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征麓川之王骥出征

 君子养源 2018-04-13



  沐晟等人对思任法部征讨的失败,让明廷感到十分尴尬,也让部分官员怒上心头,主张势要拿下思氏的人头。据《明史·云南土司》记载,时任兵部尚书的王骥及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麓川负恩怙恶,在所必诛,须更选将练兵,以招天讨。”但也有人“主抚”,像刑部侍郎何文渊就认为麓川乃南陲弹丸之地,人口稀少,思氏势力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强大。英宗思考良久,决定还是出兵。有个叫刘球的侍讲听到此事后,顿觉大事不好,赶忙请求息兵,他向皇帝建言:与其担心离京城甚远的西南,我们更应担心京城西北大门外的瓦剌部落的威胁。但君无戏言,圣旨已下,无法更改,至此,“主抚派”败给了“主战派”。

 英国公张辅

  《明史·云南土司》中记载:正统六年(1441),以定西伯蒋贵为平蛮将军,都督李安、刘聚为副将,特令兵部尚书王骥总督云南军务,大会诸道兵十五万讨之。

蒋贵

  安排妥当之后,恰巧碰上思任法派遣下属刀令道等12人,率领三万士兵和战象80头去到大侯州(今云南临沧市云县),准备夺取景东(今普洱景东)、威远(疆域约为今日中国的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王骥带人赶忙来到金齿,思任法见势,就想以诈降的方法来对付王骥,王骥假装上当,后悄悄下发密令,让诸将领分道潜入上江寨四周,他安排右参将冉保从东路攻入细甸、湾甸水寨,进入镇康,逼近孟定;他与蒋贵则由中路到上江流域,在腾冲汇合;右参将宫聚则从下江进入,盘踞在夹象石。时机一到,他便下令合攻。对方守将派兵死守寨内,飞石弓箭齐上阵。翌日,明军采用火攻,焚烧其寨栅,大火烧了好久才熄灭。明军一举拿下了上江寨,斩首五万,其中包括刀放戛父子。

 

明初云南各司领域示意图

  第二年(1442),王骥率军渡下江,来到腾冲,命令都督李安带兵留守防备。他则率精兵从南甸奔至罗卜思庄(今梁河芒东),将先头部队派抵杉木笼,他们才一到,就看到山上出现了一个怪圈,经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思任法率众利用高地优势建起首尾相连的7个营寨,易守难攻。可这也没难倒王骥,他派两支军队从左右分别夹击,他则从中间横穿过去,一下就把这个怪圈给打破了,思军将士四下逃命。随后,明军来到马鞍山,捣毁敌军营寨,斩首数百级,又用诱敌之计打败了象群军队。

 

  象战

  之后,从东路进发的明军联合木邦人马,招降了孟通诸寨。同时,时任元江同知的杜凯率领车里及大侯的兵将五万人,招降了孟琏长官司(今孟连、澜沧一带),并攻破了乌木弄、戛邦等寨子,斩首2300余级。

麓川之役

  四周的思军被清理完后,明军就集结到麓川的核心地——广贺罕(麓川首府蓝城,遗迹尚存于瑞丽)。此地处于瑞丽江沿边,往西北是陆地,往东南是江河。因此,王骥命人将城四周除东南部以外的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仅留着一个用于与木邦通信的口子。准备好之后,王骥等人商议采用火攻。于是,明军将士从四面找来了柴火,在城周围架起了火架。据《王骥传》里记载:“骥乃督诸将环攻其七门,积薪纵火。风大作,贼焚死无算,溺江者数万人。”大火堵住了出城的城门,思任法父子3人和妻子数人赶忙涌向东南瑞丽江畔,准备渡江逃命,哪知人太多,整个场面呈现出人踩人、人推人的混乱局面,最后跌死、溺死者无数,思任法等人有幸从夹缝里存活了下来。但又遇上木邦宣慰的伏击,思氏等人只好又利用江水逃命,可跑到缅甸后,又遭到缅甸宣慰的痛打。捷报传回到京城,英宗甚为满意。因没能活捉思任法,皇帝还是担心其会卷土重来,于是,便下令木邦、缅甸,凡能擒拿住思氏者,就能获得麓川之地。没过多久,思任法被缅人所擒。至此,明王朝对麓川的第一次征讨结束了。

    瑞丽江

  思任法被擒后,其子思机法没米没粮,外加无军可用,就派人向明廷谢罪,英宗也没跟他计较,就放他在云南自行安置。可没想,思机法见明军撤走后,又打起了图谋霸业的注意,很快他也开始步上他父亲的后路。1442年(正统七年),冬十月,英宗再次命令蒋贵、王骥出兵征讨麓川。翌年春,才一到目的地,王骥等人就得到了思机法要投降的消息,于是,蒋贵和王骥决定先送信给缅甸,让他们将思任法送过来。但缅方坚称须先得麓川地盘才送人,见缅人如此嚣张,王骥等人随即集结了几路人马对缅方进行围攻,对方也集结了一大群人准备迎战。明军见这架势,不想白送性命。于是乎,王骥就让大军先不动,命蒋贵悄悄地潜入缅人后方,将对方的几百艘舟船全部烧毁以示威严。可缅人铁了心要先得到地盘才送人,还美其名曰怕思机法报复他们,才让他们有所顾虑。王骥没法,就只得与手下将士先捣毁思氏的驻寨,以消除缅方的担忧。思机法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逼着逃命,来到孟养后就固守不出,而他的妻子及家中等人都被王骥俘获。之后,王骥上奏朝廷准许将麓川旧地改置陇川宣抚司,用于驻边防守。安排妥当之后,他们几人就带着大军班师回朝了。


  注:王骥(1378~1460),字尚德。保定府束鹿(今河北辛集)人。明代名将。永乐四年(1406)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正统三年(1438),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至正统十三年(1448)间,总督军务,3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功封爵的3位文官。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景泰八年(1457),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请老告退。天顺四年(1460),去世,年八十三。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


参考文献:《明史》




综合审稿:王 伟

文稿初审:杨星明 张保和

文稿校对:罗 敏 张青青 杨春芳

     刘丽珠 王 裴 紫保平

责任编辑:线智林 龙路云 明祖丽




长按.识别.关注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