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分享】大鳌地区对虾养殖成功关键点

 6叔znuo353hzwm 2018-04-15


一、低密度放苗,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大鳌地区绝大多数池塘的增氧能力较弱,虽然近两年部分客户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点,加大了增氧能力,但相比1.5kW/亩的增氧功率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养殖模式,我们提出了适当降低一代苗的放养密度。在正确的引导下,大水虾由以前的4-5万/亩降到现在2-3万/亩,冬棚虾由5-7万/亩降到3-4.5万/亩,间接提高了池塘溶氧量,保证了养殖成功率和大规格对虾的上市,产量不减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二、深水位放苗,保障前期成活率


以前大家对气泡病的认识不足,放苗时水深普遍在80-100公分,导致很多池塘的虾在“埋罾”(上料台)前后突然暴发偷死,死亡率达到80%,甚至有些客户连养几批都会这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通过对气泡病危害和防治的推广,大家对气泡病的认识有了较大提升,意识到“埋罾”前后发病多数是气泡病诱发引起,所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加深养殖水位。多数客户放苗时水深能达到1.3米以上,从而降低了气泡病的暴发几率,有效提高了前期的成活率。


三、强增氧,提高产量


近年来水质环境变差,加之放养一代苗对水质(尤其是溶解氧)的要求较高,许多养殖户朋友很难达到高产的增氧能力。近两年,通过对“增氧增产”理念的推广,许多客户的增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增氧功率从以前0.5-0.75kW/亩提高到现在1-1.5kW/亩。我们还经常提醒客户注重补碳、补菌,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同时配合使用“氧速保”、“底加氧”等,达到爽水、增氧、抑菌防病的效果。


2017年冬棚,我们将继续推广 “可控生态养虾技术”理念,落实“低密度、深水位、强增氧”关键点,不断总结和完善,为大鳌的水产事业贡献一份力,为我们的客户不断创造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