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因”的影响作用下,逐渐完善了顺应外部环境的反应性调节机制,把因应变化的气,维持在“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生命形式越简单,建立起顺应外部环境的因应调节的过程就越短,形态也许没有太大变化,但可以迅速形成环境顺应性;生命形式越复杂,建立起顺应外部环境的因应调节的过程就越长,有的需要通过形态的改变,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生命形式,建立新的因应调节,需要的时间很长,要是自然发生剧烈变化,人很难一下子适应,灭绝的可能性很大。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消除物理、化学等科技文化带来的污染,应该是文化的重要任务。 将自然与生命、文化氛围与生命联系起来,分析“因”“应”规律,可以在保证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形成生命规律的认识。象的“因”“应”联系的内在根据,就是“变化之为用”。“因”有象可征,“应”有象可现,生命感应外在之象,经过内在“变化之为用”的气化活动,生命之象发生变化,将外在之象和生命之象的变化联系起来,分析内在多维联系的相因相应的生命本质,既不破坏自然完整性的生命,又不干预象的动态变化。 外在之“因”是多样的,内在之“应”是复杂的,外在环境之象和生命之象的因应关系,在“变化之为用”的作用下,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交错的。如冬天寒之象,生命之神“应”之,内藏温养五藏,如果体内藏伏了暑热邪气,阳气内用相激,就可能爆发伏暑温病。寒之象与伏暑之病,“因”“应”的寒热相反。“因”是外在的,“应”是内在的,外在的要感应之,内在的调节之,都属于生命之神的基本动能。 外在之“因”是变化的、千姿百态的,内在之“应”具有随机性,因人而异。因此,中医的养生保健、未病先防,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等具体的情况,修养生命德行,不能东施效颦。依样画葫芦的生命结果,是很难预料的。辨证论治、既病防变,必须以临床客观为事实依据,既了解外在之“因”的实际情况,更要全面地收集、可靠地确认内在之“应”的临床症状,“因”“应”结合分析病机。 “因”“应”相关,不能分离,是自然完整性的生命原则。没有外在之“因”,不能成就生命,没有内在之“应”,生命就不会诞生。养生保健、临床医疗,不能只见其“因”不见其“应”,也不能只见其“应”不见其“因”。要形成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的医学模式,需要保持生命的自然完整性,站在多维联系的生命立场上,以生命之应为出发点,思考外在之“因”的生命意义,自然、社会、单位、家庭无不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必须思考人的客观存在,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又回归到人的生命。没有自然完整性的生命这根线,文化就可能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会跑到哪个山头上去。 “应”变是“神”的作用,所有事物都存在。地球应太阳的引力,而绕日运动;月亮应地球的引力,而绕地运动;地球应太阳之光热而温暖,岩石应风雨之洗刷而化土……,我们可以通过这许许多多、千变万化的反应,了解大自然的神机变化。月亮、地球、太阳之所以在天穹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不仅与宇宙外力相关,还与它们自己的内在因素相关,即它们自身内在的“神”有关。不同的天体,自我运行的调控能力大小不等,受外力作用不同,有的只能在宇宙中漫游,如彗星、小行星等,有的只能在一定的轨道中运行,如木星、土星、火星等。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神”,都有其“应”,在“神”的指令调控下,无不因应变化、动态运行。什么样的“神”,发生什么样的因应变化,成就什么样的事物。我们不一定知道“神”的样子,但能够知道“神”的现象。如黑洞之内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知道黑洞具有超强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逸。黑洞表现出来的超强引力,反映了黑洞的内在动力特征-来者不拒。要是把黑洞比喻成伤害生命、毁灭人的因素,当我们知道“黑洞”之后,还会不会靠近它呢?显然不会。现实恰恰相反,我们已经知道环境污染的巨大生命危害,知道形形色色武器杀戮生命,还是要飞速地发展、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不断地研制新的、更厉害的武器,不断制造新的污染。生态恶化是科技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但人们还是鼓足干劲地发展、竞争,去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最后人类会不会被自己制造出来的“黑洞”吞噬呢? 趋利避害是生命健康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已经感应到科技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节,避免制造出新的、危害更大的污染,在发展问题上,谨慎一些,在竞争问题上,克制一些。慎终追远,文化是不是应该进行这样的反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