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诗词]苏东坡的绝命诗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惠训书院 2018-04-13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公元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神宗在位,苏东坡被贬湖州。

原因是政见不同: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接到调令后时,按照当时的朝廷惯例,无论是升职还是降职,接诏的人必须“上表”向皇帝致谢。本来很普通的一个例行惯事,由于他非常清楚这发生的一切,都是“新党”御史们作的手脚!

话说苏东坡也是才高八斗之人,文人嘛,总会有点爱较真的牛脾气。更何况当时的额苏东坡,还远没有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于是上表中就有了: “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的句子。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这还得了,参知政事章惇,尚书右仆射蔡确正愁没有借口,这还不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吗?于是就用者两句话来指责证明苏东坡“以谢表为名,行讥讽之实”,奏奇怪皇帝,要求严惩苏东坡。

御史李定,更是用苏东坡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言而总之,就是说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以死刑。这个建议呗神宗采纳,于是便下令将苏东坡免职下狱,押送御史台进一步审讯。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这时候,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苏东坡的“好友”沈括告密了!还是诗歌惹的祸,苏东坡有诗《咏桧》:“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恐有蛰龙知.”说诗里的“蛰龙”是骂皇帝的,属于“大逆不道”的死罪。这就是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案中牵连到了苏东坡的亲友达到三十九位之多,包括驸马王诜、弟弟苏澈在内都被远贬异乡。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东坡下狱后,对前途深感迷茫,对日后的生死也无能为力,在里面可谓是“惊弓之鸟”。儿子苏迈每天都去监狱给他送饭。但是却不能见面。入狱前父子间曾有过商量约好:饭菜里不能有鱼,一旦见到饭菜里有鱼的话,就是有“杀头”的定信了。

结果有一天,苏迈没有钱了,得外去借钱,就请一个朋友替为送饭,却把不能送鱼的忌讳忘了说。巧就巧在那个朋友偏偏就送了一条腊鱼。

苏东坡看到饭菜,那叫一个伤心啊,认为自己这下大限来临,跑也跑不掉了,绝望之余,写下诀别诗两首、却正是后来救了自己的命的两首诗: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绝命诗也不是随意可以送出来的,得先“审查”啊。狱吏依例把诗上交神宗。没想到峰回路转,宋神宗读了这两首诗后,反而回想起苏东坡一贯的才名,竟然打消了“杀头”的决定,同时也更欣赏其才华了,再加上宋太祖遗训“非谋反不得杀大臣”,以及王安石也上书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于是从轻发落,一道圣旨,将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从此后,从黄州开始,再到宁远(广东惠州),更到“儋州(海南儋州)”,一路南迁,开始了其“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后半生,再也没能回到京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