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输液!学中医,必须懂''''中医治疗感冒''''的关键

 保禄的天空 2018-04-13

导读


可怜的申申感冒了,全办公室的人都被传染了,

昨晚听完私塾班班长皮定宇讲授中医治疗感冒的经验,申申放弃了输液,选择中医治疗。
皮班长从理论上基础到临床医案,全面讲解了自己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以来,治疗感冒的临证思路,干货满满。

本文为课程节选,让你用3分钟的时间,学会皮班长20多年的临床经验。


定义

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冬两季多见。


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三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

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历史沿革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症。

 

《伤寒论》指出感冒有中风、伤寒之别,并提出不同的治法:

太阳中风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太阳伤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诸风》中论及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显然,此处之“感冒”非为病名,实乃作为动词之感受、冒犯之义。

 

“感冒”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病名出现,较早见于《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中“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


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首先提出“时行感冒”之名,云:“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


病因

1.六淫时邪猖獗,肺卫调节疏懈

2.起居不当,腠理不密,营卫失和

3.体质虚弱,卫外不固,虚体感邪

4.“坐”出来的感冒

“熬”出来的感冒

“愁”出来的感冒

“吃”出来的感冒


因为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体缺少运动,情感比较煎熬,饮食不规律,油腻重,伤及人的肺胃和脾胃功能。致使人体正气抗邪的能力下降,当感受外邪时,就会感冒。

病机及转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卫;

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

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

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

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

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

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伤寒论》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4.四季皆可发病

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病证鉴别

1.与某些温病早期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6)


感冒:邪犯肺卫,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周,多不传变。

四季皆有,但冬、春多发,具相兼性、转化性。

属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温病:疫毒内犯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常见传变入里之候:神昏、谵妄、惊厥、出血等。

有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风温包括的西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

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早期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

少有传变;

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散发性,无明显流行特点。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

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

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1.区分风寒与风热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痰吐稀薄色白,咽不痛,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身热较甚,微恶风,口干咽痛明显,流黄涕,痰粘或黄,汗少,舌苔薄黄,边尖红,脉浮数。

 

2.辨不同兼邪

暑:入夏时常发热,或午后热甚,微恶风寒,肌肤灼热,汗少,口渴引饮,食少,心烦,倦怠无力,咳嗽少痰,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


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舌干苔薄,脉象浮弦

湿: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或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面色淡黄,舌苔白腻,脉浮濡。


治疗要点——解表达邪

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

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解暑,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

症状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

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

苔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 

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或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


常用药:

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

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加减:

表寒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用(麻黄汤意);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湿邪蕴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半夏化湿和中;

或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为感冒(胃肠型)的一张主方,适用,有效。


2.风热犯表证

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苔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

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后者重在清宣解表。


常用药:

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加减:

咽喉红肿疼痛酌配一枝黄花、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

可另用冰硼散、西瓜霜、锡类散等吹喉。

时行热毒症状明显,配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蚤休(草河车、重楼、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


若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用石膏、麻黄以清宣肺热。


如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伴有咳呛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质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酌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3.暑湿伤表证

症状

主症: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

兼症: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

苔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解表。

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常用药:

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加减:

暑热偏盛,热盛烦渴,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荷叶、芦根以清暑泄热。

里湿偏重,口中粘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藿香、苍术、白蔻仁、法夏、陈皮和中化湿。(藿香正气散)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碧玉散、赤茯苓以清热利湿。


附:虚体感冒

感冒特点及机理

素体亏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缠绵难愈。

机理:

气虚感冒:卫气不固,外邪乘袭,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

阴虚感冒:阴津素亏,外邪乘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多为风热)。


治疗原则

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耗气伤津,重伤正气。


证治分类

1.气虚感冒

症状: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

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

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

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

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

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常用药:

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加减: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温阳益气;细辛、防风、羌活解表散寒。

 

2.阴虚感冒

症状: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治疗阴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常用药:

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白薇——清热和阴。

加减:

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


经验总结

1.临床当辨清病邪之性质

掌握辨证要点,分清风寒、风热。

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

风热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

除虚体感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

 

2.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

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用辛平解表法,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

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牛蒡、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3.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

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

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

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

 

4.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

感冒病在卫表,一般无传变。

但老人、婴幼、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

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

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

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衣、僵蚕、石决明等熄风止痉;

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麦芽等消导之品。

 

5.虚体感冒当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

虚体感冒正气已虚,虽感外邪,也不宜过于表散。

若单纯祛邪,强发其汗,更加伤害正气,甚至汗出致脱。

应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


6.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较快痊愈。

但对老年、婴幼、体弱患者及时感重证,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

此外,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强弱有关。

风寒易随汗解;

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

暑湿感冒每多缠绵;

而虚体感冒则可迁延或易复感。

 

清代医家柯琴《伤寒来苏集》中云“六经乃百病之六经”;

俞嘉言亦云“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决”。

在20余年的行医过程中深感经方的魅力,只要辨证准确、洞悉病机,确能效如桴鼓。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只要辩证准确,化裁得当,亦能迅速获效。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

柴胡散半表之邪,黄芩清半里之热,半夏、生姜降逆化痰,人参、大枣、甘草健脾扶中。

七味药相辅相成,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可达脾升胃降,三焦通达,水升火降,气通津布,表里调和之效。

而感冒正是正虚邪犯人体所致,临床按感邪性质和素体差异的不同而化裁可使邪气外透,枢机得利,脾胃调和,以达营卫调和,诸证自除的满意疗效。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方组】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


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

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


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

 

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

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加减法:

体虚易感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气虚加人参、黄芪

血虚合四物汤

阴虚去半夏加生地黄、玉竹

阳虚去黄芩加桂枝、制附子

风寒:加荆芥、防风

风热:加金银花、连翘

温燥:加桑叶、杏仁

凉燥:加紫苏叶、杏仁


咳嗽明显加桔梗、枳壳、杏仁、浙贝母

因寒闭咳嗽合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咽喉肿痛加僵蚕、牛蒡子、浙贝母

痰湿重者合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食积中阻合保和丸(连翘、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莱菔子等)

腮腺炎加石膏、葛根、板蓝根

湿重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

饮聚加干姜、细辛


本文总结全面,解读深刻,在这个感冒高发的时节,来的刚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