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德崑专栏:千盏油灯收藏,半部陶瓷历史(上篇)

 RK588 2018-04-15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类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就产生了原始的陶器。仲德崑老师就曾说道:“我引以自豪的是,我除了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员,还是中国古陶瓷学会的会员,自诩为游走于建筑与建筑之外的建筑师。”



仲德崑

教授、建筑师、收藏家。

现供职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将近30年来,我收藏的油灯已逾千盏。材料上涵盖竹、木、陶、瓷、铜、铁、玉、石,时间上纵跨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但绝大多数油灯的材质还是以陶瓷为主,特别是以瓷器为主。我收藏的陶瓷油灯覆盖全国从南至北窑口,其中亦不乏各大名窑产品,不少品种为收藏家所追捧,大有可圈可点之处。


我对陶瓷的喜爱,源于1967年“文革”晚期从南京步行去井冈山,春节时途经景德镇,住在陶瓷学院,去人民瓷厂体验制作毛主席素胎胸像。后来的陶瓷油灯收藏,更激发我对陶瓷研究的兴趣,懂得了陶瓷的制作原理和工艺特色,进而了解掌握陶瓷的鉴定和鉴赏知识。我引以自豪的是,我除了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员,还是中国古陶瓷学会的会员,自诩为游走于建筑与建筑之外的建筑师。


陶器油灯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类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就产生了原始的陶器。从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陶器在中国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的陶器距今约8千年。距今7000多年出现了仰韶文化彩陶,距今6800年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红陶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黑陶与白陶。我收藏的这盏红陶灯体型硕大,造型简洁,红陶的色彩十分优美。


↑ 新石器时期红陶灯


距今5300-45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除了玉器之外,良渚文化的陶器也相当细致。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已普遍采取快轮成型的制作方法,各种陶器造型优美,胎质细腻,器壁厚薄均匀,火候较高。常在器表用镂刻技巧加以装饰。良渚文化的许多陶器,既是美观、大方、实用的生活器皿,又是很精致巧妙的工艺美术品。我收藏的这盏良渚文化黑衣陶镂孔灯,就具有这些显著特征。


↑ 良渚文化黑衣灰陶镂孔灯


到战国、秦汉时期,制陶业更加繁荣。除了灰陶之外,釉陶也普遍应用。汉代出现了一种“铅釉陶”,以铅作为助熔剂。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收藏界统称为“汉绿釉”。本人收藏了一些汉代陶灯。其中,汉灰陶虎座灯,体型硕大,长近40cm。虎形灯座,插一灯盏,造型独特。另一盏灰陶灯,灯柱顶端蹲踞一熊,柱中部留有一孔,供带柄灯盏插入。汉绿釉灯表面刻画几何纹饰,施以绿釉,色彩十分绚丽,一旁的守灯俑,造型质朴,表情呆萌,是十分有趣的组合。汉灰陶组合灯,由油壶和灯芯管组合而成,却也珠联璧合。汉红陶马头手柄灯和汉灰陶鸟头手柄灯,造型手法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 汉灰陶虎座灯



↑ 汉灰陶熊柱插盏灯



↑ 汉绿釉陶灯和守灯俑


↑ 汉灰陶组合灯



↑ 汉红陶马头手柄灯



↑ 汉灰陶鸟头手柄灯


唐三彩是陶器发展的高峰,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并一直延续到宋辽。遗憾的是,在我的收藏中没有唐三彩,但是有幸收到一盏辽三彩黄釉陶阪沿灯,虽是单色,却也是精品。


↑ 辽三彩黄釉阪沿灯


瓷器油灯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从历史文献看,西汉马王堆出土的木简中,已经有了“瓷”字;而晋代的许慎在《说文》中说,瓷是“瓦之坚者也”。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瓷器的产生是陶瓷制作工艺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以瓷石为胎坯原料、窑炉的砌筑技术能够把窑床温度提高到1300度和草木灰釉的使用这三个条件具备时,瓷器就应运而生了。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在距今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便已经基本达到成熟期。


南青北白话油灯

在我国早期瓷器发展的历史中,呈现南青北白的格局。浙江是我国的青瓷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我收藏的晋越窑青瓷熊足灯是当时青瓷的精品,而熊也是当时流行的装饰题材。这盏晋越窑青釉人面灯,虽然是残器,而以人脸部作为装饰,就更加是难得的精品了。晋越窑青釉盘龙柱灯,立柱上盘龙,显得十分尊贵。晋越窑青釉鸟头手柄灯,犹如一把小勺,却把手柄端部做成鸟头,一下就变得生动起来。这盏南北朝青釉五管烛台,在一个小罐加上四个管口,成为五个管口,可插五只烛,增加亮度。



↑ 晋越窑青瓷熊足灯


↑ 晋越窑青釉人面灯


↑ 晋越窑青釉盘龙柱灯


↑ 晋越窑青釉鸟头手柄灯


↑ 南北朝青釉五管灯


洪州窑位于江西南昌附近,是南朝时期的知名窑口。洪州窑的缺点是烧成温度偏低,胎釉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常常有剥釉的现象。这件南北朝洪州窑青釉油灯,平底直壁,中心有一个圆池,侧壁一个手柄,功能造型简洁直白。



↑ 南北朝洪州窑青釉灯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的使用可能要早于唐代,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唐越窑青釉划花六管灯,虽然仅仅是标本,但却把唐代越窑精湛的制作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下图中两盏唐邢窑白釉阪沿灯,造型端庄大方,装饰得体,也是瓷器中难得的精品。



↑ 唐邢窑白釉阪沿灯



↑ 唐邢窑白釉印花阪沿灯


↑ 唐越窑青釉划花六管灯标本


湖南长沙窑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时间延续300多年。长沙窑是中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这盏唐长沙窑釉下绿褐彩鸟形灯,整体造型就是一个圆罐,仅仅是一首一尾,黏贴模印双翅,加上寥寥数笔褐、绿点彩,就把鸟的神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抽象造型的能力,足以让今天的雕塑家们汗颜。


↑ 唐长沙窑釉下绿褐彩鸟形灯


这盏五代越窑青釉鹞形灯无疑是一件十分可贵的精品,作者在一个杯形器的一侧黏贴了一个鹞子,栩栩如生,而鸟首就成了灯的手柄。


↑ 五代越窑青釉鹞形灯


下篇待续



 ======= 微信改版及征稿启事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