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4-13

四逆散原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载,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而得名,其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传统应用于治疗手足厥逆、身热、脘腹胁痛、泄痢下重等病症。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又发现了它的许多新用途,凡符合从肝论治的疾病,诸如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肝炎胁痛等,临床常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有的医者还将其用治阳萎、头痛、呃逆等症。

 


吾师邱明义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30余年。在学术上崇尚仲景学说,临床上喜用经方化裁。邱师临证灵活应用四逆散化裁治疗多种疑难病证,每获良效,兹介绍如


1口苦

邢某,男,50岁,2007年1月22日初诊。患者口苦3个月,经多名医生诊治,口苦均未见好转。近来口苦日甚,尤以清晨为剧,伴口干,食欲不振,胃脘有嘈杂感,小便黄,大便偏稀。舌尖红,舌黄苔腻,舌中心无苔,脉弦滑。治以疏肝和胃,理气健脾,养阴生津。药用:



枳壳10g,炙甘草6g

柴胡10g,白芍25g

薏苡仁30g,芦根30g

黄连10g,黄芩10g

玉蝴蝶10g,佛手10g

砂仁10g,甘松10g,丹参1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

 


1月29日复诊:服上药后,口苦大见好转,胃脘已无嘈杂感,睡眠欠佳。舌尖红,苔黄腻,中心无苔,脉弦滑。续服上方加酸枣仁10g,10剂。

 

2月19日复诊:患者诉口已不苦,惟夜间口微干,近咳嗽痰多。舌黄苔腻,中心无苔,脉弦滑。续服上方去甘松,加浙贝母15g,全瓜蒌30g,10剂。


  按  


本案口苦,属肝胃不和证。肝气不舒,邪热内陷,肝胆郁热,故口苦甚;木邪乘土,热结于内,则胃热嘈杂,小便黄,大便稀;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郁之象,邪热日久灼耗阴津,故口干。


方中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主要功用为调和肝脾,和解表里用。邪热内陷,肝郁生热,故以柴胡舒肝解郁为君,枳实降胃行气为臣,白芍柔肝敛阴为佐,炙甘草调胃和肝为使。黄连、黄芩清泻胃热,佛手、砂仁、薏苡仁理气健脾止泻,甘松开郁醒脾,芦根、玉蝴蝶清热养阴生津,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理气健脾,养阴生津之效,使肝胃调和而愈。

 


2气淋

江某,女,24岁,2007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小便频数并加重2年。患者自小即有小便频数,近2年加重,每天小便十余次,每次解小便量少,尿有余沥,无灼热疼痛。自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每2~3天解1次,平素怕冷,常手脚冰冷,舌苔薄白,边有齿印,脉沉细。治以疏肝理气,兼补肾固摄。药用:



柴胡10g,白芍15g

枳实10g,炙甘草6g

益智仁15g,补骨脂15g

陈皮10g,煅龙牡各30g

桑螵蛸10g,桑寄生30g

丹皮10g,枣仁15g,香附10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0月25日复诊:症状有所变化,小便次数减少,白天8~9次,夜晚1次,大便较前通畅,舌苔薄白,脉细弦。续服上方加金樱子15g,9剂。



11月5日复诊:小便次数减少,白天7~8次,夜晚1次,大便干结,3~4天一次,舌苔薄白,脉细。续服上方加生首乌20g,14剂。

 

11月22日复诊:小便次数减少,白天4~5次,夜晚1次,大便每天1次。舌苔薄黄,脉细。续服上方生首乌加至30g,金樱子20g,黄连5g,7剂。



2006年2月27日复诊:诉小便次数基本正常,白天4~5次,夜晚1次,口干燥,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处方:生地300g,玄参300g,生首乌300g,桑螵蛸200g,生白术300g,白芍300g,炙甘草l00g,益智仁100g。上方共炼为膏剂,口服,每次10ml,每天2次


  按  


本证为气淋证。乃因肝气失于疏泄,阻滞气机、气血不畅,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频,尿有余沥,阳郁于里而不能布达四肢,故畏寒怯冷;津液耗伤久而失于敷布,故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边有齿印,肝郁气逆可见脉沉细。本证属肝郁气滞兼肾气不足所致,单纯滋补有碍气机舒畅,应以理气疏导为主兼以补肾固涩,用四逆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方中柴胡透热解郁,枳实泻热下气,配芍药甘草缓急舒挛,陈皮、香附理气,益智仁、桑螵蛸、桑寄生、补骨脂、煅牡蛎益肾固摄。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脉象由沉转弦,效不更方,加用金樱子增强固涩之力,后因患者便秘加重,故加生首乌润肠通便,因补阳药性多温燥,能伤阴助火,舌苔转黄,加用清热泻火之黄连,症状基本缓解,最后因久病耗伤阴津仍口干、大便干,故以健脾养阴固涩之剂炼膏调补以善后。

 


3胃痞

余某,男,30岁,2007年3月1日初诊。患者主述胃脘胀气加重一月。其宿有胃病,去年7~8月份因胃胀不适,泛吐酸水而查出胃炎。近1个月来胃脘胀气明显,伴胸胁部满闷不适,打嗝,食少纳差,口干苦,大便排出不消化食物,急剧消瘦,体重减轻20余斤,乏力,睡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缓。治以疏肝理气兼健脾清热。药用:



柴胡10g,白芍15g

枳壳10g,蒲公英30g

薏苡仁30g,炙甘草6g

焦白术15g,绿萼梅10g

黄连10g,郁金10g,乌药10g

砂仁10g(后下),枣仁20g(打)


7剂,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

 


二诊:服上药后胃胀大为减轻,打嗝、睡眠转好,食纳增进。舌质淡,苔薄黄,脉缓。继以上方化裁治疗月余,胃胀基本消除,食纳复常,睡眠可。精神转佳,体力增进,体重增加,后以健脾理气之法调理而愈。


  按  


此证属肝胃不和,肝郁气滞则胸胁部满闷不适,木邪乘土,横逆犯胃则胃脘胀气,打嗝;热结于内,耗伤阴津则口干苦;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完谷不化;舌红苔黄脉缓为肝郁气逆阳化热之象。



方用四逆散化裁,柴胡舒肝解郁为君,枳实降胃行气为臣,白芍柔肝敛阴为佐,炙甘草调胃和肝为使。黄连、蒲公英清泻胃热,砂仁、薏苡仁、白术、郁金健脾理气,绿萼梅疏肝理气和胃,乌药行气止痛。患者肝胃调和而痊愈。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张安桢教授骨伤临床验方举隅

◆ 脱发年轻化:从肺论治脱发

◆ 枳实枳壳临床区别应用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