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有哪些特权?

 思明居士 2018-04-15

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享有不同的特权。


一.明清 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读书人,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明、清时,科举考试的县试、府试、院试录取者为生员(秀才),乡试录取者为举人,获得不同的功名、入学、教学、出仕为官等特权。

二.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始获得功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政府膳食供给,拔贡,入县、府学,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

秀才还有一个特权,可免除差徭,见官不跪拜,诉状不经县吏,直接呈送县官。

秀才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谋生。

二.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民间习称老爷;

举人高于秀才,特权当然比秀才高多了,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还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富豪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

举人高于秀才,还有更大的特权,就是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担任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你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高兴、激动的疯癫了,可见,举人的特权、待遇之高!

读书人,考个秀才、举人,享受特权,也是可以聊慰十年寒窗苦!

仅供参考。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尽管中不了进士令人遗憾,但是考中秀才和举人已足以安慰人心了。因为单是秀才和举人就享有许多特权,这些特权可以让他们过上相对体面、舒适的生活。归纳起来,他们至少有以下五种特权。

一是免除差役。只要考中秀才,按明朝的法律规定便可免户内二丁差役。要知道明朝时期差役负担是相当重的,一个拥有二十亩田地的中农,一轮到差役,都可能倾家荡产。因此,免除差役对于时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现实的受益。

二是可以购买奴婢使唤。明朝制度规定,平民百姓是不得豢养奴婢的,《大明律》明确写着:“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可以使唤奴婢,是秀才、举人尊贵身份的象征。

三是享受法律上的优待。明朝初年的律例规定,进士、举人、贡生、秀才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虽然这一规定后来没有贯彻,但是举人、秀才们还是可以受到法律的优待。比如当秀才犯了法,地方官在学政革除他功名之前,是不能对他用刑的。如果犯的是轻罪,便只告知学校加以处分了事。

四是免粮。明朝法律规定秀才、举人可以免粮,廪生每年还可以从国家领取为数不少膏火银。更过分的是,有些秀才和举人仗着自己可以免粮的优势,将地主的钱粮挂在自己的名下,帮助地主豁免,从中牟利。

五是礼貌待遇。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是地方士绅阶层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与地方政府一同管理着地方事务,是地方的管理阶层。明制规定,庶民见了士绅要用官礼谒见,而士绅们见了官员不必下跪。

展开全部

书中自有黄金屋,明清的秀才和举人都有特权,秀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权混个温饱,而举人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权成为一个土财主。

穷秀才,但混个温饱没问题。在明清时期一个考个秀才已经很不简单了,基本脱离了平民阶层,他有免徭役、见县官不跪、过堂免刑等特权,如果每一年县学考核的最高一级廪膳生员,还可以享受国家补助。同时,秀才可以成为私塾先生,可以收取学费,养家糊口还是没有问题的。

举人已经开始称老爷了,在明清时期举人是相当了不起的,混得好的话,不用考进士,就可以为官,这也算举人的特权之一。除此之外,举人还有免徭役免税的名额,这一条可是天大的好处,大量的百姓为了免徭役免税直接向举人献地,成为举人的佃户,而举人一句就成为了大财主,而且还有国家的补助,可谓衣食无忧,安心学习,继续考进士。

总之,在明清时期秀才和举人都是已经是特权阶级了,脱离了贫民身份,生活因身份的改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古人要读书考功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