甚微的现状,实现对学生作文更为精准的评点和指导。在具体的做法上尚需不断打磨,使之优化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