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芽菜

 wps0321 2018-04-14

豆芽菜

♣ 董全云

“大豆芽,歪歪嘴, 胖嘟嘟的没长腿,蹲在水边打瞌睡。”这是女儿上幼儿园时的一个儿歌,说的就是大豆生芽。

小的时候村子离集市远,买菜不方便。村里衡量一个女人会过日子的标准就是看她会不会做咸菜和生豆芽,让一个家庭的饭桌有滋有味。记得母亲生豆芽常用一个陶瓷盆,不管黄豆还是绿豆,水恰好浸泡过豆豆。那时生豆芽不叫生豆芽叫“发”,“发家”“发财”的寓意,讨一个好的彩头。每天换一次水,上面用一个干净的纱布蒙着,就像一个羞涩的新娘的盖头。

圆头圆脑的豆豆蒙在干净的陶盆里,第一天没反应,第二天它就调皮地露个小小的芽。只要水换得及时,温度合适,第三第四天它就开心地弯着腰翻跟头。生豆芽的水一定要换得及时,而且还有个忌讳,见不得油,否则它就生闷气,不再长个子,然后结局就成了一盆臭豆豆。

成年后,读《易牙遗意》说生豆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候涨换水,淘两次,烘干。预扫地洁净,以水洒湿,铺纸一张,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洒两次水,候芽长,淘去壳。”如今生豆芽,与古法相差无几。

史料记载,豆芽起初并非是菜蔬,古代瓷器经海外销,聪明人想到一个好办法:将瓷器装箱之前,在瓷器的空隙里撒上黄豆,浇上水,豆子遇水生发,填满缝隙,且豆芽又具弹性,保护瓷器历经万里,完好无损。

食用豆芽始于宋朝,豆芽与笋、菌并列素食三鲜。豆芽菜出身卑微,却是菜中百搭,可贵可贱,可荤可素。可配肉丝、鸡丝、火腿、木耳、韭黄、干豆腐、笋丝等。从不争味,却能提鲜,是个憨厚的好伙计。去北京,吃碗炸酱面,放点豆芽菜,味道迥然不同。一道水煮鱼,麻辣鲜香,少不了豆芽菜的铺垫。而大饭店的厨师熬制老汤时更少不了黄豆芽。

黄豆芽的生法与绿豆芽相同,只是芽儿一两厘米即可,炒肉,炖鱼,做汤都好。和土豆条熬汤,营养丰富,解腻温寒。水萝卜芽菜,绿叶粉茎,颇为养眼,撒上一点绵白糖,清新润口,解酒尤佳。还有一种黑豆芽,其实是黑豆苗。用土培植,长两寸余,小叶初绽,一身碧绿。用五花肉炒之,味道浓郁,不可多得。

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在饭馆点了一份绿豆芽炒韭菜,他说:这道菜叫“白蛇炒青蛇”,白蛇是豆芽,青蛇是韭菜。听了不觉登时大笑,这名字实在不着边际,不过也好,有故事可以下酒了。

前几天去看母亲,又谈起了生豆芽。那时用的水是村里的井水,炒菜是父亲垒的地锅灶,烧火是家里的柴火。而现在吃的是加了消毒剂的水,尽管在菜场睁大眼睛,一不小心买的就是加了增长剂的豆芽菜,母亲老了,不再生豆芽了,那些弯着腰的豆宝宝,还有小时候母亲做的豆芽菜都快成了梦中的味道。

记得上学时一个同学发育不良,又瘦又小,常被人形容成“跟个豆芽菜一样”,可是同学聚会时他竟胖成了个“面包”。站在镜前,我也日渐丰腴,想想豆芽的纤细白嫩苗条,如今,说人长得像豆芽菜,纤细白嫩,竟是如何欢喜的奢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