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有:1.红细胞: 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个别红细胞,若高倍镜中红细胞超过3个或持续1~2个为镜下血尿,如尿呈赭红色或洗肉水样则为肉眼血尿。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严重疾患的信号,必须详细检查其病因。通常来自肾小球病变的红细胞,其形态常有变异,而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的红细胞则形态比较完整。如每毫升尿中红细胞>8000个,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2.白细胞及脓细胞: 正常人的尿中有少量的白细胞存在,一般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5个为镜下脓尿,常提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结核等。 3.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在尿道炎时可大量出现或成片脱落,且伴有较多白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的出现见于泌尿系炎症;小圆上皮细胞在正常尿中少见,肾小管病变时可大量出现。 4.管型: 管型尿表明病变在肾小球或肾小管。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可有透明管型,在剧烈运动、高热、全身麻醉、新功能不全时,尿中均可见透明管型,临床意义较小。在肾实质性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可明显增多并见其他管型。如颗粒管型表示肾小管和肾小球有炎症或变性,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和肾硬化。红细胞管型表示血尿来自肾实质,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白细胞管型是诊断活动性肾盂肾炎的有力证据。短而均质性腊状管型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脂肪管型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5.晶体尿: 尿内盐类结晶的诊断意义不大。晶体尿是结石产生的基础,检查晶体尿有助于结石的诊断,对结石进行有效的治疗后晶体可减少。如尿中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等经常出现于新鲜尿液中,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应怀疑结石的可能。如检出胱氨酸结晶可确定为胱氨酸尿症。磺胺药物结晶如在尿中出现,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价值。 6.12小时尿沉渣中细胞及管型计数(艾迪氏计数): 正常成人红细胞<50万/12小时;白细胞<100万/12小时;管型<5000/12小时。各类肾炎病人尿中细胞及管型可轻度至显著增高;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时尿中的细胞可显著增高,达数百万以上。
如果喜欢以上内容,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