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篱笆村老刘家,前些日子和亲家过了彩礼,请先生算了黄道吉日,日子定下来后,转眼间就到了娶亲这天,老刘花钱雇了呜哈、花轿,吹吹打打迎新媳妇入门。 婚礼现场欢天喜地,锣鼓敲敲打打,新媳妇被抬进家了门。家族的婶子大娘们忙着接新娘子,四邻的孩子们留着鼻涕,疯抢着撒下来的喜糖。最可乐的是村里的那些光棍、闲汉子们,两只手揣在袖子里,挤成一团羡慕的看新媳妇媳妇,一不小心,让新摸灰的门框蹭了一身黑。 “来了……来了……大家闪闪。”乐队来到刘家门前,紧跟着后面就是一顶花轿,老刘媳妇给发过了红包,现场一片欢天喜地。 轿头一压,顶着红盖头的新娘子掇着三寸金莲,慢慢的从婶子撩开的轿帘里缓步走了出来。看热闹的众乡亲一阵啧啧称赞:“姑娘真是一对好金莲,大家闺秀啊!”在那个封建年代,看媳妇都是先看脚,要是谁家媳妇儿的脚丫子大,是会被人嘲笑的。 新媳妇终于走出花轿,可就在此时,有几个离轿子近的妇女忽然惊叫的喊道:“咦!轿子里咋还有一个新娘子呢?” 听到这,乡亲们不约而同的看过去,就见在轿子里又出来一个新媳妇,也是顶着红盖头,和新媳妇一样的打扮。 此时,看热闹的人群一阵骚动,怎么回事?花轿里咋又下来一个新媳妇呢?难道是娶一赠一,啥时候也没那规矩啊! 管事的赶紧去找前来送亲的娘家人,问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新媳妇的娘家人也是一脸的疑惑,跑过来钻进两个新媳妇的盖头下面,仔细的看了半天也分辨不出来,顿时全都蒙圈了!这……这俩新媳妇一模一样啊! 这时,送亲的队伍里走过来新媳妇娘家邻居,跟两个新媳妇对了半天话,问的全都是家长里短的事,谁知这俩新媳妇,对娘家的每件事都是知根知底。
村里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这会儿好像看出来一些门路,就把家族里上岁数的长辈,婚礼上的知事,还有主家叫过来,经过商量后,最后一致同意:让主家去村东的十字路口烧纸。 “小儿今日大婚,是神的请进庙,是鬼的请进坟,狐黄白柳灰仙家们请进树林,如有冒犯,来日定会烧钱去,得罪您的地方,日后也一定去给您赔礼……”可是,主家诚心的祷告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乡亲们有说这的,有说那的,意见统一不下来,主家也是焦急,没有了正主意。 这时,邻村有个猎户正好从此经过,看到街道上人山人海的,就就连旁边的房顶上都坐着人。他也是一时好奇,加上那个时候的墙头确实也都不高,就爬上了墙头,向旁边人问这是怎么回事。 看热闹的人指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看看……看看,看人家老刘家多有福气,今天娶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新媳妇,可咱晚上只能抱枕头睡觉,不公平啊!”墙头上坐着的人添油加醋,吐沫星子直喷。 这个猎户在墙头上看的真切,这会儿也明白了。想了想后,就指着两个正在抹眼泪的新媳妇高喊:“大家伙别急,俺能分的开。” 旁边的人就开始起哄,撇撇嘴:“啧啧啧……你可拉倒吧!人家新媳妇的娘家人都分不开,你逞能干啥!难道说你比人家娘家人跟新媳妇还熟?”人们都不以为然的在嘲笑着他。 这个猎户也不在意,高声说道:“哈哈!你们不知道,俺和这新媳妇的老爹可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这个孩子我熟的很,她从小我就没少了抱她,别看她是个女娃,可这个孩子小时候就会爬树,这事连她爹娘都不知道呢!”
看热闹的人一听,还都信以为真了,人群往两边一闪,露出一条人胡同来,一直到那个榆树的跟前。原本在树上爬着的两个小孩子听到此话后,也顺着树干滑了下来。 而就在此时,就听到轿子旁边其中有一个高声说:“不就是爬树吗!俺会!” 话音刚落,一个新媳妇三步两步就来到大榆树下面,“蹭、蹭……”没几下就爬到了树头上。而此时,看热闹的人可都渐渐明白了猎户的用意。 “砰……”随着一声枪响,大榆树上掉下来一只花皮大狸猫,落地后,在人群中三窜两蹦就跑没影了。 真假新媳妇离开就分辨出来了,你想啊!三寸金莲的小脚,走路都摇晃,咋可能还还会爬树啊!并且还那么利索。 两个新媳妇真伪已辨,热闹的婚礼继续进行。刘家对猎户感激不尽,把他让到里屋喝酒吃席。猎户本也豪爽,就没有推辞,拿出两只兔子权当是随份子,一直喝到天黑才拖着土枪歪歪斜斜的回家了…… |
|
来自: 昵称cO46t14f >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