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失眠,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qiuqiuO312 2018-04-14

失眠成因 

  睡眠可看作是阴阳消长平衡的一个过程。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内经》记载的原因有三:

  (1)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喘、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

  (2)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

  (3)脏腑所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如《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具病也。”认为“寐…寤”是人体营卫之气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结果。即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正是营卫相互协调,实现脏腑安和,目瞑而寐。

  可见,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以导致不寐的发生,而这种规律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热、气、血之壅塞,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内伤情志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而致失眠,病理因素多为气、血、痰、瘀、火、郁、湿、食等,故七情所伤之失眠尤为重要。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脾志为思,若情志不舒,思虑过度,不仅影响肝之疏泄,出现肝郁气滞,化火扰神,而且进一步耗伤心血,损伤脾运,最后发展还会出现耗尽真阴真元,心肾失交神志不宁,致使五脏俱虚,病情虚实胶结,缠绵难愈。


针法医案  

    郑某,男,70岁。2008年3月15日初诊。诉入睡困难伴睡眠时间减少20年,症状加重2个月。患者20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则难再入睡,近2个月症状加剧。夜间仅能睡眠2~3小时,严重时则彻夜不寐,伴有头晕,健忘,心悸,口淡,食少,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型)。

    治则:养心安神,调和阴阳。

    处方:取任督二脉及心脾两经为主,四神聪、印堂、承浆、神门、三阴交。

    治疗经过:仰卧位,轻手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督脉经、膀胱经,颈项和腰骶部重点叩刺,叩3遍,皮肤以潮红为度,不宜出血,推针治疗选2~3个穴位,推而致气,隔天叩刺1次。治疗当晚即感睡眠改善。治疗1周后,患者每晚能入睡5~6小时,伴随症状消失,经1个月治疗,夜能入睡5~6小时。随访半年未复发。


灸法操作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针灸界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