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海说58:人人生而平等

 恶猪王520 2018-04-15
《孟子》海说58:人人生而平等

《孟子》海说58:人人生而平等

离娄篇: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孟子的学术理论庞大而具体,前卫而实用,让当时很多王侯将相都大为惊叹,打心里深深敬佩,但看看现实社会,想想自身利益,又都担心犹豫,谁都不愿意第一个率先付出。

孟子何尝不知,但他是何许人也,他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已经远远高于常人,他对理想和信仰的坚持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他对美好信念的实现是坚定信心的,只是成人之美需要机缘,需要机遇,他知道这是“平天下”的普世价值观,他无限信奉自己的价值体系,他无限信仰孔子的儒学思想,所以他从君子之道,赤子之心,仁义之行,礼仪之规,孝悌之举等等,一一讲经说法,笔耕不辍。

尤其他的“王道”“仁政”治国方针,更是举世闻名,震惊四方诸侯列国,他早已名声大噪,他已被奉若神灵。

孟子知道这些,但他是真正知行合一的圣人,他泰然处之,他不为名利所动,他仍然一如既往的专注为国王提供咨询,为政客游说事理,为学生讲经说法。

这时候,观察他,盯防他,摸他底细的人更多,有学生告诉他,他说天地之大,勿忘勿助,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只管做好自己即可。另外,他更在乎的是天下大事,他胸怀天下的大任大志已经满腔肺腑,哪还会计较个人得失。

原文: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储子(孟子的一个学生,齐国的一个谋士)说:“孟老师,齐王派人暗中在观察您,已经很久了,您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吗?”孟子说:“我有什么地方和人不一样的?连尧舜两位大帝都和普通人一样。”

你天天给人家讲五讲四美,三从四德,讲仁义道德,温良恭俭让,到底你是怎么做的?你像个神一样,开口就说出如此高深的理论,对世间一切人事物洞悉的都如此偏僻入里,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三教九流,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上到国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好奇,这段时间孟子住在齐国,齐王就暗中派人观察他,看看这位高人有何出神入化的地方。

没想到“内线卧底”回去告诉齐王说,那位老人果然与众不同,非凡人也!国王更为震惊。其实,孟子就是恪守了礼仪之道,对身边人都真诚相待,人一旦谦恭下来,不再傲慢,再加上博古通今的学识,在日常生活中依道修行,那还不让人“惊呆”?

当时的国情是战火纷纷,民不聊生,官府明争暗斗,各种势力较量,为了自身利益全国人民都在斗智斗勇,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民不像民。这时候,有人超然物外,凛然大义,还不让人肃然起敬,大跌眼镜吗?

孟子说,我和别人一样,我也没有三头六臂,我也不会飞檐走壁,我只是按照做人的本性本质在行事而已,就这都被人惊为天人,可见如今天下危机有多严重呀!

孔子说,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根本原因是礼乐崩坏。一点不差,行为上的高度约束,才能带来精神上的绝对升华。

孟子不以身份论高低,做起事来唯我独尊,过起生活来把自己放的低入深谷。佛家有一句禅语: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做起好事来自信高调,最大限度的去影响别人,做事结束回归生活平淡安宁。孟子就是身在高处体恤老百姓,身在山野胸怀天下。

圣贤都有如此高尚品德,孔子说“有教无类”,人的本质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要一视同仁,但因为出身、条件、环境不同,需要的学习方式要不一样。《弟子规》最后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自暴自弃,什么圣人贤人,只要通过合理的学习训练,都可以做到。

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思想境界不同罢了,不能因为自己的外在条件优越就搞另类,连尧舜两位大帝都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你还有什么资格狂妄自大,人人生而平等。

《孟子》海说58:人人生而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