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道观、道士的相对数量都比其他宗教要少一些,物以稀为贵,这增添了道教的神秘性,但也使大众对道教产生了很多误会,例如这个称谓——“道姑”。 “道姑”这称呼不仅在一些影视剧中常见,前些年还有一首名为《我的一个道姑朋友》的网络歌曲,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就连女性发型中,也有一个所谓的“道姑头”。 (道姑头发型) 实际上,“道姑”是民间对女道士的俗称,在正统道教里,是没有这个称谓的,男道士,我们称之为乾道,女道士,我们称为坤道,取义天地阴阳,乾坤有分。 自古以来,道教一直是崇尚男女平等的宗教,所以在见到道士时,不论性别,我们都称呼“姓+道长”即可,在北方等地,德高望重年长的老修行也可以按当地习惯尊称为“姓+爷”。 那么,“道姑”这个对女道士的俗称是从何时流传下来的呢? 据考证,这一称呼约最早出自元末明初时期。当时,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著有《辍耕录》一书,此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在某些研究领域,甚至具有唯一性,就是在这样一本书中,陶宗仪留下了一个成语“三姑六婆”。其中,三姑分别为,“道姑、尼姑、卦姑”,道姑指的就是道观里的女性道士,尼姑是指寺庙里的尼众,卦姑,即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自此,“道姑”这个俗称,逐渐流传,被很多人所知。 (金庸武侠剧中的“道姑”李莫愁) 纵观道教历史上的女道士,也就是坤道们,为道教的发展壮大和传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人也因此名传千古,例如飞升成仙的茅山上清宗第一代宗师南岳夫人魏华存,开上清千载基业,道教全真派清静散人孙不二,师承重阳祖师,成后世坤丹道法之祖… (今南岳道学院中学道的坤道们) 在现当代坤道前辈中,如上祥下真曹老修行,上诚下玉李老修行等坤道,深悟女丹,多年清修,信仰虔诚,是现当代很有影响的坤道代表。 《道德真经》中说,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仔细品味起来,或许正是这些体道合道的美德共同筑成厚德载物的坤元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