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注》王弼

 nqj0108 2018-04-15


老子注


王弼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爲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虚.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歸終也.凡有之爲利.必以無爲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不可得而]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擧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擧之(明)[名]數也.自然已足.爲則敗也.知慧自備.爲則僞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爲.唯用是施.貴之何爲.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爲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窬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心懷智而腹懷食.虚有智而實無知也.骨無知以幹.志生事以亂(心虚則志弱也).守其眞也.智者謂知爲也.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擧重.不能爲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爲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殷不能充其量.萬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鋭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汚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眞.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徳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徳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天地任自然.無爲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爲.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眞.有恩有爲.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天]地不爲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爲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爲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徳.以百姓比芻狗也.橐排橐也.籥樂籥也.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爲.故虚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 橐籥也.愈爲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慧].事錯其言.[不慧]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 橐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橐籥有意於爲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

  谷神谷中央無(谷)[者]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物]以此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守靜]不可得[而]名.故謂[之玄牝].(天地之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動).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太]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則不見其形.欲言亡邪.萬物以之生.故緜緜若存也.無物不成(用)而不勞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無私者無爲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人惡卑也.道無水有.故曰幾也.言(人)[水]皆應於(治)[此]道也.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释:

  持謂不失徳也.既不失其徳.又盈之.勢必傾危.故不如其已者.謂乃更不如無徳無功者也.既揣末令尖.又鋭之令利.勢必摧衂.故不可長保也.不若其已.不可長保也.四時更運.功成則移.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注释:

  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眞也.言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專任也.致極也.言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玄物之極也.言能滌除邪飾.至於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則終與玄同也.任術以求成運數以求匿者智也.玄覽無疵.治國無以智.猶棄智也.能無以智乎.則民不辟而國治也.天門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或開或闔.經通於天下.故曰天門開闔也.雌應而不(倡)[唱].因而不爲.言天門開闔能爲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言至明四達.無迷無惑.能無以爲乎.則物化矣.所謂道常無爲.侯王若能守.則萬物[將]自化.不塞其源也.不塞其源.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爲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徳無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徳.皆有徳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寡]統衆也.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爲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爲利.皆頼無以爲用也.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释: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盲聾爽狂也.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爲腹者以物養己.爲目者以物役己.故聖人不爲目也.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寵必有辱.榮必有患.(驚)[寵]辱等.榮患同也.爲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大患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於榮寵.返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由有其身也.歸之自然也.無[物可]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詫天下也.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無状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體不知爲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爲一也.欲言無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状之状無物之象也.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冬之渉川.予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見之貌也.四鄰合攻中央之主.猶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徳之人.其端兆不可觀.(徳)[意]趣不可見.亦猶此也.凡此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夫晦以理.物則得明.濁以靜.物則得清.安以動.物則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物言其難也.除者詳愼也.盈必溢也.蔽覆蓋也.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注释:

  言致虚.物之極篤.守靜物之眞正也.動作成長.以虚靜觀其反復.凡有起於虚.動起於靜.故萬物雖竝動作.卒復歸於虚靜.是物之極篤也.各返其所始.歸根則靜.故曰靜.靜則復命.故曰復命也.復命則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常之爲物.不偏不彰.無皦昧之状.温涼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復.乃能包通萬物.無所不容.失此以往.則邪入乎分.則物離其分.故曰不知常則妄作凶.無所包通也.無所不包通.則乃至於蕩然公平也.蕩然公平.則乃至於無所不周普也.無所不周普.則乃至於同乎天也.與天合徳.體道大通.則乃至於[窮]極虚無也.窮極虚無.得道之常.則乃至於不窮極也.無之爲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殘.用之於心.則虎兕無所投其(齒)[爪]角.兵戈無所容其鋒刃.何危殆之有乎.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太上謂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太上.大人在上.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爲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從上也.不能以無爲居事.不言爲教.立善行施.使下得親而譽之也.不復能以恩仁令物.而頼威權也.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夫御大失性.則疾病生.輔物失眞.則疵釁作.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處不足.非智之所(齊)[濟]也.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其意趣不可得而覩也.無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應.故曰悠兮其貴言也.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失無爲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進物也.行術用明.以察姦僞.趣覩形見.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則大僞生也.甚美之名.生於大惡.所謂美惡同門.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和.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相忘於江湖之道.則相濡之徳生也.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

  聖智才之善也.仁義(人)[行]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絶.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屬.無以見其指.故曰此三者以爲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屬.屬之於素樸寡欲.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释:

  下篇[云].爲學者日益.爲道者日損.然則學求益所能.而進其智者也.若將無欲而足.何求於益.不知而中.何求於進.夫燕雀有匹.鳩鴿有仇.寒郷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則憂.故續鳧之足.何異截鶴之脛.畏譽而進.何異畏刑.唯(阿)[訶]美惡.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爲用也.嘆與俗相(返)[反]之遠也.衆人迷於美進.惑於榮利.欲進心競.故煕煕如享太牢.如春登臺也.言我廓然無形之可名.無兆之可擧.如嬰兒之未能孩也.若無所宅.衆\人無不有懷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餘也.我獨廓然無爲無欲.若遺失之也.絶愚之人.心無所別析.意無所(好惡)[美惡].猶然其情不可覩.我頽然若此也.無所別析.不可爲(明)[名].耀其光也.分別別析也.情不可覩.無所繋[埶糸].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無所欲爲.悶悶昏昏.若無所識.故曰頑且鄙也.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棄生民之本.貴末飾之華.故曰我獨欲異於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注释:

  孔空也.惟以空爲徳.然後乃能動作從道.恍惚無形不繋之歎.以無形始物.不繋成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窈冥深遠之歎.深遠不可得而見.然而萬物由之.(其)[不]可得見.以定其眞.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信信驗也.物反窈冥.則眞精之極得.萬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眞其中有信也.至眞之極.不可得名.無名則是其名也.自古及今.無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衆甫物之始也.以無名(説).[閲]萬物始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萬物之始於無哉.以此知之也.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不自見[則]其明(則)全也).(不自是則其是彰也).(不自伐則其功有也).(不自矜則其徳長也).自然之道亦猶樹也.轉多轉遠其根.轉少轉徳其本.多則遠其眞故曰惑也.少則得其本故曰得也.一少之極也.式猶則(之)也.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

  聽之不聞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然則無味不足聽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言暴疾美興不長也.從事謂擧動從事於道者也.道以無形無爲成濟萬物.故從事於道者以無爲爲君.不言爲教.緜緜若存.而物得其眞.與道同體.故曰同於道.得少也.少則得故曰得也.行得則與得同體.故曰同於得也.失累多也.累多則失.故曰失也.行失則與失同體.故曰同於失也.言隨(行)其所[行].故同而應之.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物尚進則失安.故曰企者不立.[不自見則其明全也].[不自是則其是彰也].[不自伐則其功有也].[不自矜則其徳長也].其唯於道而論之.若郤至之行.盛饌之余也.本雖美更可穢也.本有功而自伐之.故更爲肬贅者也.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寂寥無形體也.無物(之匹)[匹之].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改也.周行無所不至而(免)[不危]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爲天下母也.名以定形.混成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稱可.言道取於無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稱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稱最大也.責其字定之所由.則繋於大.(大)[夫]有繋則必有分.有分則失其極矣.故曰強爲之名曰大.逝行也.不守一大體而已.周行無所不至.故曰逝也.遠極也.周[行]無所不窮極.不偏於一逝.故曰遠也.不隨於所適.其體獨立.故曰反也.天地之性人爲貴.而王是人之主也.雖不職大亦復爲大.與三匹故曰王亦大也.四大道天地王也.凡者有稱有名.則日其極也.言道則有所由.有所由然後謂之爲道.然則(是道)[道是]稱中之大也.不若無稱之大也.無稱不可得而名.[故]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無稱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處人主之大也.法謂法則也.人不違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及無儀.故轉相法也.道(順)[法]自然.天故資焉.天法於道.地故則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王]所以爲主.其(一)[主]之者(主)[一]也.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注释: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鎭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是以重必爲輕根.靜必爲躁君也.以重爲本故不離.不以經心也.輕不鎭重也.失本爲喪身也.失君爲失君位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

  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施].故物得至.而無轍迹也.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謫可得其門也.因物之數.不假形也.因物自然.不設不施.故不用關楗.繩約而不可開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聖人不立形名以檢於物.不造進向以殊棄不肖.輔萬物之自然而不爲始.故曰無棄人也.不尚賢能.則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則民不爲盜.不見可欲.則民心不亂.常使民心無欲無惑.則無棄人也.擧善以(師)[齊]不善.故謂之師矣.資取也.善人以善齊不善.[不]以善棄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雖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雖智大迷.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注释:

  雄先之屬.雌後之屬也.智爲天下之先(也)[者]必後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兒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式模則也. 忒差也.不可窮也.此三者.言常反終.後乃徳全其所處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動也.功不可取.常處其母也.樸眞也.眞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聖人因其分散.故爲之立官長.以善爲師.不善爲資.移風易俗.復使歸於一也.大制者.以天下之心爲心.故無割也.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萬物以自然爲性.故可因而不可爲也.可通而不可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爲之.故必敗也.物有往來.而執之.故必失也.凡此諸或.言物事逆順反覆.不施爲執割也.聖人達自然之(至)[性].暢萬物之情.故因而不爲.順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亂而物性自得之也.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況人主躬於道者乎.爲(始)[治]者務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務欲還反無爲.故云其事好還也.言師凶害之物也.無有所濟.必有所傷.賊害人民.殘荒田畝.故曰荊棘生焉.果猶濟也.言善用師者.趣以濟難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強於天下也.吾不以師道爲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驕之有也.言用兵雖趣功(果)濟難.然時故不得已(當復)[後]用者.但當以除暴亂.不遂用果以爲強也.壯武力暴興.喩以兵強於天下者也.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故暴興必不道.早已也.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道無形不形.常不可名.以無名爲常.故曰道常無名也.樸之爲物.以無爲心也.亦無名.故將得道.莫若守樸.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樸之爲物.憒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樸無爲.不以物累其眞.不以欲害其神.則物自賓而道自得也.言天地相合.則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眞性無爲.則民不令而自均也.始制謂樸散始爲官長之時也.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過此以往.將爭錐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遂任名以號物.則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始也.川谷之(求)[與]江(與)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世)[也].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越智之上也.勝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勝者.無物以損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力用於己則物改焉.知足[者]自不失故富.勤能行之.其志必獲.故曰強行者有志矣.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獲久長矣.雖死而以爲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身沒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

  言道氾濫無所不適.過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則無所不至也.萬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故天下常無欲之時.萬物各得其所.若道無施於物.故名於小矣.萬物皆歸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爲小.故復可名於大矣.爲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注释: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炎]不寒.不温不涼.故能包統萬物.無所犯傷.主若執之.則天下往也.無形無識.不偏不彰.故萬物得往而不害妨也.言道之深大.人聞道之言.乃更不如學與餌.應時感悦人心也.樂與餌則能令過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無味.視之不足見.則不足以悦其目.聽之不足聞.則不足以娯其耳.若無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窮極也.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

  將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爲大.以除將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衆所歙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張者.愈益而己反危.利器利國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覩.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脱於淵則必見失矣.利國[之]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释:

  順自然也.萬物無不由爲以治以成之也.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將鎭之無名之樸.不爲主也.無欲競也.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徳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害.故以徳爲名焉.何以得徳.由乎道也.何以盡徳.以無爲用.以無爲用.則莫不載也.故物無焉則無物不經.有焉則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爲心.聖王雖大以虚爲主.故曰以復而視.則天地之心見.至日而思之.則先王之至覩也.故滅其私而無其身.則四海莫不瞻.遠近莫不至.主其己而有其心.則一體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徳之人.唯道是用.不徳其徳.無執無用.故能有徳而無不爲.不求而得.不爲而成.故雖有徳而無徳名也.下徳求而得之.爲而成之.則立善以治物.故徳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爲而成之必有敗焉.善名生則有不善應焉.故下徳爲之而有以爲也.無以爲者無所[偏]也.凡不能無爲而爲之者皆下徳也.仁義禮節是也.正明徳之上下.輒擧下徳以對上徳.至於無以爲極下徳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無以爲而猶爲之焉.爲之而無以爲.故有爲爲之患矣.本在無爲母在無名.棄本捨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名雖美焉僞亦必生.不能不爲而成不興而治.則乃爲之.故有宏普博施仁愛者.而愛之無所偏私.故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愛不能兼.則有抑抗正(眞)[直]而義理者.忿枉祐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爲矣.故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直不能篤.則有游飾修文禮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責往來.則不對之間忿怒生焉.故上(徳)[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極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豈足尊哉.故雖[徳]盛業大.富(而)有萬物.猶各得其徳.[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爲載地不能爲覆人不能爲贍萬物]雖貴.以無爲用.不能捨無以爲體也.(不能)捨無以爲體.則失其爲大矣.所謂失道自後徳也.以無爲用.[則](徳)[得]其母.故能己不勞焉而者無不理.下此已往.則失用之母.不能無爲而貴博施.不能博施而貴正直.不能正直而貴飾敬.所謂失徳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也.夫禮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篤.通簡不陽.責備於表.機微爭制.夫仁義發於内.爲之猶僞.況務外飾而可久乎.故夫禮者忠心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前人而識也.則下徳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爲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雖(徳)[得]其情姦巧彌密.雖豐其譽愈喪篤實.勞而事昏.務而治薉(穢) .雖竭聖智而民愈害.舍己任者則無爲而泰.守其素樸則不順典制.(聽)[耽]彼所獲.棄此所守.[故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故苟得其爲功之母.則萬物作焉而不辭也.萬物存焉而不勞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名)仁義可顯禮敬可彰也.夫載之以大道.鎭之以無名.則物無所尚志無所營.各任其貞事用其誠.則仁徳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棄其所載.舍其所正.用其成形.役其聰明.仁則(誠\)[尚]焉.義(其)[則]競焉.禮(其)[則]爭焉.故仁徳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載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彰之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焉.用夫無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擧其末.則形名倶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華不作.故母不可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所生.非可以爲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爲匠也.捨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必有不周.雖盛其美必有患憂.功在爲之.豈足處也.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注释:

  昔始也.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爲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滅蹶也.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盈生貞.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爲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れ.清不能爲清.盈不能爲盈. .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爲本.高乃以下爲基.故致數輿乃無也.玉石琭琭珞珞.體盡於形.故不欲也.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

  高以下爲基.貴以賤爲本.有以無爲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柔弱同通.不可窮極.天下之物皆以有爲生.有之所始以無爲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

  有志也.建猶立也.光而不耀.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纇[土內]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平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土內]也.不徳其徳.無所懷也.知其白守其黒.大自然後乃得.廣徳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也.倫匹也.建徳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倫匹.質眞者不矜其眞故[若]淪.方而不割故無隅也.大器成天下不持然別.故必晩成也.聽之不聞名曰希.[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衆\.故有聲者非大也.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温則(炎)[涼]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凡此諸善皆此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爲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爲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成)形.故隱而無名也.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徳.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如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沖氣一焉.百姓有心.異國殊風.而(得一者)王侯[得一者]主焉.以一爲主.一何可舍.愈多愈遠.損則近之.損之至盡乃得其極.既謂之一猶乃至三.況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損之而益[益之而損]豈虚言也.我之[教人]非強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擧其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凶.故人相教.違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注释:

  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出於)經.虚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爲之有益也.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尚名好高.其身必疏.食貨無厭.其身必少.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爲病也.甚愛不與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衆.爲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注释:

  隨物而成.不爲一象.故若缺也.大盈(沖)[充]足.隨物而與.無所愛矜.故若沖也.隨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爲異端.故若拙也.大辯因物而言.己無所造.故若訥也.躁罷然後勝寒.靜無爲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靜爲天下正也.靜則全物之眞.躁則犯物之性.故惟清靜乃得如上諸大也.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貧欲無厭.不修其内.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释: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同)[其]歸[同]也.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戸窺牖而可知也.無在於一而求之於衆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得.摶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須出戸.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得物之致.故雖不行而慮可知也.識物之宗.故雖不見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爲而使之成矣.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務欲進其所能益其所習.務欲反虚無也.有爲則有所失.故無爲乃無所不爲也.動常因也.自己造也.失統本也.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動常因也.各因其用則善不失也.無棄人也.各用聰明.皆使和而無欲如嬰兒也.夫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者.能者與之資者取之.能大則大資貴則貴.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則可冕旒充目而不懼於欺.黈纊塞耳而無戚於慢.亦何爲勞一身之聰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競以其明(應)[避]之.以不信(察)[求]物物亦競以其不信應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應不敢異.則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任]智則人之訟.(在)[任]力則人與之爭.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訟地則窮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爭地則危矣.未有能使人無用其智力(乎)[於]己者也.如此則己以一敵人而人以千萬敵己也.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罸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是以聖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爲天下渾心焉意無所適莫也.無所察焉百姓何避.無所求焉百姓何應.無避無應則莫不用其情矣.人無爲舍其所能而爲其所不能.舍其所長而爲其所短.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出生地入死地.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全攝生者無以生爲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兵戈].獸之害者莫甚兕虎.而令兵戈無所容其鋒刃.虎兕無所措其爪角.斯誠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淵爲淺\而鑿穴其中.鷹鸇以山爲卑而増巣其上.矰繳不能及網罟不能到.可謂處於無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餌乃入於無生之地.豈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離其本不以欲渝其眞.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犯可]也.赤子之可則而貴信矣.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徳也.何(由)[因]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道者物之所由也.徳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尊)[失]之則害[故]不得不貴也.(命并作爵).[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實)[質].各得其庇蔭.不傷其體矣.爲而不有.有徳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是以)[故]謂之玄徳也.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注释:

  [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爲天下母矣].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從也.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不閉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爲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顯道以去民迷.不明察也.道之常也.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释: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爲(之)是畏也.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舍之而不由.好從邪徑.況復施爲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宮室也.除潔好也.朝甚除則田甚蕪食甚虚.設一而衆害生也.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盜夸也貴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擧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盜夸也.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

  固其根而後營其末.故不拔也.不貧於多.齊其所能.故不脱也.子孫傳此道.以祭祀則不輟也.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則眞.修之家則有余.修之不廢.所施轉大.彼皆然也.以天下百姓心觀天下之心也.天下之道.逆順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於外也.所謂不出戸以知天下者也.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赤子無求無欲不犯衆物.故毒(蟲)[螫]之物無犯(之)[於]人也.含徳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言含徳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徳渝其眞.柔弱不爭而不摧折.皆若此也.無爭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嗄也.物以和爲常.故知和則得常也.不皦不昧不温不涼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故曰知常]曰明也.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心宜無有使氣則強.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注释:

  因自然也.造事端也.含守質也.除爭原也.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疎也.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也.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也.無物可以加之也.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

  以道治國則國平.以正治國則奇(正)[兵]起也.以無事則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亦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國則不足以取天下治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以]奇用兵也.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強則國家弱.民多知慧則巧僞生.巧僞生則邪事起.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諱欲以耻貧而民彌貧.利器欲以強國者也而國愈昏(多)[弱].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上之所欲民從之則也.我之所欲唯無欲.而民亦無欲而自樸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注释:

  言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擧.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爭競.寛大淳淳也.故曰其民淳淳也.立刑名明賞罰以檢姦僞.故曰[其政]察察也.殊類分析.民懷爭競.故曰其民缺缺.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擧.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此其極也.以正治國則便復以奇用兵也.故曰正復爲奇.立善以和萬物則便復有妖之患也.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責.以方導物.(舍)[令]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謂大方無隅.廉清廉也.劌傷也.以清廉(清)[導入]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汚.不以清廉劌傷於物也.以直導物令去其僻.治不以直激(沸)[拂]於物也.所謂大直若屈也.以光鑑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隱匿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

  莫若猶莫過也.嗇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於齊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於此.早服常也.唯重積徳不欲營速.故曰早服謂之重徳者也.道無窮也.以有窮而莅國非能有國也.國之所以安謂之母.重積徳是唯圖其根.然後營末.乃得其終也.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

  不擾也.躁則多害靜則全眞.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得衆心矣.治大國則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則其鬼不神也.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則神無所加.神無所加則不知神之爲神也.道洽則神不傷人.神不傷人則不知神之爲神.道洽則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則[亦]不知聖人之爲聖也.猶云[非獨]不知神之爲神.亦不知聖人之爲聖也.夫恃威網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聖之爲神聖道之極也.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兩不相傷也.神聖合道交歸之也.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者]下流.天下[之]所歸會[者]也.靜而不求.物自歸之也.以其靜故能爲下.牝雌也.雄躁動貧欲.雌常以靜故能勝雄也.以其靜復能爲下故物歸之也.大國以下猶云以大國下小國.小國則附之.大國納之也.言唯修卑下然後乃各得其所[欲].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爲下也.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奧猶曖也.可得庇蔭之辭.寶以爲用也.保以全也.言道無所不先.物無有貴於此也.雖有珍寶璧馬無以匹之.美言之則可以奪衆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則千里之外應之.故曰可以可於人也.不善當保道以免放.言以尊行道也.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爲道也.物無有貴於此者.故雖有抱寶璧以先駟馬而進之不如坐而進此道也.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爲天下貴也.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以無爲爲居.以不言爲教.以恬淡爲味.治之極也.小怨則不足以報.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順天下之所同者徳也.以聖人之才猶尚難於細易.況非聖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猶難之也.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释:

  以其安不忘危.謀之無功之勢.故曰易也.雖失無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興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説愼終也.不可以無野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無而弗持則生有焉.微而不散則生大焉.故慮終之患如始之禍.則無敗事.謂其安未兆也.謂[閉]微脆也.當以愼終除微.愼微除亂.而以施爲治之.形名執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敗失也.不愼終也.好欲雖微爭尚爲之興.難得之貨雖細貧盜爲之起.不學而能者自然也.喩於學者過也.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注释:

  明謂多(見)[智]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眞順自然也.多智巧詐故難治也.智猶治也.以智而治國.所以謂之賊者.故謂之智也.民之難治.以其多智也.當務塞兌閉門.令無知無欲.而以智術動民.邪心既動.復以巧術防民之僞.民知其術.(防隨)[隨防]而避之.思惟密巧.奸僞益滋.故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則不可廢.能知稽式是謂玄徳.玄徳深矣遠矣.反其眞也.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久矣其細猶曰其細久矣.肖則失其所以爲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夫慈以陳則勝以守則固.節儉愛費天下不匱故能廣也.唯後外其身.爲物所歸.然後乃能立成器爲天下利.爲物之長也.且猶取也.相慜而不避於難故勝也.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释: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不)與爭也.用人而不爲之下.則力不爲用也.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注释:

  (彼)[進]遂不止.行謂行陳也.言以謙退愛慈.不敢爲物先.用戰猶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也.言無有與之抗也.言吾哀慈謙退.非欲以取強無敵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無敵.斯乃吾之所以爲大禍也.寶三寶也.故曰幾亡吾寶.抗擧也.(加)[若]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可不出戸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爲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明於榮利.故曰莫之能行也.宗萬物之(宗)[主]也.萬(物)[事]之主也.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被褐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眞也.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

  故難知而爲貴也.不知知之不足任則病也.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清(淨)[靜]無爲謂之居.謙後不盈謂之生.離其清(淨)[靜].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彈僻.威不能復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天誅將至.故曰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不自厭也.不自厭是以天下莫之厭.不自見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自貴則(物)[將]狎(厭居)[居厭]生.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

  必不得其死也.必齊命也.倶勇而所施者異.利害不同.故曰惑利惑害也.孰誰也.言誰能知天(天下之所惡)意(故)邪.其唯聖人[也].夫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況無聖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猶難之也.(天)[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順則吉逆則凶.不言而善應也.處下則物自歸.垂象而見吉凶.先事而設誠.安而不忘危.未(召)[兆]而謀\之.故曰 繟(彈)然而善謀也.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注释:

  詭異亂羣謂之奇也.爲逆順者之所惡忿也.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殺也.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物所加也.木之本也.枝條是也.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注释:

  與天地合徳.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無身無私乎.自然然後乃能與天地合徳.言(唯)[誰]能處盈而然虚.損有以補無.和光同塵.蕩而均者.唯(其)[有]道[者]也.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

  以用也.其謂水也.言用水之柔弱無物可以易之也.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徳[以]和之.其傷不復.故[必]有餘怨也.左契防怨之由生也.有徳之人.念思其契.不(念)[令]怨生而後責於人也.徹司人之過也.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衆乎.故擧小國而言也.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何患不足也.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無所欲求.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實在質也.本在樸也.極在一也.無私而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物所尊也.物所歸也.動常生成之也.順天之利不相傷也。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