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益智仁生用益脾止泻、盐炒温肾缩尿

 秦岭之尖 2018-04-14


《南方草木状》云:“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若莲,着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益智仁是姜科植物益智的种仁,主产于海南及广东各地味辛,且有特异香气。

 

古人曾以益智仁和糯米一起包成粽子,取名为益智粽,文献记载: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棕饷魏武帝。张津以岭南特有的益智粽为贡品进献给曹操,一方面是因为新奇,另外一方面也缘于益智仁的益脾功效。

 

关于益智仁的名字缘由,李时珍云:“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与龙眼名益智义同”。所谓益智实际上指的是益脾。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云:“益智仁主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

 

《本草纲目》上记载了一个益智仁治疗脾虚腹泻的小方“腹胀忽泄,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仁二两,浓煎饮之,立愈”腹胀、泄泻是脾胃虚寒所致,也就是李东垣所说的客寒犯胃,治以益智仁一味,浓煎顿服。取益智仁的温中益气之功。

 

益智仁味辛、性温,入脾经。辛香走窜而理气,温中益脾而祛寒,故李时珍云:“益智大辛,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脾在人体中是交通上下的枢纽,上奉于心、下贯于肾,为后天之本。益智仁辛温走窜,再借助脾的枢纽作用,不但可以入中焦益脾理气,治疗腹胀腹泻;还可以直达下焦温补肾阳,治疗小便频数。

 

有个古方名缩泉丸,这是一个治疗小便频数的方子。从病机的角度来说,小便频数和脾脏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和肾脏的关系是最紧密的,但是这个方子中君药却是益脾的益智仁。方子如下:

“《朱氏集验方》,小便频数、脬气不足也。雷州益智子盐炒,去盐,天台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名缩泉丸。”

 

缩泉丸适用于小便频数、夜卧遗尿等症。这是由于脾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造成的,也就是方中所说的“脬气不足”。本方中的益智仁就不单是发挥温中益脾的作用了,而是和乌药一起发挥了温补肾阳的作用。

 

如何控制益智仁在人体内是发挥温脾的功效还是发挥温肾的功效呢?答案是通过炮制。温脾止泄可以取生益智仁去壳、捣碎即可,温肾缩尿则须取生益智仁,用盐水拌匀,文火加热,再炒干备用。


/完/


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