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想请北京旗人吃饭,要按这规矩办事!--刘一达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3
付春兵 2017-12-15

如果您要请老北京旗人吃饭,不讲规矩,人家是不会去的。必须要按这些规矩办事,人家才去。

老北京旗人请客或者造访(拜访),讲究要打“提前量”,也就是提前告知。通常请客吃饭,或者参加其他活动,叫邀请。登门造访,叫约访,重要访客,或者长辈,叫约拜。

为什么要提前告知呢?除了有让您请客的人有所准备的因素以外,这也是一种礼仪,或者说礼数。

按北京的老规矩:三天为“邀”,两天为“请”,当天为“提(di) 拉”。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当天,以三天为好。

您也许会说,咱礼大点儿,提前个十天八天的邀请人家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能提前昵?因为您要请的人,也许有公务在身,也许有要事相扰,这叫“官身不由己”,您通知他早了,有可能他扭脸儿忘了。三天,这是约定俗成的“邀人”时间。

当然,您也许把被邀请的人给忘了,头两天才想起他来,这时,再约他也不迟,两天为“请”嘛。

但是,您如果请客的当天,才想起他来,那您最好就不要“请”人家了。当天“邀”人家,就不是“邀请”,而是“提拉”了。

提拉人,等于寒碜人,给人添堵了。老北京人最忌讳请客提拉人。碰到这种“提拉”,不但不能去,还要给您两句:“干嘛?您这儿凑数儿呢?都这会儿了,您想起我来了。留着您的饭菜,打发叫街门的(要饭的)吧!”

您瞧,这不是自讨没趣吗?所以,您请客的时候,一定要记着这个老规矩。

自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被请的人,跟您是莫逆之交,或是至亲至近。您请客或搞活动,想让他给您捧个人场,万不得已,当天把他“提拉”过去。人家也不会不给您面子。老北京有“熟人不讲理(礼)”这一说儿。

至亏说造访或拜访,则一定要提前一天跟人家打招呼。过去是送“访帖”,有了现代通讯工具以后,是打电话约。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短信或微信约访。为什么?按老规矩,您要访谁,不能提前见面,也要提前说句话,这是起码的礼节。

原作刘一达

改编富察春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