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物篇》—细菌的感染及诊断

 适应期 2018-04-14

一、细菌的感染

(一)、正常菌群
1.消化道:
口腔: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等;

: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八叠球菌等少量耐酸菌

反刍动物前胃:无芽孢的厌氧菌;

大肠:主要是厌氧菌。

2.呼吸道:

鼻腔和咽部:葡萄球菌等;

咽喉及扁桃体: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

正常动物的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3.泌尿生殖道:

阴道:主要是乳杆菌;

尿道口: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等。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

1.黏附因子: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革兰氏阴性菌的黏附因子为菌毛;革兰氏阳性菌的黏附因子是菌体表面的层蛋白、脂磷壁酸等。大肠埃希氏菌F4(K88)菌毛仅黏附于小肠前段F6菌毛(987P)黏附于猪的小肠后段等。
2.外毒素: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阴性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类毒素:外毒素免疫原性亦强,经过0.3%~0.4%甲醛处理后脱去毒性而成为类毒素,但仍保留抗原性。用于预防接种
4.内毒素:化学成分是脂多糖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5.抗毒素:中和游离外毒素的作用,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6.全身感染:

毒血症:菌不入血,毒素入血致病;
菌血症:菌入血不繁殖;
败血症:菌入血繁殖致机体损伤中毒;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致脏器化脓。


二、细菌感染的诊断
1.样本的采集:粪便样本常加入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
2.利用各种细菌生化反应,可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

小试牛刀

Wonderful world

1.细菌在组织内扩散,与其相关的毒力因子是(  )

A.菌毛     B.荚膜     C.外毒素  

D.内毒素   E.透明质酸酶

2.细菌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是(  )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芽孢 E.核体

3.能够中和细菌外毒素的物质是(  )

A.溶血性 B.内毒素  C.抗毒素

D.类毒素 E.肠毒素

4.与内毒素相比,细菌外毒素具有的特点是(  )

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B.毒性弱     C.耐热             

D.免疫原性弱          E.免疫原性强

5.马属动物消化道中正常菌群数量最少的部位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空肠     E.盲肠

6.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

A.形态特征 B.菌落特征 C.生化特性  

D.染色特性 E.动物试验

7.用于分离细菌的粪便样本在运输中常加入的保存液是(  )

A.70%乙醇      B.无菌蒸馏水

C.0.1%新洁尔灭  D.0.1%高锰酸钾

E.无菌甘油缓冲盐水

8.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检测细菌的(  )

A.生长缓慢 B.运动性 C.呼吸类型

D.菌落形态 E.血清型

9.适用于动物传染病微生物学诊断的病料是(  )

A.无明显病变部位的病料   B.病变明显部位的病料

C.动物死亡较长时间的病料 D.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病料

E.康复期动物的病料

10.可用于检测细菌遗传物质的方法是(  )

A.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

C.生化试验 D.聚合酶链式反应

E.免疫转印

 


参考答案:

1-5 ECCEC

6-10 CEBB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