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漫话(一)

 陆一2 2018-04-14

 

 

            费秉勋

 

   我在西北大学任教时所讲的课程中,有一门是《宋元文学》,曾对宋词有过赏读和思考。如今养老多暇,又开着微信公众号,于是对当时所讲宋词内容加以董理,在公众平台上讲授,方觉不辜负清明时代一日三餐。现在可以讲得通脱自由一些,不像学校讲台上那样拘束。


说宋词,词的起源便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宋人谈过这个问题,北宋的沈括认为,长短句的词,是唐人把古乐府中的表和声的虚字换成了实字,便成了长短句的词。南宋的朱熹跟在沈括后边,说了类似的话。他们虽然都是当时的人,但他们的话并不足以成为定论,我觉得他们都是想当然的。声词有声词的作用,并不能用实词代替。以今推古《东方红》的“呼儿咳哟”,《好汉歌》的“哎嗨哟,咦儿咦儿哟”,能用实词代替吗?!所以,后来人们很少相信此说。此外又有梁武帝萧衍《江南弄》为词雏形的说法,和词起源于隋的说法。


其实任何重要文学形式的形成都是积渐的。从《教坊记》“曲名表”和敦煌曲子词证明,隋代和初盛唐,曲子词在民间已很流行,而文人写作词之渐成风气,已是中唐以后的事了,晚唐五代词风渐盛,而至北宋,文人写词才成为普遍的事情,作为一种艺术,词到这时才达极盛。

词起源于隋唐,但只有到宋,词才成为王国维说的“一代之文学”,人们把它称为“宋词”,与同样可成为“一代文学”的“唐诗”、“元曲”并论。

词在宋代为什么能这样发达?

从社会环境看,此时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新声音乐在宋代最为盛行,宴会上的消遣,送别中的抒情,歌楼酒的买唱讲唱文艺中的插曲,都要唱词。词在宋代流行到了社会的各阶层。即以柳永词而言,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东京梦华录》序中说,北宋时的风气是“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这种风气,一方面是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表现了在统治者腐朽生活的影响下,社会各阶层追求享乐的消极风气。这种歌舞风糜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表现出醉生梦死、失去开拓志向的世风。然而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词这一文学形式却得到高度发展。


“一代文学”宋词的出现,也有着文学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发展都免不了生长、发展、极盛、衰败这几个阶段,诗在盛唐达于极盛,晚唐时已走向式微,好诗已被盛唐中唐的人做完了,到晚唐时就没有新招了,只能出一些小招数,不足以成为大家,而词这一新的文学体裁,五代、南唐还只是打开了小小一点局面,只是旭日东升,还未日丽中天,从形式看还只是小令,从内容看主要只是浮艳地写着深闺妇女的体貌、情态和心理,题材有可以大开拓的潜力和空间,这就给宋代留下便宜,使宋人得以在词上创造出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