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考85分必须清楚的25个问题

 松子松019 2018-04-14

问题1申论试卷有哪几个组成部分?

答:申论试卷一般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2017年申论试卷为例,具体如下: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考生要注意如下几点:

(1)阅读时间和答题时间是参考时间,大家应结合自己的阅读效率和书写速度来具体掌握。
(2)要在指定区域作答,注意标点也要在空格内,不能在界外;空格、换行计入字数;写字不能超越空格边界。
(3)要注意时间分配,统筹读题、提炼要点和书写整理的时间安排,谨防时间不足造成恐慌心理。
(4)答题时间一般应与题目分值成正比。

为节省篇幅,我们在第二部分真题解析时将忽略“注意事项”部分。

给定材料:就是申论考试的谈论话题,往往围绕一个固定话题,分为若干则,字数在5000-7000字左右。

作答要求:是申论考试的提问部分,不仅给出了问题本身,还会给出评定答案优劣的标准,该部分又分为作答(即问题)+要求(即标准)

问题2:申论主要考察哪些能力?

答: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以下简称副省级申论)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以下简称地市级申论)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问题3:常见的作答要求有哪些?

答:常见的作答要求有如下几点:

1.全面:要点有几点答几点,不能有遗漏。

2.准确: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答偏。

3.条理清晰/思路清晰/逻辑清晰:不仅要答全、答准,还要安排得当,方便阅读者迅速把握内容要点。

4.简要/简明/简洁:言简意赅,也意味着考生要充分展现概况能力。

5.切实可行/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常见于措施对策类题目,措施对症下药,

富有针对性、有效性。

6.符合(某文种)的特点:符合特定文种的特点、功能、结构等要求。
7.不超过*字:能少不能多,多则扣分。

8.字数在*到*字左右:可以适度少或者多,标准一般来说控制在5%的篇幅,少则从宽,多则从严。

问题4:与其他考试相比,申论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基于材料,整理材料。

问题5:如何把握“基于材料”?

答:一是答案要保持原文意思的忠实度,不能遗漏,也不能妄自添加自己的揣测;二是基于材料并不意味着直接誊抄材料,往往因为字数限制、条理要求、身份设定等原因,需要对材料内容做适度加工。

问题6:申论做题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答:一般按照如下顺序做题:
第一步:查看议论文写作要求,有助于考生把握文章围绕哪个话题展开,也便于及早构思议论文。
第二步:查看议论文之外的其他题目及作答要求。一看每道题目指向哪一则或哪几则材料,二看每道题目属于哪一类题型,常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三看作答要求是什么,作答要求如何在材料中加以体现;四看答题内容属于哪一类要素,如是原因还是启示。
第三步:阅读给定材料。一看共有几则材料;二看材料的陈列方式是什么;三看议论文之外的题目覆盖哪几则材料;四是明确阅读方式,议论文之外的题目覆盖的材料按照相应的答题要求阅读,未覆盖的材料的阅读为议论文撰写服务。
第四步:整理议论文之外的题目的答案要点。一看答案有几条,是否遗漏、超出指定材料范围;二看作答要求,字数是否受控,格式是否满足,身份是否契合,语言是否通畅;三要注意标点、空格、换行的安排。四是要点串联,由关键词串起来每一个句子,下笔之前现在脑海过一遍,做到落笔无悔。
第五步:撰写作文提纲。一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二是撰写作文题目,作文题目对主题关键词覆盖不全时可以考虑副标题;三是结合前面小题答案、材料要素整理,构建议论文的素材中心;四是点题,确定点题的引子;五是破题,也就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六是撰写过渡段,承上启下,从“为什么”到“怎么办”转换。七是撰写措施段,一般分为三到四段,与主题、文章标题、过渡段呼应,每段结构尽量一致,每段内容尽量无交叉、不冲突;八是结尾,要符合结尾特点,简洁有力,呼应主题、标题、措施。
问题7:除议论文外,常见的申论题目类型有哪些?
答:常见的申论题目类型可以分为“3+1”类,具体如下:
一是简单概括题。要求考生将分布在材料的现象、原因、影响、措施、问题等要素加以归纳概括,重点考察考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整理能力。该类题目常见的作答要求是“全”、“准”、“顺”,即全面、准确、逻辑/条理清楚。
二是(措施)对策题。依据特定的身份设定、场景设定、目标设定,根据给定材料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对策。需要注意的是这措施(对策)并不是直接存在于材料当中,需要有一定的引申能力。该类题目重点考察对策是否富有针对性、可行性。
三是特定句子(词语)理解题。该类题目就是针对特定的句子(词语),加以解析。常见的标注特定句子(词语)的方式有加黑、引号、划线等方式。该类题目重点考生能否在特定语境(置于材料当中)诠释句子(词语)的能力。
四是公文(应用文)写作题。该类题目一般是简单概括题或(措施)对策题的特殊形式。在考察简单概括题或(措施)对策题同时,也考察考生对常见的公文(应用文)的掌握情况。可以说,此类题目是复合题。
问题8:给定材料往往涉及哪些常见要素?
答:给定材料常见的涉及要素有7类,具体如下:
1.现象=好现象(经验、成绩等)+坏的现象(问题、教训等)。
2.原因:为什么。
3.目标/目标:做某件事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4.影响:由于前一事物的产生,对后一事物(可能)带来的结果。
5.特点:归属于/依赖于某一事物的个性特征。
6.启示/启迪/结论:如何扬长避短。
7.措施:怎么做。
注:具体分类因人而异,以上七种是常见类型,不排除还有其他。但本着重要性原则和方便掌握的思路,我们暂时做如上归纳。
问题9:简单概括题的灵魂是什么?
答:关键词。先找段落关键句子,有的句子是解释/补充/举例子,不是关键句子。然后从关键句子中提炼关键词。在整理过程中,有些部分也可以省略,比如修饰词等。
问题10:(措施)对策的常见来源有几种,都是什么?
答:三种,具体如下:
一是“追根溯源”,即依据材料中的“原因”,延伸出相关的措施;
二是“扬长避短”,即对材料中的经验要加以总结,对其中的教训要加以规避;
三是“不忘初心”,即回顾目的/宗旨/目标并加以引申。

问题11:出于申论备考必要,应掌握哪些公文(含应用文)?

答:具体参见第三部分“备考资料”。

问题12:特定句子(词语)理解题如何把握?
答:如果句子(词语)比较抽象,先简要解释是什么意思;要注意特定句子一定是核心句,词语一定是关键词;然后阅读材料,分成层次,搭建支撑特定句子(词语)成立的基础;最后小结整理。
问题13:给定身份求措施如何来做?
答:先把给定材料范围的措施都找出来,然后结合身份处理,角色是否切合可以采用主语法(即将身份对象和措施嫁接,检查是否匹配)来检验,一般都会有条理性要求,注意归并整理。

问题14:申论议论文常见的典型问题有哪些?

答:申论议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文体不对;
2.主题不准;
3.结构不规范;
4.条理不清;
5.缺乏材料支撑,干瘪。
问题15:议论文的关键事项是什么?
答:要写好申论议论文,必须弄清三个问题:即议论文的主题、议论文的材料、议论文的结构。简言之就是:

主题:论什么,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

材料:用什么议论,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结构:怎样议论,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问题16:何为议论文的主题?

答:主题,就是议论文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即中心意思。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抓住了主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意在笔先”,这是议论文写作的规矩。

问题17:议论文的主题给出方式有哪几种?

答:从出题方式看,有开放式命题(自己锤炼主题)、半开放式命题(给定主题)、封闭式命题(给定题目)。

问题18:如何锤炼主题?(议论文主题从哪里来?)

答:什么是“提炼”?所谓提炼,一是“提”,二是“炼”。“提”是获取“原材料”;“炼”是进行“加工”。提炼主题,是一个获取信息资料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过程。

议论文的主题,必须从考试提供的全部给定资料中来。考生就什么问题、什么范围的问题发议论,必须符合给定材料主题基调。考生从什么角度发议论,必须从试题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出发。总之,所要议论的问题和发议论的角度,必须符合试题要求,与“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吻合,不能主观臆测,也不可牵强附会。

问题19:何为论点、论据和论证?

答: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见解。

论据,是建立论点的依据。材料就是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问题20:议论文结构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内在联系。 一般论说文、析事、达理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文章结构要服从主题(论点)的需要。主题(论点)是议论文的“纲”,不论作者将它演绎出多少个层次、形成多么复杂的结局,都必须以“纲”统“目”,使全文严整、统一。

3.遵循议论文结构的一般规律。文章结构要严谨(精严细密)、自然(顺理成章)、完整(首尾圆合)、统一(通篇一贯)。

问题21:试举出一例议论文,以供参考。

答: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服务创新引领者

注:标题,开宗明义,指出本文的态度和站位,这是全文的“眼”,以下皆受节制。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文化服务由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思路亟需转变,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注:点题,宜短,占文章篇幅5-10%,点明本文聚焦方向和话题。

我们高度重视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原因无外乎有二:文化服务必须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成为参与主体,才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赢得基层群众由衷点赞。文化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当前,基层文化活动“老调重弹”、毫无新意;文化下乡有量无质、难解“饥渴”;资源配送“答非所问”、貌合神离;城乡结合部和民工集聚区“春风不度玉门关”;网络表演市场“群魔乱舞”、乱象丛生...因此,启动文化共供给侧改革进程既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解决突出矛盾的应有之义。

注:破题,也就是为什么要谈论这个话题,从积极性(即意义)和迫切性(即问题)两个层面来展开。该部分论述特别是问题论述与后文的对策措施形成对应。点题占全文篇幅20-25%为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解决了思想共识问题后,关键在于如何抓落实,要大力培育基层文化服务骨干,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热情,及时确立文化服务执法边界。

注:过渡段,小腰,承上启下,在破题和对策之间的过渡,有利于系统性把握以下措施主要意思。因此,过渡段与措施段具有照应关系。过渡段占全文篇幅5-10%为宜。

培育基层文化服务骨干,全力破解“人才”困局。基层文化人是文化服务的骨干,他们的身影闪现在边缘村寨、田间地头。要开展诸如“最美基层文化人”评选活动,表彰群众需求奔走、为精神食粮劳作的典型代表,增强其“获得感”;涌现更多如《十里山童谣》的优秀作品,守护留守儿童的心灵家园;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新老传承”,让地方非物质文化后继有人、代代流传。把基层文化服务骨干这个“根”留住,让文化艺术常青。

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热情,全力推进“驱动”建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建设最强大的“驱动力”。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让传统建筑成为文化“新阵地”;农村书屋和电商相互借力、优势互补,搭建文化与经济“双平台”;鼓励个人参与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如南书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资助业余剧团等群众自办文化项目,助力老百姓“登台唱戏”;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消除文化服务“真空”地带,让城里城外、农民市民共同沐浴文化春风。

确立文化服务执法边界,始终明确“初衷”目的。要规范文化执法,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权利边界。面对“三俗”等违规内容,文化部门应该主动出击,规范文化演出市场,还文化领域以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督促演出从业人员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身作则,加强自律;城市管理者在执行公务时要充分尊重市民的意见建议,避免简单粗暴执法,在规范城市管理与尊重市民意愿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撕春联”等舆论再起风波。

注:措施,分三段,占全文篇幅的60%,各措施段均聚焦主题(标题),与过渡段、破题段对应;又相互独立,即各措施的角度和站位相互之间不重叠、不冲突。

“风正一帆悬”,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创新文化方式,激发群众热情,就一定应该再造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赢取文化供给侧改制的决胜之战!

注:结尾,占全文篇幅的5-10%,简洁有力,与主题(标题)和措施段形成照应。

问题22:如何确定重点与非重点(给定材料的阅读技巧有哪些?)

答:如何快速把握给定材料的中心意思,结合后续真题解析我们总结了如下阅读技巧:
1.举例子和被举例说明的,被举例说明的是重心。
2.词汇多有重复,都是“欲言又止的爱”。
3.就段落阅读而言,要首先把握有几句话,句子和句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4.概念范围有大小之分,大的范围是重点。
5.如果存在指代词,如这些/这个/那些/那个...要将指代词连接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阅读。
6.如果阐释说明和被阐释说明的,被阐释说明的是重点。
7.以个别人口吻出现的内容往往隐含特殊信息,需要格外注意。
8.阅读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材料要越读越短、越读越精。
9.遇见承上启下的句子,都是一次完美的总结,需要格外注意。
10.如果材料不同部分说的是同一内容,则需要合并同类项。
11.如果是事由(原因)和目的(结论)并列,目的(结论)是重点。
12.意思有转折,事情多有惊喜,也就是说转折的内容往往是重点。
问题23:给定材料的列示方式有哪些?
答:给定材料常见的列示方式,有如下几点:
1.举例说明。
2.七嘴八舌式。
3.独立第三人的观察/调研。
4.中外古今的延伸。
5.时代内涵和精神的延伸。
问题25参考/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根据/结合/依据给定材料,紧扣给定材料等要求,考生应该如何把握?
答:按照与材料的紧密程度来看,从强到弱,依次是:
1.紧扣给定材料:强度100%,意味着作答的内容100%来自于给定材料。
2.结合/根据/依据给定材料:强度50%-100%,意味着作答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给定材料,除此以外也可以借鉴个人积累。
3. 参考/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强度最弱,意味着作答的内容既可以来自于给定材料,也可以来源于个人积累,考生可灵活处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