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卫·林奇的世界,你自己琢磨去吧

 卡夫卡的寒鸦 2018-04-13

编辑/日京川

纸城
CHAPTER


Twin Peaks Theme-Angelo 来自纸城 05:10

一般的电影叙述要求符合逻辑,易于理解,而林奇对这种叙述方式提不起兴趣,因为这限定了在一时一刻只能有一种类型存在。在林奇的宇宙中,各个不同的世界是相互抵触碰撞的。他影片中的“不安”的感觉部分说来正是一种多种类事物混合、混乱的结果,在观众看来,他的影片也就因此缺少了那些惯常的能让人觉 得舒服——更重要的是能让你找得着北的规则和惯例。


大卫·林奇


在谈到一开始很难为“诡异”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时——“不安”这种感觉最早在 18 世纪晚期才得到确认——维德勒可能正是在描述评论界和观众在面对大卫·林奇的电影时的那种感觉。


我们不但很难说清楚观看一部林奇电影时的确切体验,就连要确认到底看到了什么都没有把握(这一点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影片《穆赫兰道》所引起的精神 错乱般的反应当中),这正是因为林奇作品的核心就是诡异——带着其所有不确定性的诡异。


正在指导《穆赫兰道》的大卫·林奇


在无意中,林奇调动起他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来努力表达这种难以捉摸的特质。在当代,很少有导演像林奇那样深入地探求过电影的各种最根本的要素。林奇对声音和影像的结构,对台词和动作的节奏,对空间,对色彩和音乐的本质性力量的敏感,使他在这方面卓然独造。


他是在电影这种媒体的正中心工作。然而,林奇作品的独创和新颖之处首先以及最为重要的则来自于他不同寻常地接近他自己内心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正是林奇的真诚以及他真实地将内心的生活表现在屏幕上的努力,最终使电影这种媒介得到了新生。


虽说林奇绘画和制作先锋电影的经历可以解释他的电影在形式方面的惊人特质,但却没法解释他的影像所具有的绝对力量。对林奇来说,只有当电影所有的要素都熔铸为一体,产生他惯常称之为“氛围”的东西时,这种神奇的力量才会出现。此时,你看到听到的所有一切都在为一种特定的“感觉”服务。种种感觉之中最使他兴奋的就是那些最接近于梦境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而梦魇的核心特征是没法只通过描述特定的事件来传达的。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纪录片


一般的电影叙述要求符合逻辑,易于理解,而林奇对这种叙述方式提不起兴趣,因为这限定了在一时一刻只能有一种类型存在。在林奇的宇宙中,各个不同的世界是相互抵触碰撞的。他影片中的“不安”的感觉部分说来正是一种多种类事物混合、混乱的结果,在观众看来,他的影片也就因此缺少了那些惯常的能让人觉得舒服——更重要的是能让你找得着北的规则和惯例。


林奇试图传达的这种无法定义的“氛围”或说“感觉”是与一种智识上的不确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称之为“迷失于黑暗和混乱中”。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诡异清楚地在林奇的影片中现身出来。它并非简单地寓于所有那些怪异、神秘和荒诞不经的事件中,恰恰相反,那些怪事正因为其本身的夸张而丧失了“可怕性”。


大卫·林奇的画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诡异的特质是属于“那些令人恐怖的领域”,与其说是真实的恐怖,还不如说是内心的恐惧,与其说是当真见鬼,还不如说是心里有鬼。它把“心安理得”一变而为“毛骨悚然”,在绝对熟识常见中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未知的东西。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诡异之所以成为诡异就是因为我们私下里太熟悉它了,也正因此它受到了压抑”。这正是林奇电影的本质所在。


大城市的兴起也是产生诡异感的一个原因。当人们开始感到已经与自然和历史隔绝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种与疾病和心理骚乱相联系的现代焦虑症——特别是表现为一种空间性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



林奇早年对城市生活感到的恐慌,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曾经的田园牧歌式的梦想,都可算是他自己的影片中空间恐惧表现得如此明显的原因所在——他经常通过应用西尼玛斯柯普式宽银幕画面(CinemaScope)加以表现。


不安全感、疏离感以及缺乏方向和平衡感有时在林奇的世界里是如此的尖锐,于是问题就成了到底还有没有可能感到一点点“舒适放松”。弗瑞德·麦迪逊和戴安娜·塞尔温都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以达成那个稳定与快乐的幻觉,为他们自己创造出一个更加纯洁无辜的平行身份和世界——一种梦境,以梦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竭力压倒精神崩溃的现实。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纪录片


事实上,这种诡异感已被身为现代主义者的先锋派艺术家重建为一种美学类别,他们将其当作“反熟悉化”的一种工具来应用。对于超现实主义者来说,它成为寓于梦幻和清醒之间状态的一种感觉,于是他们对电影也产生了非常的兴趣。


林奇一直以来都是一位不相信能对梦幻进行所谓的理智分析的梦想家,他认为这种分析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都是可悲的简单化处理,而更糟的情况简直就是毁灭性的。他极不情愿对自己的电影进行精确的文本分析,评论家和观众经常都会对他的这种态度感到懊丧不已。 


新的科技手段,以及它们赖此而建立的信息流动,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现如今,在发行一部电影的 DVD 时附上导演的评论已经是标准配置了。而对于林奇而言,这简直就是噩梦成真的标准定义。他更乐于去展示而非解释,更乐意去感受而非乱开药方。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纪录片


林奇在“接通”各种情感状态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他又并不需要也不想对这些情感状态进行常规的阐释,这样他就时不时地抛弃了美国电影的一个备受推崇的庇护所:所谓“潜台词”。


拿《蓝丝绒》 来说,它就是一部绝不回避展现其真实色彩的影片。而这一点起码部分地说明了这部电影为什么既令人震撼又令人难忘。如果说《迷失高 速公路》和《穆赫兰道》似乎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明显,那只是因为林奇现在经常采用更加实验性的叙事方式和抽象观念,用以表现人物在面对失落、恐惧和极端行动时,出于回应的迫切需要而无法避免地沉溺其中的、日益深化的内心世界。


《蓝丝绒》剧照


近来,林奇已经从他挚爱的油画转向计算机的世界,全神贯注于对摄影图像的数字化处理。这算是他的业余消遣吧,而他的主业则在于设计家具、作诗、录制他自己的音乐以及跟卡罗琳·汤普森——蒂姆·伯顿《剪刀手爱德华》和《圣诞夜惊魂》的合作者——一起合作撰写他第一部全动画长片《势利者世界》


瞥一眼林奇位于好莱坞山上的独立公司“反对称”制片公司里的 书架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正是让你能在林奇的世界里找得着北的最好的向导之一。眼前的书脊为你描绘出这个地域的特色:《隔壁的杀人犯》《完全自行装备手册》《原罪》《基本高尔夫》《电影制作入门》《极客之爱》《杰克逊·波拉克》《暗室》《明尼苏达的问候》《美国“爆心投影点”》《邪恶之路》《乌托邦的手工艺人》,以及《同乡》。 正如林奇说的那样:你自己琢磨去吧。


有关《双峰镇》前两部的二三事


1.产生《双峰镇》的灵感,是由玛丽莲·梦露起的头


《双峰镇》剧照


罗德雷:你创作和拍摄《双峰镇》的搭档马克·弗罗斯特来自电 视界,且以制作《希尔街布鲁斯》等卖座剧集著名。表面看来,你们 俩是很难搅和在一起的。你们到底是怎么成了搭档的?


林奇:(笑)我尽量给你讲清楚吧,不过要讲清楚这么多事是怎 么凑到一起的还真不容易。这是由玛丽莲·梦露起的头。马克对那本写梦露的书《女神》非常着迷,而这时正好有个华纳兄弟公司的制片人打电话给我想跟我谈谈拍一部玛丽莲·梦露的片子,就以那本书为基础。我还是有兴趣的。我喜欢这个女人麻烦不断的创意,但我也不知道如果它是个真实故事的话我还会不会喜欢。马克想做这部影片的编剧,而我将是片子的导演。而且既然我还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这件事 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我就说“好吧”。我跟马克碰了头,我们大家都交流过了,于是他就开始写了。


就在这时候我跟马克一起去了威尔舍尔的一家餐厅——那是一家康乃馨乳品餐厅。吃东西的时候我问他:“马克,你对喜剧有兴趣 吗?”他说:“有啊。”我说:“你想跟我合作写一出喜剧吗?”他说:“好啊。”我说:“名字就叫‘一个唾沫泡’。”他说:“很棒。”当时我还跟着狄诺,于是我们就搬进狄诺公司的一个小房间里,开始写起来。我们俩真是百分百地合拍,我们会笑到滚到地板上去,那简直是一场骚乱!我们就这么笑啊写啊,写啊笑啊的。我们就这么完成了《一个唾沫泡》,而且差一点就要投拍了。我不记得是哪儿出了岔子了,《女神》最后也没搞成。但那个时候我跟马克已经是朋友了。


《双峰镇》剧照


这种工作关系又是如何导向《双峰镇》的呢?


自从《蓝丝绒》之后,我的经纪人托尼·克兰茨就一直想促成我 们在电视界的合作。我们也一直打哈哈:“哦,行呀,也许吧。”有一天,马克跟我正在Du Pars,月桂谷与温土拉街角的一家咖啡店里闲聊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马克和我脑子里有了一具尸体被冲到岸上这么一个意象。


单这个意象就启动了整件事?


是的。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笑)起先它被叫作“西北通 道”,是一个发生在北达科他州一个小镇上的故事。但我们当时也没料到这个想法会如此重要。那就像是我们有一定的自由度,然后说 “嘿,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吧”。不过一个故事分成很多集来讲述,会拖很长时间这个想法我很喜欢。


2.全世界的游客都到“双R餐厅”要樱桃派和咖啡


因为《双峰镇》流行起来的樱桃派和咖啡


那些关于咖啡和甜饼的喜剧元素是从一开始就作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来构思的吗?


是的。在试拍的那一集里就有。那是一个很棒的要素。我在试拍的那一集里有一种自由的感觉。那种“这也许不会有任何真正的目的,让我们好好拍吧”的欣快。


结果咖啡、甜面圈和樱桃派却成了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是的,我知道!这很有趣。樱桃派跟咖啡绝对是剧本里就有的,但其重要意义在拍摄过程中才得以凸显。


当时你们在那儿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跟当地人处得怎么样?


他们非常高兴。那儿有个“双R餐厅”的故事。公路原来是从这个镇上经过的,你知道,所以那儿有些餐饮的生意。但后来又修了一 条很宽的高速公路,所以就没人再在那儿驻足了。餐厅的老板娘—— 我想她叫佩吉——在我们刚到那儿的时候,一天也就做六个甜饼的样子。而《双峰镇》播了以后她一天要做60个了!大巴会停在她的店前,车里装满了德国人或是日本人,从全世界各地来的人都会走进她的店里要樱桃派跟咖啡。她那个地方在地图上清清楚楚地标着呢,永远在上头了。


成为景点的“双R餐厅”


这么说来,这个斯诺夸尔米镇仍然在做《双峰镇》的生意喽?


是的。他们每年夏天都要举办一个“双峰镇节”,不过我肯定这桩生意减少了佩吉的客源。但总会有人在那儿驻足了,希望如此。她真的很棒,她做的甜饼也好吃到令人难以置信!


3.大卫·林奇为第二部的《双峰镇》亲手选了导演,包括戴安·基顿


第二季带班导演黛安·基顿


你是如何为这部剧集选其他的导演的?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 西,你必须得小心。


是的,这对他们来说也确实很难,因为他们进来以后不得不服 从已经确立好的众多原则,而马克跟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些原则。所以,这又是一次是不是能入调的问题。他们都有一套剧本,然后他们跟我们或我们其中的一位详谈。然后我要在混音期间看他们拍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完全不对头的东西就还有时间修正。但我甚至不能说确实发生过这种情况。我跟卡里布·德夏内尔和蒂姆一起去上电影学校。黛安·基顿我本来就算认识,别的一些导演都是由别人介绍的, 你知道,而我们也看过他们的作品。


《大卫·林奇:艺术人生》纪录片


你导了试播的样片,还有另外关键的几集。你怎么选择哪一集该自己导?


我选择那些我忍不住想自己拍的部分。我知道我一定要导利兰(鲍伯)的那一集,还有其他几集。我其实既想拍最后的一集(大笑),也想拍最开始的一集!外加中间所有的部分!(大笑)


4.观众对《双峰镇》的喜爱:市场推广是重要的,但我更相信命运


2017年时隔20年,大卫·林奇重启《双峰镇》的三季


在你得知《双峰镇》的收视率竟有这么高时,你肯定大为好奇。 特别是相对于影院中的一部电影而言。你对此感到介意吗?


你瞧,这些数字的基础就不牢靠,所以你永远搞不清楚它是不是真的。于是你立刻也就会怀疑一切了。不过《双峰镇》的观众确实远远多于看我电影的观众。竟有这么多人看这部剧集,对我来说确属意外。也真是个惊喜。


美国广播公司的市场推广做得好吗?


我相信市场推广是重要的,但我更相信命运。大家在市场推广上应竭尽自己所能,但一直就有竭尽全力而影片却一败涂地的情况存在。影片——或节目或随便什么——本身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街头巷尾都会有特别的口碑。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但我想它要广大得多。它是一种跟命运相关的东西。到了你发光的时候了,就这么回事。道路是开放的,而且你没法确切地指认出这些事来。《双峰镇》在时间的选择和其他所有事情上都做得很对,它一开始的情况就特别好。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突如其来的大受欢迎的?


当人们真的喜欢你拍的东西时感觉是真好,但这也有点像爱情, 它似乎不可避免地会达到饱和点,大家受够你了,移情别恋了。你对这一过程一点办法都没有,而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是一种钝痛。不像尖利的痛——它像是一种心痛,那种心痛是基于我们生活在《小鬼当家》的时代这一事实。艺术院线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大型的电影城,同时放12部影片,而大家看的也都是这类的片子。电视已经成功地使水平线降低了不少,而且使某种特定的东西大为流行。这种电视“文化”风水转得极快,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有的只是罐头笑声,就这么回事。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转载,节选自《与火同行:大卫·林奇谈电影》序言以及《双峰镇》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