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与蝴蝶沾在一起的名人

 写乎 2020-09-14

推荐:

我们在《阅读悦读》等你: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四版)和征稿选题

文/项苏农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律师工作。工作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梦蝶栩栩然的庄子庄周

在诸子百家中,庄周是最有趣的,他不但是异想天开的一个人,而且还是脑洞大开的一个人。

他在《庄子》一书中,用文言文记录了他如下做的一个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你只要看到该文章的第一句,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庄周老先生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进入他的梦境:

看见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很生动很逼真的一只蝴蝶。

身心于是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愉快和惬意!

竟然忘记了自己原来就是庄周。

突然之间醒了过来,

在惊惶不定中方才醒悟自己原来就是庄周。

现在的问题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

还是蝴蝶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

看到这里,相信你会露出会心的一笑,是啊,我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究竟是以人的角度呢?还是以蝴蝶的角度呢?

如果进一步深思,你会不会为此茫茫然呢?为自己身份的准确定位,而产生从未有过的头疼呢?

在这里,庄子提出了一个道家的终极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

庄周梦蝶故事里的蝴蝶,是一只最最有意思的蝴蝶。

唐朝诗人齐己,在《感时》一诗里写到:“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通过《庄子》里这只“栩栩然胡蝶也”,终于明白了上面提到的庄周之问,也终于知道了那个意味深长的答案: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二、写蝶三百首的“谢蝴蝶”谢逸

北宋诗人谢逸,生前曾经因为一口气连写了300首的咏蝶诗,被当时的人称为“谢蝴蝶”。

但不知什么缘故,谢逸现在流传下来的,以《蝴蝶》为题的咏蝶诗,只有一首是完整的:“粉翅双翻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

虽然如此,谢逸毕竟是谢逸,他这个“谢蝴蝶”的称号,也绝非是浪得虚名,在他留存下来的咏蝴蝶诗的一些散句中,最有名的是下面的金句: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诗句的画面感极强,充满了立体和动态,可以分明看见轻盈飞舞的漫天柳絮、轻灵曼舞的双双蝴蝶、轻扬摆舞的雪白梨花。

如果说在柳絮似透非透的朦胧之中,还可以看见一只或数只,并且是或隐或现蝴蝶的话,那么当一群蝴蝶先是跟风腾起,后是随风飞入梨花丛中后,就与如雪的梨花浑然一体无法辨识了。

正因为谢逸能够把阳春三月里曼妙群飞的蝴蝶,出柳絮时的轻灵风姿,入梨花时的秀丽姿态,描绘的是如此的出神入化,所以这句诗一直是很被后人节击赞赏。

三、放蝶枉法的王县令

清朝人龚炜在《巢林笔谈》中,记录了一则“县令好蝶”逸事:

明季如皋令王斗,性好蝶,案下得笞罪者,许以输蝶免。每饮客,辄纵之以为乐。时人为之语曰:“隋堤萤火灭,县令放蝴蝶。”

说的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在江苏如皋担任县令的王斗,平生最最喜爱蝴蝶了。为了喜爱的蝴蝶,他是为所欲为胡作非为,甚至达到了卖法枉法的渎职地步。

这个王县令每次在公堂上审理犯人时,如果要判处这个犯人笞杖之刑时,他就会直截了当的向犯人家属,提出一个让旁观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变通方案,就是让犯人家属赶紧去抓蝴蝶,并将抓来的蝴蝶交给他,如此这样就可以对该犯人不实行笞杖之刑,免除该犯人屁股的皮肉之苦。

如此以后,这个王县令在宴请宾客时,还会亲自打开放在大堂边上的竹笼子,把犯人家属为了赎免犯人笞杖之刑,而向他交纳的蝴蝶放了出来。一时间整个宴会厅里,到处是蝴蝶飞来飞去,如同碎锦洒地,甚是好玩热闹。

王斗就这样开开心心的朝南坐着,一面和在座的宾客们饮酒寻欢,一面以看蝴蝶的飞舞开心取乐。

当时有知情人,就把王斗的这种交纳蝴蝶赎免笞刑的怪诞行为进行类比,说他和曾经“征求萤火”的隋炀帝一样荒唐乖张。

根据《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由此可知,王县令宴会厅里放飞蝴蝶的行为,的确和隋炀帝夜出游山放飞萤火虫的举动,不相上下有的一拼。

这个王县令虽然没有什么好政绩可言,但他在公堂审案时,公然要求犯人纳蝶自赎一事,在当时的封建官场里也算是另类表现,他竟然因此被蒲松龄写进了《聊斋志异》里。

在名为《放蝶》的一篇故事里,蒲松龄绘声绘色的写道:“长山王进土衅生为令时,每听讼,按律之轻重,罚令纳蝶自赎;堂上千百齐放,如风飘碎锦,王乃拍案大笑。”

四、化蝶翩翩飞的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汉族的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根据考证,虽然该故事从东晋朝开始,就在民间的许多地方广为流传,并且存在着众多内容不一的版本。

但是这些所有的传说,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最初的版本里,故事结尾并没有梁祝二人死后双双化蝶之说。该故事传说的这种基本框架,绵延了一千多年。

一直到明朝人冯梦龙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问世时,该书中记录的梁祝故事,这才出现完整意义上的死后双双化蝶的说法。

在该书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的故事中,记录了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的详细经过:

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

那么问题来了,梁祝死后为什么一定要化为蝴蝶呢?

其实,化为蝴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

“庄周梦蝶”的故事,已经说明了这个化蝶的渊源,也就是“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套用一句李白的诗来说,就是“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古风其九》。

更重要的是,人要变只能变成蝴蝶,蝴蝶要变也只能变成人,这个说法在古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在据说是东晋陶潜陶渊明写的《搜神后记》里,就记录了一则凶人变蝴蝶的故事:

晋义熙中,乌伤葛辉夫,在妇家宿。三更后,有两人把火至阶前。疑是凶人,往打之。欲下杖。悉变成蝴蝶,缤纷飞散。

该故事说的是,在晋朝义熙年间,乌伤人(今浙江义乌)葛辉夫,有一天住在妻子家里。由于换了一个地方睡觉,很不习惯的他,就一直没有好好的睡着。

就在这天的半夜三更时分,葛辉夫透过窗户,看见有两个人分别手持着火把,一前一后的来到了他住的房子台阶前。

葛辉夫怀疑这两个人是坏人,于是手里就拿了根棍子,就想去打这两个人。就在他要把手里拿着的棍子挥下去打的时候,只看见这两个人,突然之间都变成了蝴蝶,乱纷纷地朝四处飞舞。

既然所谓“疑是凶人”的人,都能“悉变成蝴蝶”,而且是“缤纷飞散”,那么为爱殉情的好人祝英台,当然就更加能和梁山伯一起,化作蝴蝶翩翩飞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