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方哲学时空观之区别

 zergoling 2018-04-15



时间和空间是什么?时间和空间谁比谁优先?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不同,是中国哲学与旧大陆上从地中海到印度的各文明哲学产生诸多不同的主要原因。


今天就来简洁下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差别——波斯和印度哲学虽然与西方哲学有些区别,但他们之间不是本质区别、还是共识多于分歧。


先来说说西方哲学的时空观,其代表是柏拉图的几何主义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时间观。希腊哲学几何学的源头在毕达哥拉斯,就是发现勾股定理的那位先哲。


他是研究数学几何的先驱,以至于他觉得数学是神一样的存在、是世间真理。柏拉图对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学很是欣赏,所以他也认为几何学是理念、灵魂的本质。


柏拉图有个著名的比喻,以显示现实表象与内在规律的区别,即“山洞里看人影”:一个人被困在山洞里背对洞口,其背后有堆火能把光线投射到他眼前的洞壁上。


于是那人只能看到他的在壁上的影子、并不可能避免的以为这影子就是实在;直到有天他逃出山洞、见到阳光下真正的实在物体,才会发现过去自以为的实在其实是影响、他被影响骗了。


于是,柏拉图得出结论:我们其实就像那个困在山洞里的人那样,被各种客观现象所欺骗了,我们看到的映像并不是真正的实在、而是被扭曲的错觉——所以我们要挣脱束缚爬出山洞才能认知真相,必须摆脱客观现象对人认知的扭曲!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因为柏拉图是几何主义者,所以他认为几何学构筑的空间就是这真相;又因为当时的几何学只能反映静态空间,所以他认为凡是“动”和“变”的东西都是对几何学的干扰、并遮蔽了人对空间的正确认知,必须将其坚决剔除,以得到纯粹的空间表达。


所以人要达到对纯粹空间的认知就必须不顾现实运作、甚至违背现实运作,这种无视现实的认知就是“理性”、后来康德批判的纯理性就是这东西。


而什么是造成运动和变化的主因呢?是时间!所以柏拉图所向往的灵魂和逻辑是剔除了时间的纯粹空间,这也是“永恒”的由来!这种时空观成为了其后希腊哲学的主流时空观,比如“四元素说”就是柏拉图用四种正面体来解释世界的最基本构成;


这种时空观以后更是流传到基督教进入罗马的时代,如基督教“三位一体”则是把永恒真理与天父、圣子耶稣强行撮合在一起。这也是为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批判希腊哲学是“静态”哲学的根本原因。


当基督教传入希腊罗马后,因为基督教本身并没有啥高深的教义,所以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开始融合,其主要表现在新柏拉图主义对上帝和《圣经》的解释不断深入。


而其中最伟大的宗教哲学家就是圣奥古斯丁,他既是古代宗教哲学的集大成者,又是后来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鼻祖,其哲学史地位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并肩。


奥古斯丁主要著作之一《忏悔录》中对时间的诠释成为后世哲学的根基,至今西方哲学家各种对时间的解释都没超脱奥古斯丁的诠释。


那么奥古斯丁的时间是啥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时间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解释是对柏拉图几何主义的继承,他把时间切分成了一段段空间,并把过去和未来的时间统一在同一空间下——把过去和未来的时间都统一在个人在当下的认知中!


这种切割,就解释了没有时间的纯粹空间的存在。而时间也被从灵魂中剔除:奥古斯丁认为虽然时间渗入了我们的灵魂中,但时间并不成为人灵魂的一部分、时间依然是灵魂的“外在者”,


只不过他能遮蔽灵魂对空间的正确认识——在这点上,奥古斯丁又继承了柏拉图对时间的敌视。而且这种解释又能与圣经中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情节相契合:


纯粹空间是上帝,上帝创造的人相当于哲学中的灵魂、是纯粹空间的衍生,而时间就像撒旦化身的蛇、总想遮蔽灵魂对上帝(纯粹空间)的认知。他诱骗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产生了羞耻感而不再纯洁;


相当于人的灵魂被时间污染后,不再能正确的认知纯粹空间(上帝真理)、而被现象所蒙蔽。上帝把偷吃禁果的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因为人有了罪、这就是原罪,


人的灵魂要得到拯救就必须忏悔——所以奥古斯丁把柏拉图要求从人的认知中剔除时间的哲学观与基督教经典相结合,并上升到了基督教信仰的高度!


而从此开始,空间与时间就形成了二元对立,既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存在的对立,又是上帝与撒旦之间善恶之辩的汉贼不两立!这种时空观一直影响至今,今天的理论物理界虽然不再持时空二元对立的理念,但还是力图用解释空间的方式来统一对时间的认知。


空间第一性、时间隶属于空间,一直是西方哲学从古至今的主流思想,这也是为啥西方人难以接受同一世界(统一空间)里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


再回到中国,中国的时空观虽然在春秋中国时就有了探讨(比如孔子感慨的“逝者如斯夫”),但真正形成系统认知的还是在西汉,即两汉经学时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标志性人物和决议: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白虎通义》。董仲舒虽然是儒家的春秋公羊学大家,但他同时也把不少其他各家的思想融入其中,其中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引入五行来解释春秋大一统。


从《礼记·月令》开始,将每月与五行进行了联系;到《淮南子·时则训》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夏末土”的说法。所以董仲舒也继承了此说法,认为“天有五行”,把天也四季相连。


而天与时间之所以相连,是因为农业文明都要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时间,常用的有圭表法纪日和日晷法计时、此外还有通过星宿、月相变化作为历法——天,因此成为时间的代表,天有五行就是赋予五行时间属性。


而从《礼记·月令》开始的各种月令中就以月为计时单位,并配以当月各种特征性自然物候和人文活动——这其实是把空间多样性归属于统一时间下。于是,中国哲学“时间第一性”、“空间隶属于时间”的理论就此诞生。这与柏拉图奥古斯丁的空间第一性、时间隶属空间的哲学观正好相反!


到了东汉,政府在白虎庵召开了次意识形态讨论大会,并最终形成决议、成为帝国的主旨思想,这份决议即《白虎通义》。《白虎通义》可以视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意识形态方面纲领性的总结文件。


其中,不仅确认了五行作为最高主旨思想,还确认了“动”高于“静”、即阳胜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呼应时间高于空间。这在讨论宇宙起源的《天地》篇中开宗明义道:


“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始有太素”。之后引用《易纬·乾凿度》进一步说明这三个概念,“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妇随”。在这里能动的气作为动态元素、被视为世界之源,与柏拉图基于静态空间的四元素说完全不同;气然后聚拢形成了物的外形,最后静止后成为物内在质地。


从中可见,《白虎通义》认为是先有动再有静,与之对应的就是体现能动的时间先于体现静止的空间——时间先聚焦出空间,再静固成物质,这和当今理论物理界最前沿的超弦理论有相似之处。


三者关系类似汽、水、冰,而这其中运动的气是中式原子论的最基本单位,体现出类似现代科学的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理念。


最后总结比对下东西方哲学在时空观的颠倒,就会理解为啥西方总是看不懂中国哲学思想、认为中国没哲学,因为中外双方的时空观是完全颠倒的,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也。


比如中国思想里“势”在剔除了现代物理科学的势能概念后,就会发现“势”在我们思想领域里所表达的理念大都是时间性的,如“蓄势待发”“顺势而为”“大势已去”“势在必行”等


——“势”是很难在西方哲学中找到对应的概念的,因为他们的信条里没有时间。而中国人对西方哲学中剔除时间的纯粹空间“永恒”,也往往误解为永无止境的应时而变。


所以要深入研究中外哲学思想之区别,必须先辨清两者时空观颠倒,这一根本性分歧;否则就会张冠李戴,鸡同鸭讲,互相之间以讹传讹、不知所云。

 

来源  东方时事解读QQB文化群

时间 2018.3.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