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阅读,架起智障学生与生活沟通的桥梁

 临渊草堂 2018-04-13


摘要


了解生命,认识自己,为心灵不断注入鲜活的力量,这是阅读的本质。智障学生识字量少,画面就成了他们阅读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将以图画为生命的绘本引入到特殊教育中,充分发挥绘本的作用,通过快乐生缩短与生活的距离阅读让智障学,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绘本阅读   智障学生   生活沟通  


“智障”是智力障碍(MR)的简称,又称智力缺陷,智力活动发育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始终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的学生被称作“智障学生”,按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智力落后(智商在55~69)、中度智力落后(智商在40~50)、重度智力落后(智商在25~39)、极严重的智力落后(智商低于25)。

 我校学生大多属于重度智力落后和极严重的智力落后学生,智力水平与2~4岁正常幼儿持平。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开启他们的智力潜能,点燃他们生命的希望之火呢?

 松居直老先生说:“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世界,绘本让学生感受生的快乐,给予生的力量”。所以,绘本的推广,很快引起了特教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思考,着力探讨:绘本因何适合智障学生阅读?通过绘本阅读,如何引领他们与生活沟通?



绘本阅读无界限

更适合智障学生

1

绘本,行进中的演变,

重文轻,

适合识字量少的智障学生阅读

绘本,英文叫做“Picture Book”,概念源于日本,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绘本的中文译为“图画书”,所以,我们常说的图画书也就是绘本,追溯历史,1542年明朝嘉靖版的《日记故事》已有插图,是世界上第一本有插图的儿童故事书。1955年方轶群创作的《萝卜回来了》,在国内原创绘本领域中影响巨大。上个世纪末台湾作家畿米将“绘本”这个概念正式引入,我国绘本原创虽然起步较晚,但相当出色,仅2015年度丰子恺图画书奖的获奖作品就有24本。

说到绘本,就会想到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小人书”。它是固定的格式大小,通过画家用多种手法在纸上画出内容,因故事整体的连接必须倚靠文字的说明,自然就形成了“文重图轻”的特点,阅读对象是具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学生。绘本从稚嫩走向成熟,也在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图文合奏,甚至图重文轻,彻底改变了画面是文字附属的地位,使图画成为全书中行走的“灵魂”。这一特点使它的主要阅读对象限定在学龄前后的孩子和特殊教育中的中、重度智障学生,成为他们阅读启蒙的宝典。

2

绘本,布局整体统一;

画面简单且有内涵,

适合智障学生反复阅读

 绘本的画面节奏把控非常精准,画面重点突出,所有的色彩都在点出主题。在全书画面完成之后,作者会将其一一铺开,以艺术家的眼睛重新审视,进行增减删改,以保证全书色彩风格整体的统一、纯净。绘本,四处皆美,非美不在,只待人们重拾审美之眼……

 绘本的画面乍看简单,但凝神静思,就能感受到它的细腻、含蓄,并折服于它能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戴比·葛莉欧利(DebiGliori)《老狼,老狼,几点了?》,内容有趣,画面丰富。在重复读图中你会不断发现里面暗藏的秘密。全书藏着五首儿歌,翻开第一页,这里就藏着一首《唱一首六便士之歌》。这本书里的形象是不是很熟悉?《三只小猪的故事》、《青蛙王子》、《小红帽》这些著名的童话故事都隐藏其中。

再仔细观察每一个画面里表示时间的多个钟表,或显而易见或隐藏巧妙,为孩子们提供了寻找、发现的乐趣。钟表上不断变化着的指针,则对孩子们的观察力提出了考验。然而,这些细节中的知识,远非一次阅读就能全部获取的。可这正迎合了“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的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固然有限,但他们能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从而拥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3

绘本,主题丰富,内容广泛,

适合生活认知缺乏的智障学生阅读

近年来,绘本仅这八大主题就引起教育界的很大关注,它们分别是:幼儿绘本、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自然生态、科学教育、人文艺术、历史文化、健康医学,对自然的认识,对身体的认识,对各种物品以及设施的认识,关于交通,关于安全,关于饮食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内容。

 智障学生在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方面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可想而知,要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认识生活中瞬息万变的事物,其难度无异于盲人夜行,跛鳖千里,这也就残忍地切断了他们获取生活认知的主渠道。虽然这些孩子识字量少甚至不认识字,但他们可以看图、读图,所以,主题丰富,内容广泛的绘本很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他们开辟出一条与生活沟通的新途径!

绘本阅读

让智障学生

走进多彩的生活

1

以生为本,

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选准绘本

绘本无论根据开本形状分类还是根据开本尺寸分类,都有很多,能给学生带来各不相同的视觉感受。虽然,我们无法界定优秀绘本的“模样”,但选读绘本还是有章可循的。

(1)各学段学生选读绘本的原则

对于我校中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多为其选读绘本图画书:“字少”甚至无字,如:《雪人》、《不可思议的旅程》、《路边花》。高年级职业班的老师多为学生选择“桥梁书 ”来阅读,所谓的 “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简而言之,就是比绘本字儿多,比纯文字书图多的过渡性书籍。比如《神奇校车》,《青蛙和蟾蜍》、《一片披萨一块钱》系列 。

(2)坚持原则,

兴趣是快乐阅读的源泉

即使这样,适合各个学段学生阅读的绘本很多。再具体讲,绘本阅读肯定是老师要捧在手里讲给学生的,最好选择大版本的图画书;既然书是讲给学生听的,自然得选他们最感兴趣的书。什么样的绘本能让学生一下子就集中注意力呢? 试着这样选:

    ①那些问句式的书名:《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

    ②一听就不可能的事件书名。 《月亮的味道》 、《我们要去捉狗熊》。

 学生只有先被绘本的书名吸引了,才有可能听老师读绘本的内容,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况且,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绘本,确实值得阅读。

2

主题不同,

策略不同,

同为提高学生与生活的沟通能力

(1)向着鉴赏性阅读

“自然生态”的主题绘本,

让学生认识生活星星许个愿

以往的特教课堂,教师会借助直观的实物、色彩鲜明的图片来维持智障学生短暂的有意注意。课下,教室里,墙壁上还有楼道两侧,随处可见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压膜仿真图片。但学生们也只是新鲜了一、两天而已。

 几经研讨,老师们把“自然生态”主题的绘本阅读引进教学课堂。翻开这些绘本,里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漂亮的实物图片,有的和实际大小一样,对视觉有着绝对的冲击力,尤其适合智障学生进行认知和学习。更主要的是它能用图画来讲故事,每张图像都会说话,都能吸引孩子们难得的注意力。绘本中少而精准的文字,与图像紧密配合,使得学生在老师的读中借助直觉就可轻而易举地进入绘本所描绘的那个奇妙的大自然……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由于智障学生识字的特点,所以绘本的第一遍阅读都需要老师来读。读的时候,老师不要心急,要慢慢地翻动书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画面,用心倾听来自画面的声音。老师要投入感情地读,用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表达文字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跟种子一起旅行,和竹笋一起成长,看草莓怎样变红,知道蔬菜开什么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大大的绘本缓缓地打开,书页无声的翻动,学生从书中获得了知识,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2)表演性阅读“幼儿教育”的

主题绘本,

让学生感知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智障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他们对生活的美好能够感知多少,又能了解多少?,进而喜爱多少?他们难道就注定是《失落的一角》中那个残缺的圆吗?经过深思熟虑,老师们开始把“幼儿教育”主题的绘本介绍给孩子们阅读。

《蹦》,词汇简单,全书只有一个识读的字,“蹦”。每一页的画面就只有这个字,而且大大的,在反复阅读中,这个字多次再现,所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还是一本很有动感的图书,书中的青蛙、小猫、蝗虫、鱼、鸡、蜗牛,都是学生熟悉的,最后的“我”可以先后换成他们各自的照片。每次读完,都演一演,轮换表演主角“蹦”的动作,孩子们兴趣很高。

《蹦》

《母鸡萝丝去散步》,虽然只有一条故事主线,但故事每一页都为孩子们提供了绝妙的学习语言的情境。学生们在操场围着老师坐下,老师在第一遍阅读中尽量使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放慢语速,吐字清楚,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然后,学生自己进行二次阅读,重点要看书中“母鸡萝丝”的动作。接下来,在创设的故事环境中,学生跟着老师按照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走了一圈:“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


(3)猜想性阅读不同主题的绘本,

让学生热爱生活

“幼儿教育”、 “品德教育”、“科普教育”、“人文艺术”等不同主题的绘本中,有的书每一页都有不同变化,适合老师带着学生进行“猜想性”阅读,他们可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想后面情节的发展。

 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小蓝和小黄》,这是一个有关颜色相遇变色的温暖小故事。当讲到:小蓝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抱在一起时,老师先不要翻书:来,猜一猜,抱在一起的小蓝和小黄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纷纷猜想。再带着学生往后看:“抱啊抱啊”画面,其实它也给了孩子们答案的提示。这一次,还可以再让学生猜一猜。经过2页的画面猜想,后面的第21页揭晓答案“结果他们变绿了”,这让猜对的学生兴奋不已。

《跑跑镇》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全书采用 “AA,哒哒哒……  BB,哒哒哒 ……AA 和BB撞在一起变身CC!”并列的句式结构,借助18 个实例,帮孩子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碰撞。所以,即使在绘本的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前9个实例,老师可重点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对象上观察趣味的元素,进而联想出两个角色碰撞后可能产生的新变化。第10个实例,老师读完“扫帚,哒哒哒…… 老奶奶,哒哒哒……”,就可以让学生猜想:扫帚 和老奶奶撞在一起会变身什么?然后,每个实例都鼓励学生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继续猜想下去,形成想象的思维惯性。在这本书以后的阅读中,可逐渐减少老师引读的实例,增加让学生猜想的实例个数,让他们跟着哒哒哒的脚步声,主动参与并尽情享受猜测的乐趣!

(4)三“法”并用,

阅读“心理教育”的主题绘本,

让学生勇敢生活

 鉴赏性阅读适用于优美的认知图卡绘本,表演性阅读适用于角色多,旁白少的绘本,猜想性阅读则适用于句式、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绘本,尽管三种阅读方法各有“分工”,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心理健康成长教育”主题的绘本时,有时也会三“法”穿插并用,增强阅读的效果。

《棒棒仔心灵之旅图画书》以分册的形式列举了儿童在成长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生命、恐惧、自信心、接纳陌生人、关爱别人、谦让和分享、自助和助人。这7个问题,也是智障孩子终究要面对和经历的烦恼,尤其是职业班的学生,但他们却嘴不善言,手不善写,无法表达。老师们就在与他们共同阅读 “心理教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体会和整理自己的内在感受,让他们知道其表现特征,学会相应的处理方法。

 同一本的绘本阅读中,前几次的阅读,老师选用“鉴赏性”阅读的方法,以加深学生对内容认知的印象。在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可适当采用“猜想性”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怎样呢?从而在师生互动中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当学生对绘本内容耳熟能详后,老师就换用“表演性”阅读方法,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互动中,轻松学会: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做一个有自信,有爱心,有热情,有主见、乐于助人的孩子。

绘本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其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句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所以,智障学生的绘本阅读就应是“纯粹的快乐”, “玩”和“快乐”,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只有通过这座桥梁的搭建,孩子们才能在无负累感的轻松中,走向生活,真正实现与生活的无障碍沟通!


参考文献


1、《绘本之力》 河合隼雄(日),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08月.

2、《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美),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8月.

3、《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 ,接力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


本文作者

张晓文,北京市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致力于智障儿童的绘本教学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