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捋清: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区别

 meihb 2023-09-25

细菌侵入宿主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的过程才被称为感染。提及细菌时,人们常常闻之色变,但并非机体所有的携带菌均可以致病,有一些菌群就扮演着“好人角色”,这里就需要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能使正常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 ),它们可能是宿主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受到损害时可以致病,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下表罗列了一些医学上机体各部位存在的常见正常菌群:

表1 医学上重要的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图片

*不属于正常菌群,但在医学上是重要的定植菌

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往往发挥重要的维稳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宿主皮肤膜表面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大量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空间争夺、营养争夺和产生代谢产物(如乳酸、脂肪酸、细菌素、抗生素)等机制正常菌群可抑制和排斥外籍菌的人侵和定植,维持宿主微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众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例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正常菌群能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助于宿主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和生长发育。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诱生的抗体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正常菌群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抗原提呈能力,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以抵御外籍菌的入侵。

(4)排毒作用:双歧杆菌能使肠道过多的革兰阴性杆菌下降到正常水平,减少内毒素的释放量,并可产生酸性产物,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有利于各种毒素、致癌物等排泄。双歧杆菌可将食物中胆固醇转变为胆笛烷和粪烷,从类便中排出。此外,正常菌群还具有抗衰老和抗肿瘤作用。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

细菌的侵袭和毒素释放构成细菌的毒力。根据细菌毒素的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等不同,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素endotoxin)两大类。在细菌毒素和侵袭性酶的直接作用下,宿主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

表2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

图片

一般情况下,外毒素常由革兰阳性菌释放,其毒力极强。

(1)神经毒素(neurotoxin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如破伤风梭菌能释放破风痉毒素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抑制性神经介质的传递,导致神经持续兴奋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肉毒杆菌能通过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酷胆碱,导致神经肌肉麻痹。

(2)细胞毒素(cytotoxin ):通过作用于细胞的某种酶或细胞器,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和坏死等。例如,白喉毒素对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外周神经末梢、心肌细胞等有高度亲嗜性,通过抑制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咽喉部假膜形成、外周神经麻痹和中毒性心肌炎等。

(3)肠毒素(enterotoxin: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水样腹泻、出血性腹泻等症状例如,霍乱肠毒素可激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促进合成CAMP,导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水样腹泻;葡萄球菌肠毒素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再吸收入血,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 ),临床已开展对内毒素的专门检测,可以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预后提供参考。在细菌存活时,LPS只是细胞壁的结构组分,通常不表现毒性作用。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LPS才游离出来,发挥毒性效应。可见,若细菌大量繁殖后才使用抗生素,则可能因内毒素的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

临床常见流行菌/标本流行菌

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第一季度的数据为例:该季度送检31947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5394株,非重复菌株3209株,分离率10.04%,其中肠杆菌目非发酵菌占比最大。其中分离数量位于前十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纹带棒状杆菌。

图片

标本来源不同,其主要的感染菌株也不同。就该院数据显示:尿液及血流感染还是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图片
图片

痰液中除真菌白色假丝酵母外,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

图片

导管感染则以机体正常定植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图片

分泌物多伴有脓的出现,感染菌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图片

▌参考文献:

[1]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八年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2023年第1期临床检验通讯http://www.dyyy./info/20781/72261.htm

源:《检验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